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日剧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7-07-19吴铭明
摘 要:21世纪以来,抗日剧在不断发展、丰富艺术效果的同时,受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娱乐大众的创作倾向越发凸显。一些抗日剧中的夸张艺术处理一味迎合观众的欣赏快感需求,这无疑使其严肃性和深刻性受到质疑。大众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民众的世界观,而抗日剧充斥于大众媒介之间,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深刻。
关键词:抗日剧;大学生;价值观;浅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6年-2017年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项目《抗日剧夸张艺术处理的研究调查及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启迪》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610299288W
1 抗日剧发展的背景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影视产业也进入消费和娱乐时代,而电视剧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最受民众注目的节目类型。它既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的主流价值和时尚潮流。抗日剧是中国电视剧的重要一维,抗日题材是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国的抗日剧虽然发展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探究得出抗日剧的热播原因有如下几点:
1.1 爱国情感的推动
从古到今,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深厚,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更是将中日矛盾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让人无法忘怀的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残忍暴行和我国人民所付出的的惨痛代价在所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人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近年由于钓鱼岛问题、日本领导参拜靖国神社等,中日关系越发紧张。因此,在这样的国际关系背景下,以国人熟知的抗日历史作为题材的抗日剧,不仅具有中国特色,更是触动了民众心中的爱国情怀,奠定了一定的受众基础。
1.2 媒体的市场判断
我国的电视剧类型和题材丰富多样,但在制作和播出环节必然会受到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制约和方向引导。所以,媒体工作者需要在顺应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同时进行具有较高吸引力的艺术创作。而抗日剧的独特性在于牵引着民众的爱国情怀,并且符合国家的价值引导方向。于是,在这种具有相对风险的选择里,为了在收视率上更胜一筹,媒体界产生了一股扎堆生产抗日剧的潮流。
2 抗日剧的发展现状
2.1 抗日剧的发展趋势
1.经典启程:八十年代抗日剧
八十年代,电视剧还在起步发展阶段,抗日剧肩负着重大的的责任,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政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难确立起来的,战争将整个民族调动起来,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这就为文艺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在过去抗战的时间里,文艺作品很少,所以八十年代创造的作品中将枯燥的革命历程转化为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1981年播出的《敌营十八年》,虽然制作粗糙且有明显倾向性,但不失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抗日剧。
2.徘徊过渡期:九十年代抗日剧
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行让中国走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道路。文化变得多元化,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逐渐走向大众化。尽管如此,主旋律和主流意识形态依然是这一时期抗日剧的重要特征。1995年改编自小说的《敌后武工队》仍然延续了八十年代的风格,讲述了1942年敌军在冀中平原滥杀无辜,闻讯的武工队员与队长魏强为乡亲们报仇,最终武工队扫平侵袭队,大涨抗日士气的故事。
3.繁荣多元化:新世纪抗日剧
21世纪,我国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化,在消费文化的主导下,策划电视剧的时候更考虑观众的喜好,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味说教,而是将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融入其中。其中,涌现了像《亮剑》、《雪豹》等这样高收视高口碑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不仅高度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而且以新的历史观重新讲述抗日故事,体现新时代电视剧的特性。与之相对的,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后,抗日剧数量急速增长,各大卫视都能找到抗日剧的身影,也就在此时令人诟病的“抗日神剧”大量出现。
2.2 抗日剧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度娱乐化:语言上日本军人刻意用生硬的国语表演,主要用中文交流,偶尔夹杂着两句日语,过分荒诞。
2.增加现代偶像剧元素:演员趋向年轻化,男演员打扮时尚,女演员浓妆艳抹,增加大量爱情戏码,抗日英雄以救国救民为辅,以谈恋爱为主。
3.过度夸张武侠效果:手撕鬼子,隔空打鬼子,一掌断石,肉包子藏炸弹,几拳将鬼子粉身碎骨,对鬼子被打后鲜血飞溅、血肉模糊的场景着重描写。夸张、魔幻、偏离理性。
3 抗日剧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3.1 调查分析
本次在某大学随机抽选一部分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超过半数的学生近年来看过1~5部国产抗日剧,并认为抗日剧中不合理的场景有点多,其中手撕鬼子、穿越的武器、全裸的女战士、老少妇孺皆变神枪手、弱化日軍战斗力等不合理场景占主导地位。
