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新闻,是福音还是终结者?

2017-07-19杨家明

卷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闻自由新闻社会责任

摘 要: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捕捉与分析海量、多种类、多维度的数据成为可能,人类正在迈入大数据时代。依托大数据理论与新闻产业发展现状,从新闻报道、社会传播及新闻自由等四个层面,系统分析、归纳并预测了大数据对新闻界的变革性影响,同时阐述了大数据可能给新闻界带来的威胁与风险,以期描绘出大数据时代新闻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新闻自由;社会责任

1 全新的表现形式与大量的信息蕴藏—新时代的新闻报道

近年来,数据新闻与融合报道的盛行,使传统的新闻呈现方式得以变革,新的新闻呈现方式则使新闻更加可视化,并能够将多领域的大量数据融于其中。

数据新闻能够发挥出数据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摆脱文字的枯燥乏味,让新闻更为直观。

融合报道则能使受众获得更多的现场感,新闻表现更为形象化、可视化,扩大新闻的信息蕴含量。

2 定制化、总揽性与及时反馈—大数据时代的传播变革

大数据,使得传播与沟通信息(如互联网上的交互信息,浏览历史,转发等)得以数据化,这是一切传播变革发生的前提。

1.把握个体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大数据能够根据个人的点击量、转发量及点击、搜索和关注的内容,推送其所感兴趣的新闻。每天打开今日头条的APP,都会看到它结合个人的搜索历史与关注点所为你推荐的新闻。

2.洞察不同地区、国家和群体的需求与关注点。量变引起质变,一个人在网络上發布的动态对于研究群体的需求与关注点可能毫无价值,但是借助大数据,我们可以对某个地区的公众在网络平台发布的动态进行整合分析,其中不乏有个人心理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研究群体及社会心理动向具有极大的意义。

3.选择出可能最受关注、最具传播价值的新闻。BBC新闻就对各种新闻的点击量、转发量和评论量等进行统计,得出“Top Stories”。

4.极大地提升传播的时效性。数据采集分析快于人脑,通过数据的微妙变化和采集数据发现社会新问题及新趋势,为快速传播创造条件。

大数据案例:2009年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出现了。在科技发达的美国,公共卫生部门要求医生在发现新的流感病毒案例时上报疾控中心。但由于病毒潜伏期等诸多因素,通告新的流感病例往往会有一两周的延迟,这种延迟的后果将是致命的。而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则在病毒爆发前几个月成功预测了病毒在美国的传播,甚至可以定位到具体的州。这是谷歌公司把5000万美国人检索最频繁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果。这样的速度、时效性,只有借助大数据才能做到。(案例引用自舍恩伯格著《大数据时代》P02-03)

5.增强传播的时空有效性,减少传播隔阂与断层。根据受众的动态和静态分布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新闻。第一,根据动态分布,比如:交通拥堵信息。拥堵严重的路段,驾驶员和乘客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新闻(当然这时候人们也没什么别的事可做),可以把握好时机趁机推送新闻,提升了传播在时间上的有效性。第二,根据静态分布,比如:居住地信息。媒体可以据此推送受众居住地附近的新闻,则提升了传播在空间上的有效性。

6.双向的传播流程将更加迅捷而及时,传播效果检验更加方便准确。借助于大数据采集信息,反馈更加便捷和及时,信息也利于分析。当今,一部分新闻网站会根据读者鼠标在某一部分或文章段落上停留的时间长短,从而改善页面布局和文章内容。

3 呼唤更多的自由与责任—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新变化

新闻自由方面:

第一,新闻自由内涵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自由包括五个方面,即采访自由、传递与报道自由、出版自由、批评自由和不传播权。而大数据时代,新闻界获得采集数据的自由、数据流通的自由和使用数据的自由则更为关键,这也是新闻界与大数据接轨的前提条件。

第二,保障新闻自由的核心举措:需要开放数据,打破数据垄断,这是利用大数据发掘新闻的基础。

第三,对新闻自由的规范:对采集数据、数据流通和使用数据的自由应当有明确的规定,需要规定可以使用、传播的数据类型及数据传播的范围,也要有法律来保障这些自由权利。

社会责任方面: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有着更多新的要求。

第一,关于隐私的保护。在这个一切皆可数据化的时代,对公众隐私的保护应该被提上日程。有关公众的数据哪些可以使用、怎么合理地使用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内容的选择。在这个信息洪流的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有准确的鉴别力,以识别虚假信息,选择出真正能让受众感兴趣的信息。

第三,关于责任的规范。新闻工作者应该作为数据使用者承担对事实、受众和社会的责任。

4 关于变革的副作用——风险与担忧

1.隐私被曝光——无处不在的数据之眼。更多的信息数据将被无意识地收集,信息采集的过程也有可能是监视的过程。设想一下,如果你在网络上发表的心情动态和态度看法等被不明身份的人收集后投入不明目的的用途,你还会热衷于发布动态吗?在此之后,还会有公众与媒介信任破裂的可能性,这样的不利影响是全社会性的。

2.无尽的预测——对数据预测的马首是瞻。经过长期的预测和数据分析,新闻工作者有可能会发现大数据挖掘新闻的便捷性与有效性,从而不再会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再深入思考,从而导致其自身素质下降和作风飘浮。

3.人文关怀的缺位——眼盯数据,缺乏人的交流。不深入生活,不关心世界上不为人知的角落,单靠数据分析与采集不可能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也不可能依靠冰冷的数据写出有温度的报道,更不可能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人性的关怀。

4.数据统治下的矇昧时代——自由意志的迷失和创意的消散。对数据的迷恋,对数据分析结果的推崇,不再自己去思考,不再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当然也不会再去创新。如何发现新闻事件,还是要依靠人对数据的利用和分析。如果当年美国汽车大亨福特用大数据调研消费者需求,那他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5.感官承受能力的挑战——传播信息的洪流与不实信息的传播。数据量的庞大,审核机制的缺乏和审核本身的困难,让我们不禁会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怎样抵御信息洪流,维护新闻真实呢?

6.大数据时代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数据的垄断及其不当利用。当媒介为经济利益驱使,非法采集信息,进行数据垄断……当非法集团利用大数据采集信息,服务于其不当目的……如果恐怖分子也掌握了大数据,那会发生什么呢?

总而言之,新技术的出现总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系列风险,人们需要逐渐认清这些风险,然后努力将风险最小化,但是这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认识的深入,更多的风险也将暴露出来。

5 结语

大数据,作为一个中性事物,对新闻业究竟是福祉多于灾祸,还是反之,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人们对大数据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业的明天。新闻界,这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领域,在大数据的浪潮下,仍旧呼唤着更多的自由和责任。在大数据时代,新闻工作者仍然是甲板上的瞭望者,只不过在他旁边的桌子上,多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参考文献

[1] [奥地利]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杨家明(1997-),男,回族,河南郑州,本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方向:大数据与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自由新闻社会责任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浅议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新闻自由与侵权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