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2017-07-19张建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评价机制就业导向

张建萍

[摘要]新世纪以来,“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当前更多的高职院校注重的是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要摒弃这种教育功利化教育倾向,而是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分析了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确立构建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一体化学生发展目标,以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对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导向;素质教育;层次分析;评价机制

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不断改革,当前,“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很多高等职业学院过分强调高职教育的就业功能,过多地看重就业率,尤其是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上,这就造成了高职教育出现了教育功利化的倾向。这样做明显是违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引下实施素质教育,逐渐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高职教育研究者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

(一)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

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改革屡屡强调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近年来高职教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那么,“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在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做法并没有在高职中很好地落实,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的院校忽略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有的院校片面夸大高职教育的功能;有的院校將顶岗实习变成简单重复劳动,这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阐释“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内涵。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能完全挂钩,社会仍然紧缺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845所,在校学生2610万人;其中高职院校1334所,高职(专科)在校学生1390万人。高职院校已名副其实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就业方面并不乐观。

“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并不掌握社会急需的技能,高职院校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全面提高就业率。高等职业教育要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倡导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市场急需的、适销对路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就业为导向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要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

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要在人才定位方面,高职院校要把握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熟悉培养专业的行业状况,了解社会所需和职位所需,把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第二是要加强调研,在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及时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来准确地把握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调整和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第三是关于人才特色方面,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与改革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如何解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难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与“素质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更加主动服务区域性经济建设和行业经济发展,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趋势。“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和“素质教育”的角度不同,但目的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问题,而“以就业为导向”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其重要战术,因此,两者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更需着眼于学生的就业质量,培养学生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关键能力为重点的职业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要更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转换能力。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创新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应不断培养学生的以专业技术为重点的专业能力、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关键能力为重点的职业能力、以体质心态为重点的身心素质四大教学重点,从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着手。

其次,要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素质本位”,学校的教学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有效整合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三大环节,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注重提升关键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素质发展需求,结合专业实际和专业发展前景,深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确定学生素质发展需求。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素质教育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也注重实际操作训练,必须把课内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统一协调安排,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来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要重点构建四大体系:

第一,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要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正确处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积极开发综合性课程。

第二,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实践体系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

第三,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素质拓展活动是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素质拓展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拓展活动品牌化。

第四,高职院校必须构建起有效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就业创业技巧,从而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三)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保证

首先,要大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是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实践活动方面也缺乏专项的资金支持。

其次,要完善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管理工作机制。这个层面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要重视素质教育,应建立起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从机构上联成一个整体,把教学、实践和素质拓展统一安排,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网络体系。

最后,建好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来实施,教师要了解专业及其对应岗位群的发展趋势,在知识传授、实践训练中自觉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养成、创新能力。

三、建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建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首先,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建立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既有课堂教学,也有实践训练,其效果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通过评价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用人单位需要准确评判学生素质状况。通过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评价

首先,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来源于三种方式:第一是教育机构的评价。该评价属于高权威的评价,所以应该设立专门的评价标准,定期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第二是学校的自我评价。学校的自我评价针对素质教育影响因素和环节进行,由学校对职能部门、教师等进行考核,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第三是学生的评价。学校应听取学生的评价,强化细节,不断改进与完善实施环节,不断优化、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育系统以外的评价。校外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第一是学生家庭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其综合素质的变化体会更深,也最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感受。第二是用人单位的评价。高职院校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可以对学校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成果有更直观的了解,可以说,用人單位的评价更客观、更独到,所以高职院校要多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

(三)就业导向背景下的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评价

目前,学生个体素质的评价可以通过基于知识水平的考试、基于专业技能的考核、基于素质拓展情况的证书这三个方面来完成,这三种方式的评价是从学校教学渠道来进行的,没有整合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的资源,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因此,要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导向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在宏观方面要给予高职学生以一定的指导,起到导向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应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要给予充分地尊重与激励。第二,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素质教育不仅通过学分来展示给学生,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成绩,关注学生的日常与点滴的进步,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生活态度。因此,要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让学生对照标准总结自己,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第三,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只要有积极的态度,通过努力即可通过考核。同时,素质教育要充分反映学生的个性优势,鼓励学生参加实践训练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技能比武来达到学分标准。

高职院校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听取行业的意见,通过广泛调研,制定出各专业的学生素质评价标准。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的学分和非专业辅修、科技竞赛、知识竞赛作为选择性项目,改革考试方式,加重日常表现的比重,主要通过实习与专业课程综合训练来实现评价;而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就业所需的其他能力,主要通过素质拓展来进行评判,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评价机制就业导向
浅析聚类分析在郫县烟草卷烟营销方面的应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