对此大多数人持批评观看的态度,认为其对正面人物过于神化、夸张化,而对负面人物过于妖化、丑化甚至脑残化。中日关系紧张,需要向国民宣传“红”文化。由于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在“广电”容易过关,抗日剧求量不求质,高度娱乐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日本和日本人,容易让人们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当今日本。过分扭曲的历史是对先烈的亵渎,是愚民主义,影响恶劣。这对去日本学习、旅游,与日本人交流,买日系商品,特别是与日本的政治外交往来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也有不少人持娱乐观看的态度,认为只要大体方向正确,细节部分可适当修改,迎合观众喜好。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三观,真实反映历史。当今的日本如果可以尊重历史,中日是可以和平共处,友好发展外交关系的。抗日剧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爱国方面。而在众多抗日剧中,《亮剑》的人气呼声最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搞清了当代大学生对国产抗日剧的看法,也探讨了抗日神剧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但由于时间的原因,调差范围小有局限性,调查的普遍性有待提高。抗日剧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建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爱国方面。所以,优秀的国产抗日剧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更多优秀影视剧有待发现。抗日剧的改编要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底线。抗日影视剧是一种舆论导向,引导人们如何看待历史,以史为鉴。抗日影视剧可以演绎,但不能扭曲。
3.2 抗日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历史与传承
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本质,就是国家的历史。历史的册页虽已翻过,但革命历史的传承却不能断裂,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剧热播的重要作用就是文本意义重现。大学生通过观看抗日影视剧,对这段时期的历史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识。与课本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点相比,影视剧更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现代化等特点,因而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便达到了传播与传承历史的目的。如《八月一日》是一部追溯历史,重现八一起义这一重大事件的影片。其在新世界的大银幕上不但使用了数字高科技,还用实枪实炮实弹营造出战争的残酷场面,达到了与时俱进的视觉效果。再如《闪闪的红星》还有了动画片形式,受到了大学生追捧。此类抗日影视剧为历史的介绍与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价值观的宣扬
21世纪以来,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电视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影视剧更是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并将其贯穿于影视剧之中,大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影视剧中人物角色的爱国热情及一腔热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深入传播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渠道。
3.3 抗日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夸大、扭曲事实
部分抗日剧在史实、事实等一些方面的艺术处理则过分夸张,造成了不良影响。例如,手撕鬼子,隔空打鬼子,一掌断石,几拳将鬼子粉身碎骨等情节,将抗日战士神化,日方士兵弱化,则为了达到致敬先人的目的,不免有失偏颇。虽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历史,却未能正确认识历史,造成误解,反倒得不偿失。
2、内容混乱 错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
现代影视娱乐化现象日趋严峻,因而造成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为迎合主要观看群体,吸引他们的眼球,增添了许多其他不相关的元素。例如演员趋向年轻偶像化,男演员打扮时尚,女演员浓妆艳抹,增加大量爱情戏码等等诸如此类的情节则造成了影视剧重点的混乱,对观看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误导。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迈入社会前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观塑造成型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大学生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信息,大量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三观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一些商业化、仅为吸引眼球的抗日剧会扭曲历史,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成型与塑造造成不良的影响。
4 结语
纵观现今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可谓是良莠不齐。对于抗日战争历史缺乏总体性把握,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缺乏最基本的判断,是当前众多抗日剧创作存在致命伤。正确地反映历史方能正确地指导受众的价值观。历史固然不能被遗忘,但是,被扭曲的,被市场化娱乐化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在进入社会之前,需要受到正确的引导。抗日剧里的有些不合理的情节和夸张的艺术处理毫无疑问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客观冷静地分析现状,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抗日剧方为可行之道。通过分析抗日剧的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对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庄晓东.传播与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赵珊珊 倪世敏 何启涛 洪丹.中学生受历史影视剧影响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杨金戈.浅析抗日剧中艺术真实的呈现与走向[J].学术论坛2015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
吴铭明(1996-),女,广西梧州人,本科,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指导教师:鹿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