APP下载

简析深基坑围护桩间漏水原因及处理措施

2017-07-19陈李红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处理措施

陈李红

摘 要:高层建筑、桥梁建筑等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城市进化中重点的建设内容,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一定要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进而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设施。深基坑是大型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其质量对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基坑施工是关键,而解决围护桩间漏水则是基坑围护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要认真研究与解决。

关键词:深基坑围护;桩间漏水;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围护施工中,桩间漏水是影响基坑稳定性,给施工带来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桩间漏水问题一定要严格处理。深基坑围护桩间漏水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质量监管与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缺少专业的管理水平与施工水平,进而深基坑围护施工标准与施工要求不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桩间漏水现象多发,给施工造成各种麻烦,加强桩间漏水处理措施的研究与实施对提高深基坑围护稳定、安全、可靠有着重要意义。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市广场工程施工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要求、施工环境、经济条件以及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资料信息为分析依据,该工程基本施工状况如下:工程分为主楼和裙楼两大部分,地下共计两层,基坑开挖标准为:长160m、宽80m。主楼基坑深度最深在12m左右,裙楼在11m左右。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地面下1.1m-3.2m之间,一年内水位升降幅度在0.3m-1.1m之间,深基坑开挖所处位置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从地面向地下的土质结构分别为:填土、杂填土、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粘土、粘土、粉细砂、粘土。深基坑施工现场周边均有不同类的建筑设施,学校、干道、地下管道等,深基坑施工难度比较高。

2、支护设计方案

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本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支锚的支护结构,支护桩外侧采用深层搅拌桩对基坑进行止水,采用管井加明沟的方式进行地下水处理。设计参数如下:围护桩: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桩径800mm,桩间距1100mm。顶部设冠梁,桩和梁混凝土强度均为C30,桩间土采用挂钢筋网片喷浆处理。支撑体系: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间距10m,第二道为锚杆,锚杆主筋采用φ32的三级钢筋,水平间距1100mm;止水帷幕:采用单排深搅桩,桩径500mm,桩间距350mm,水泥掺入比18%,进入第6层粘土层的深度不小于0.5m;基坑降水:基坑内采用管井降水,基坑四周采用明沟加集水井排水。

二、基坑土方开挖及止水失效情况

在开挖基坑西南侧第二层土方时,出现桩间漏水现象。经过紧急处理,漏水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支护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暴漏了出来。随着土方开挖的逐步推进,经过对所暴漏灌注桩与止水桩的检查,从桩位和数量来看,无漏桩和废桩,变形观测未发现有明显位移,基坑支护结构是安全稳定的。但是,有的围护桩的垂直度和桩间偏差较大,依然有多处桩间漏水现象出现,基坑止水帷幕失效。

三、基坑止水失效原因分析

经建设各方以及专家根据现场观察,对深搅桩施工、坑内降水的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最终认定造成基坑止水帷幕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止水桩与支护桩的设计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施工偏差,使得止水桩未能有效封闭支护桩的间隙,形成了支护桩间漏水的通道。止水桩与支护桩的施工未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交替进行,止水桩与支护桩之间的施工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止水桩与支护桩未能相切弥合而形成缝隙,成为漏水的通道。基坑降水速度快。为了赶工期,降水深度和速度均过快。基坑外的静水压力很大,基坑挖土后,周围水压力和土压力增大,支护桩侧向荷载增大,导致止水桩和支护桩发生挠曲变形,从而使止水桩和支护桩之间产生缝隙,形成漏水通道。

四、主要处理措施

结合该工程深基坑施工情况、周边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对深基坑施工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对桩间漏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但由于一般的止水措施只限于暂时性的控制漏水状况,并不能保证彻底止水效果,再加上支护结构质量受到影响,进而桩间漏水情况很快又会复发,给施工造成麻烦,我国相关部門已经针对桩间漏水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并结合现代建筑工程要求以及深基坑施工要求对桩间止水进行科学的处理措施研究。经过不断研究与试验,引水堵漏与双液注浆两种止水措施在深基坑桩间漏水问题上有很好的止水效果,是目前深基坑围护桩间漏水处理的有效措施,下面对这两种措施分别进行简单分析。

1、引水堵漏

用麻袋或棉絮将支护桩间漏水部位填塞密实。主要作用是阻止泥沙流失,起到滤水的作用。将漏水位置两侧支护桩表面的泥土和杂质清理干净,露出混凝土面。封堵漏水点。漏水缝隙较小时,使用速凝水泥拌制混凝土,封堵缝隙;漏水缝隙较大,则使用速凝水泥砂浆砌砖墙封堵缝隙,砖墙厚度视漏水缝隙大小而定。封堵时在缝隙中合适位置安放导水管,堵漏后让清水通过导水管流出,以减小水压。缝隙封堵结束后,在堵水点外打膨胀螺栓,挂钢筋网片;然后喷射速凝混凝土。

2、双液注浆

为保证基坑围护结构漏水位置周边范围形成完整止水帷幕,基坑引水堵漏同时,在基坑围护结构外侧漏水处相应位置做双液注浆处理。

(1)钻孔

在基坑顶部渗漏点对应的止水桩外侧钻孔,成孔后插入直径φ30×2.5的注浆管到孔底,用清水洗孔。成孔深度超过渗漏点1米。配置浆料。注浆材料采用P.O32.5普硅水泥和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为25玻美度;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

(2)注浆

注浆管选用普通无缝钢管,在孔口进行Y型连接,两种浆液分罐搅拌,注浆时用两个泵分别压浆。注浆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注浆时先注入水泥浆,当有水泥浆从渗漏点流出时,停止注入,开始注入水玻璃溶液。为增强封堵效果,在渗漏点堵住后还要继续注入水泥浆,同时缓慢往上拔管,直到注浆孔口向外翻浆方可停止注浆。

结语:随着建筑物向上和向下双向发展,基坑深度也越来越深,深基坑围护结构漏水不仅会威胁到基坑安全,也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较大破坏,施工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通过这一工程实例得到以下几点启示:深基坑深层搅拌桩是一项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止水帷幕的有效性。深基坑大面积降水必须在止水桩封闭且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针对基坑止水帷幕失效的情况,应详细分析失效原因,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确保止水帷幕的有效性和支护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耿国永.土钉墙+桩锚支护+止水帷幕联合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综合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2] 刘春秀.旋挖桩和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4(18).

[3] 高冲.支护与止水帷幕联合桩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6(6).

猜你喜欢

处理措施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经皮肾镜取石残留结石的原因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与处理措施探讨
简析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某电厂2号机OPC信号复位后EH母管油压低跳机原因分析
电厂机组负荷摆动分析以及处理研究
一千瓦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浅析三门核电厂设备冷却水系统运行失效和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