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7-19王艳
王艳
摘 要: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都体会到应用全球史观教学方式对于强化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对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能力的明显作用。文章针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全球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從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过程。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步进入一体化发展模式,历史发展因此而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人类文明也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同时,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交流也越发密切。这样的认识,对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生具备这样的视野,才能从全方面的角度去审视历史事件以及历史问题,才能强化对于历史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教师要适时导入全球史观的学习理念
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将全球史观的作用体现出来,就要将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予以融入,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后应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史观的学习思想,将全球史观的思维模式融入到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历史事件,巩固他们对于历史内容的记忆,逐渐使他们形成一个广阔的头脑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对各个阶段以及不同地域的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为后期的历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近现代中国反侵略史时,就可以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予以分析,结合时代整体性的发展水平,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当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对当时的世界形势进行分析,我们可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政治体制也较为完善。自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迅速,而当时的中国却仍旧处于封建统治之下,社会经济逐渐走向衰败,中国由此就成为列强们的侵略目标。教师在分析这部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经济差异以及政治体制的差异性予以系统的分析,便于培养学生构建全面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形成全球史观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视角去分析历史事件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有时会觉得历史思索很困难。因为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时候,发现不同的人对历史材料有不同的看法,学生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拿着一堆历史材料不知道如何着手,因此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思索。这会相应增加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难度,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对日后的历史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根本,无外乎高中生没有形成全面的思维模式,无法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予以切实的分析。同时,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事件的分析能力处于徘徊不定的阶段,这些也会给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形成一定的阻碍,无法对历史事件的诱因进行切实的分析,也不能对历史事件的出现予以合理的认知。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就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形成全球史观的思维,将全球史观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来,引导他们更为客观、理性地思考历史事件,尽可能从宏观的角度去解读历史事件,使学生从狭窄的思维空间中走出来,通过高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起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在实践教学中,督促学生学会自行思索,对于一些未知的历史事件主动分析。教师还要对其中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予以点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高中历史科目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比如,在讲授“洋务运动”这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将全球史观的学习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督促学生对此事件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对洋务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结合国家当时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全球史观的思维方式,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探究。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体会到全球史观对于历史知识掌握的重要性,对历史事件进行更为全面、透彻的理解。
历史是高中阶段教学中重点科目,它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历史素养,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思维,应用这一思维模式,强化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对各类历史事件予以客观、理性的解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