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关系的探索与研究

2017-07-19王珂

卷宗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相互关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摘 要: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发展。就目前来看,两制并存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并长期存在下去。那么,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探索与研究,是当前一项很重要的研究任务,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两制关系历史发展进程的梳理与研究,进而试图探讨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性问题,从而为未来两制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相互关系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阶段,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和两类国家并存。如何认识这种并存格局下的两制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基本依据。

1 两制关系的发展不同阶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仅限在一国范围,两制关系实际上就是指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在此期间,两制关系经历了从武装较量到和平共处,进而发展到战时同盟。

2.第二阶段,是从二战结束后到苏东剧变。这一时期,随着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两制关系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关系。这个时期,两制关系经历了从冷战对峙到东西方缓和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大的时代背景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变。

3.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东剧变至今。这一时期,以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为转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结束。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经受住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经受住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在“互利”和“双赢”的条件下不断发展。

2 对两制关系认识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随着两制关系的发展和演变,社会主义对两制关系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从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开始算起,大致可以分为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和邓小平时期三个阶段。

1.列宁时期对两制关系的认识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人和领导者,列宁最早提出了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的理论和政策,并进行了时间不长,但弥足珍贵的实践。列宁最重要的贡献,是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在政治关系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在经济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积极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生存的需要。列宁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者。尽管他曾急切盼望世界革命能迅速胜利,但当事实证明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比新生的社会主义要强大的多,世界革命靠短促突击不能取胜后,便适时提出了社会主义想要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生存下去,就要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他说:“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1]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应当承认,列宁当时提出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主要是为了解决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社会主义的生存问题,为首先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起码的外部条件。第二,和平共处的基础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列宁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出发,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和平共处是双方的共同需要,其实现基础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面对着一个“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共同世界时,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经济联系。正如列宁所指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他们走上这条同我们往来的道路。”[2]列宁对当时情形的分析师: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最迫切、最实际和表现的最突出的利益,是要求发展、调整和扩大同俄国的贸易。而社会主义俄国也急需发展同资本主义的贸易,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存在于“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中的利益纽带,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具有了现实基础。

2.斯大林时期对两制关系的认识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坚持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他认为,由于有了无产阶级政权,苏联能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力量”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在二战后,斯大林还提出了“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理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相互对立的世界市场。”在当时,斯大林的这一理论对鼓舞苏联人民自立更生建设社会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斯大林显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分强调了苏联经济的独立性。他曾说过,我国的经济要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发展起来,这种独立的经济单位主要是依赖国内市场,依靠我国工业和农民经济的结合。[3]由于斯大林这种错误理论的指导,导致苏联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缩减外贸规模,使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斯大林没有足够地估计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要性,这使苏联形成了封闭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并且斯大林这一道路对社会主义中国初期的建设与发展或多或少也打上了不可磨灭的自我封闭烙印。

3.邓小平时期对两制关系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开始了改革。在苏东社会主义改革遭受严重挫折的同时,从文革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在邓小平等的领导下,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就两制关系而言,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涉及到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关系的调整,当然也需要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与定位。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提出了以下一些认识:第一,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第二,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更新了社会主义观念,也更新了资本主义观念。第三,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联系起来,更深刻地揭示了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第四,提出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评判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是非标准。第五,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從“引进来”到“走出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交往的水平。第六,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并付诸于实践,创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

可以看到,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总体上处于对峙与斗争的状态,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千方百计想演变社会主义。然而两者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从国家关系层面,谁也没能战胜谁。两制关系的历史表明,无论谁想快速战胜谁,都不会成功。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一球两制”的局面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7页。

[2]《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2页。

[3]《斯大林选集》上卷,第596页。

作者简介

王珂,男,河南商丘人,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

猜你喜欢

相互关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的关系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