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四定”服务模式,推动渔业升级转型

2017-07-19叶建生王权赵子明熊良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

叶建生++王权++赵子明++熊良伟++陈小江++李伟++王建国

摘要 依托技术和人才优势,水产养殖党支部创新开展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将党组织建设与科技服务相结合,形成了“四定”服务模式。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党员教师的业务水平,服务了养殖场(户),推动了渔业升级转型。

关键词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四定”服务模式;党员教师

中图分类号 F32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269-02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党支部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秉承“立足专业、服务产业”的服务理念和“水产创新创业,渔业科技惠民”的服务原则,深化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构建‘四定服务模式,推动渔业升级转型”活动,提升了基层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推动了渔业升级转型。

1 活动组织与设计思路

1.1 活动组织

为切实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领导,确保取得明显实效,支部成立领导小组,并将党员教师划分为相应的服务小组,确定小组长负责各个服务小组活动的总体筹划和部署安排。支部书记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支部委员配合支部书记做好服务策划和实施。

1.2 设计思路

1.2.1 活动组织。召开支部大会,对活动开展进行动员,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活动,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各项工作要落实到人,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跟踪、有回音[1]。

1.2.2 活动实施。根据活动计划要求,分成4个服务小组,分组开展服务活动。要求各服务小组认真准备,积极筹划活动具体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1.2.3 活动总结。活动开展后,支部召开总结会,认真总结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对表现突出的服务小组和党员教师给予表扬,并作为今后评优的参考依据。

2 实施过程

2.1 定点合作

依托江苏省渔业成功转化平台和泰州市农技协水产养殖专家委员会,针对涉渔企业和养殖场(大户)渔业生产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需求项目,组织党员教师和企业进行认真调研和分析,经过技术供需双方对接洽谈,共有6家企业达成了8项技术合作协议。合作领域涵盖了江苏地区的河蟹、鲫鱼、对虾、泥鳅、饲料加工与营销等5个渔业主导产业(表1)[2]。

项目对接以来,以企业技术需求为突破口,建立了科技服务人员驻点跟踪服务制度,为涉渔企业和养殖场(大户)编制产业發展规划4个,立足企业自身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乡土特色、地方特点和文化品位,注重在休闲、美食、科普、观赏等功能上进行挖掘,实行与农、林、园艺等不同产业的组合和渔业一、二、三产业共同组合的方式,延伸渔业产业链,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同时针对企业技术需求开展专项研究与服务项目3个,将渔业生产与科技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服务和科研的针对性。

2.2 定人指导

在学院党委和水产科技系党总支的统筹安排下,水产养殖党支部安排专职科技服务人员合作企业(基地)专门对接服务,构建了“1+1+10”科技人员服务模式(表2),即1个党员教师对接1个合作企业(基地),带动和辐射10个养殖户,把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送给养殖户,切实做到服务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

合作企业在生产中无论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只需拨打手机或通过QQ、微信等服务新媒体,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就会赶到现场解决问题。支部先后开展横向合作项目4项,开展“下村进场”专题活动6次,帮助养殖企业(户)解决技术难题50多次,现场技术指导、电话和QQ、微信咨询1 000多次。

2.3 定期培训

依托江苏省渔业定点培训机构,学院水产养殖党支部定期组织专题服务活动。一是分层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渔民举办河蟹、淡水小龙虾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培训班,共计举办培训班 4次,培训 500多人次。同时根据渔民群众的需求,印发渔业实用技术资料和培训手册3 000份。二是以养殖基地、渔业示范户、水产品深加工企业等作为阵地,通过专家现场技术示范、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教育培训,增强渔民养殖二次增值的意识,使水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深受广大渔民的欢迎,让其得到更多实惠。

通过定期培训,鼓励、引导发展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渔民解决苗种、投入品、病害防治、生产管理技术和销售等难题,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其在渔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2.4 定质服务

水产养殖党支部在深入调研分析了渔村、渔民、渔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巩固党支部服务基层、锻炼作风、增长才干的能力,创新开展了独具特色“十百千”品牌服务活动,即10名党员教师服务10个县(区),1个县(区)带动10个养殖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1个养殖企业辐射10个养殖农户,提升了服务质量,坚定了为渔业产业发展和渔民增收服好务的决心。

3 活动特色及主要成效

3.1 活动特色

水产养殖党支部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定点合作、定人指导、定期培训、定质服务”的“四定”服务模式,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了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速了渔业科技发展,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得到了养殖企业(农户)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另外,支部党员教师在科技服务过程中向渔民朋友学习了实际工作经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培养了支部党员教师的优秀品格,强化了业务能力。

3.2 主要成效

如表3所示,水产养殖党支部10位教师紧紧围绕水产学科前沿科技进展和地方渔业概况等,通过撰写文章、开展培训、定点服务、横向合作等方式传播了最新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4 经验与启示

4.1 紧扣学院中心工作,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始终把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服务现代农业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加强对科技服务的组织领导,强化了服务意识,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人才和科技优势,创新科技服务模式,通过服务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3]。

4.2 紧跟水产行业前沿,提升产教融合内涵

围绕渔业转型升级这个主线,大力实施“四定”服务模式,把服务基层与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大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渔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解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养殖企业(农户)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4]。

4.3 紧贴地方实际,打造优质服务

一方面,积极为养殖大户、家庭农场、渔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提供科技服务,解决难题;开展推广渔业新品种、养殖新技术等相关业务活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项目规划、论证、评审和评估等;组织开展水产品生产标准化的制定和修订。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横向合作;协助企业做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的包装申报、科学研究;为企业开展乡土人才培养、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5 结语

通过开展“构建‘四定服务模式,推动渔业升级转型”活动,激发了渔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渔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增强了渔民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职业渔民的成长。

在服务活动中,发现了基层农户反映的“缺乏渔业实用技术”“缺乏技术专家点对点指导”等普遍现象。虽然上级部门和涉渔企业等也组织了相关水产养殖专题培训、基本每个乡镇也都有渔技员,但服务力度和服务成效还不够。这坚定了水产养殖党支部发挥党员教师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提振养殖场(户)渔业生产的信心,真正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基层,切实为地方渔业转型升级服务。

6 参考文献

[1] 高巧依.浙江省渔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83-89.

[2] 肖梁,姜华帅.舟山市渔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8):365-366.

[3] 楼加金,刘兴国,胡建平,等.新区背景下舟山捕捞渔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4):284-288.

[4] 推動渔业发展转型升级 开创现代渔业建设新局面[J].中国水产,2014(1):17-19.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
“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互联网+检验检测”云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讨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