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
2017-07-19牟蔚越张小强赵振强
牟蔚越+张小强+赵振强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电影的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电影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视听表现,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和道德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大,在中国香港,台湾和内地的电影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各有不同。随着影视传播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电影被人们熟知,这些电影尽相体现其国家传统文化的特点。随着电影的全球化传播,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仍处于困境中,我们需要将中国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国电影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向国际。
关键词:中国电影;传统文化;电影传播
1 中国电影中传统文化
1.1 内地电影中传统文化
在中国内地电影中,主要体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乡土文化和人文精神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民俗。多种多样的乡土气息在我们的电影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马楚成导演的电影《花木兰》(2009年)一直以来被外界期待为民族题材电影的新标杆。花木兰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女性“忠孝两全”的典范。影片参加了十多个国家电影节的展映,这些均很好地扩大了国产影片的国际声望。传播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呈现中国全貌。这部电影不仅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乡土文化,以及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的忠孝的精神。就总体而言,我们从电影《花木兰》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义和忠义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1.2 香港电影中传统文化
在中国香港电影中,总是能看到香港电影中古代神话与现代科技、傳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我们能在徐克的武侠电影看出,武侠电影其实正是特有的中国民族电影类型,它兼有商业性与民族性双重特点。而香港导演吴宇森电影《赤壁》(2009年)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举足轻重。当然近年来香港电影比较多从中国古代传统中发掘题材,是因为中国传统有着民族性和泥土性,有因古代远离现在,更能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更富于想象力,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中国电影中的许多形象都很具吸引力,如果能够发掘其中精华和要素,则更能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可谓是推动电影受众的有力手段,如果加以适当的现代化,则更能令观众乐于接受。
1.3 台湾电影中传统文化
在台湾电影中,我们常能看到台湾电影体现台湾世风民情的现代风貌,以及反省历史的民族主义精神。从中不但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在台湾电影中感受的民族主义精神更为强烈。导演侯孝贤倾向于传统文化的体现和表达,他的电影有表现台湾名民俗风情和时代风貌的,也有表现中国人文精神的,是值得我们探寻的。喜剧电影《鸡排英雄》(2011年)符合春节氛围的讨喜与欢快,更深入台湾最底层民间,因此更拿捏到了台湾人一直以来“爱拼才会赢”的坚韧精神。是值得推崇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电影。
1.4 电影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电影中,最常见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人文精神。导演张艺谋是中国电影中传统文化的其最好的体现。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陆电影在传播过程中也开始多元化,进而以来逐渐出现了众多的大片,如导演张艺谋拍摄《英雄》(2002年)和《十面埋伏》(2004年),影片《英雄》不仅仅在书法与武术的交融和传统和合哲学、以及士为知己者死文化这三方面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传统审美观,如在行武过程中用剑点破碧绿寂静的湖面,就生动地体现了动静结合的传统审美情趣,以及中国的传统建筑,书法,琴棋书画都有所体现。《英雄》和《十面埋伏》创造的视听奇观,绚丽之极,尤其是《十面埋伏》。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则是让我们体会到浓厚的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个故事里的忠义之士程婴摔死自己儿子以保护大官僚遗孤的壮举,符合我们的文化核心价值。
2 中国传统文化由电影在国外的传播
2.1 “中国功夫”
众所周知,在电影作品中中国功夫则是最具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武术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道德修养。既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又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色彩,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电影之中,从《卧虎藏龙》(2000年)到《功夫熊猫》(2008年),中国武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电影人的关注与青睐。《功夫熊猫》系列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其中大量地集中了中国武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它在全球的热映,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如何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电影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2.2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我国的电影电影在国际上的传播仍然是很有限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还是很有限的。我国的电影产量还是较大的,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影响力。中国的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仍处于困境中。首先,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处于劣势,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仍以欧美大片为主。中国电影的产量还是很大的,但是中国的观众仍热衷于欧美好莱坞大片,在本国的市场就很难推进,在国际上就更难推进,这是我们所缺失的。其次,电影市场体制的不完善,电影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资金运作模式欠规范。电影投资方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有限,大多倾向于投资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对需要大资金投入的商业大片缺乏投资的勇气和决策。最后,我国电影产业还未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和未能形成自身的文化标识。虽然我国电影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名导演和名演员,但从整个电影制作团队来看,精英化和品牌化的电影人数量仍然很有限,当然更不用说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会有品牌系列的优秀的电影产品了,我们很少有自己品牌的可以走向国际化的电影产品。
2.3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传播仍然很有限。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我们应该加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国电影中。中国电影人应该站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点上,发掘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用人类普遍接受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思想观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电影品牌。制定正确的电影文化传播策略,让国际观众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电影产生兴趣和开始喜欢中国电影。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体现在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被国际市场接受和认同。纵观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中国电影作品,那些影片都突出了我们中国文化特色或价值理念,它们都清晰的打上了中国烙印。因此我们需要在本土文化的审美范畴和国际化的审美趣味之间达到平衡,既要突出中国特色又要符合国外观众的审美需求,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和文化品牌。我们必须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事实证明没有特色的作品是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的,好莱坞电影也有它自己的文化特色,日韩电影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各国电影各有其特色,文化标识清晰可辨,让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好莱坞作品还是日韩电影作品。因此,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和培养观众的对中国电影的中国式审美。充分借助电影传播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找到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让我们独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电影作品引起国际观众的共鸣,同时善于利用国际观众求奇求新和渴望了解陌生心理因素,让他们愿意接受我们中国异族文化所形成的电影作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是民族的,越是容易走向世界,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寻找各国文化的普世价值,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华艳红.东方主义与伊朗电影中的文化抵抗[J].当代电影,2013(4).
[2]刘志国.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J].世纪桥·纪实版,2013(5).
[3]张校峰,李春蓬.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J],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