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循环农业研究综述

2017-07-19朱琳敏王德平邓楠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循环经济

朱琳敏++王德平++邓楠楠

摘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也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循环农业将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指向标,并且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将从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发展模式和当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政策等方面来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 循环经济;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224-04

Abstrac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dhere to green development proposed.We must give top priorit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dhere to the basic state policies of family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protection,keep utilize all kinds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ally.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Deep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program》 is also proposed,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duction and clean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should be extended,and develop the 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As can be seen,the ecological cycle of agriculture will be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 direction,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ycl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cycl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circular economy;research methods;research summary

近年來,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都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地、肥料、水资源、农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期,现代农业更加强调农业发展的科学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而生态循环农业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结合起来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最新要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才能更好的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1 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

虽然国外已经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农业,但“循环农业”这一说法最早是陈德敏在2002年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提及的,只不过当时他只是对循环经济做了一些介绍,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随后出现了2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以周震峰为代表,他认为循环农业是多级循环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一种农业模式。另一种观点以郭铁民为代表,他强调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但迄今为止,对循环农业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学界尚未达成明确和统一的认识。有些学者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孔凡标等[1]指出生态循环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程学方法,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为目的,以生产全程清洁、废弃物资源利用、产品安全供给为方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黄国勤[2]认为循环农业是以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为指导,通过能量多级流动、物质多次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产品加工增值、产业链接融合等多种途径与方法,遵循公认的“3R”原则。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最大化和对资源环境消耗的最小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赵 华等[3]指出,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农业以绿色GDP核算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追求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注重在农业生产的体系种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运用能量高效转化原理和物质高效循环原理,通过调整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最小污染,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1.1 生态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

任春英[4]认为生态农业就是要建立一个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为一体的复合性系统。冯卉[5]指出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是2个概念,但两者也有联系。林忠华、蔡元呈[6]认为生态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是相辅相成、内容是相互包涵的,两者处于统一体之中,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张秀明、姜志德[7]指出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们的区别点在生态循环农业更加强调物质与能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循环流动与利用;而生态农业对这一点没有严格的要求。生态农业侧重于生产环节,更加重视生态效益,生态循环农业侧重资源的有限性,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以“3R”原则为核心,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产出的目的;生态循环农业为生态农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循环农业包含生态农业所表述的内容。

1.2 生态循环农业与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特征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王英姿[8]认为现代农业的特点就是将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创新成果不断引入农业领域,使之成为一个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系统与工程系统。李金[9]指出农业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必须坚持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贺秀丽[10]总结到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一种农业形态,这种农业形态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现代先进水平,也就是机械化。

但是,过多的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大卫·弗罗伊登博格[11]《中国应走后现代农业之路》中指出现代农业完全依赖矿物燃料,随后又要释放二氧化碳。它需要太多太多的人离开农村的家园,迁居到本就人满为患、遭到污染的大城市。他同时强调了貌似强大的现代农业的脆弱性。“现代农业经济是脆弱的,它很容易被打碎。它经不起气候和社会的巨变”。蒋玉明[12]指出如果过度依赖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例如机械化的大生产使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甚至逐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业商人”。

即使现代农业有这些不足,但现代农业的要求也还是生产出高效、安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产品,基于这一点,生态循环农业的优越性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可以说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实现的途径之一。唐华俊[13]指出生态循环型农业是一种低投入、高循环、高效率、高技术、产业化的新型农业,生态循环型农业与现代常规农业、传统农业存在明显的区别,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方式上的一次革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降低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伤害,弥补现代农业的不足之处。

1.3 生态循环农业与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增强市民对农业、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与生态循环农业相比,休闲农业更侧重于与农业活动相关的旅游接待活动,类似于“观光农业”,而不像“循环农业”更多关注于农业活动本身。

综上所述,将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进行归纳: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投入,加大廢弃物的利用程度,按照“资源—农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环境友好不受破坏、产品安全高效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

2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发展模式

2.1 国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1.1 物质再利用模式。一是日本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其核心内容是发展油菜生产,一方面将废弃食用油进行回收,再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油;另一方面,通过堆肥或饲料化处理使油渣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或饲料。二是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其核心是从一些农产品中提取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

2.1.2 减量化模式。一是以色列节水农业,滴灌、喷灌、微喷灌及微滴灌等技术在以色列普遍使用,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二是美国的精准农业,1990年以后,美国将GPS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相比传统农业增产30%左右[14]。

2.1.3 资源化模式。运用发酵设备将下水道污泥、家禽粪便及企业的有机废物制造甲烷用于发电,剩余的固态成分用于堆肥和干燥,液态成分处理后再次利用或者排放,实现了废物的高度资源化和无害化。

上述几种模式都遵循了生态循环农业的3R原则,并都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减少了资源的投入,同时为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即使这些模式只是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仍能为我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借鉴。特别是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如若我们能将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良好的结合起来,必定会给生态循环农业带来更大的优势。

2.2 国内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稻—鱼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在中国水稻产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特点是利用水稻和水产品鱼等生物生长对土地、水和气候等主要自然生产条件有重合性的特性,采用适用的技术,在同一土地上同时产出多种农产品。这种模式利用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作用机制,达到控制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但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循环的环节也比较的简单。

在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更深层次的农业种养模式,该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利用食物链加环技术,将养殖业、种植业及加工业联系在一起,在农业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优质、效的目的。主要有 “牧—沼—粮”“猪—沼—菜”“牛—沼—果园”“猪—沼—茶”等“三结合”几种模式

同样以沼气为纽带的还有农村家庭型循环经济模式[15],其代表是北方的“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工程。在农户庭院内建设厕所、猪圈,温室内建沼气池,以养殖业带动沼气建设,以种植业促进养殖业,沼气用作生活用能,沼渣可作肥料,形成了资源的良性循环系统。

而后为了延伸农业产业链,程克群等[16]还提到了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如利用秸秆、牛粪等副产物进行食用菌的生产,以延伸农业生态产业链,实现“副产物—食用菌—菌糠—肥料—大田作物”的多级利用和良性循环。

张立华提到生态农业园模式和循环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园模式是在一个园区内利用农业生产模式之间的链接关系来实现对能量和物质的闭合循环利用。循环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模式是将农村、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这2种模式都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将会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提供基础。

唐华俊提到以生态农业模式的提升和整合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是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或农民专业协会等组织形式将散户农民集中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种养加一条龙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呼应,值得借鉴。

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之后,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四化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及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而生态循环农业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之一。针对这一点,王晓莉、孟庆国[17]提到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依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合作农场),是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民就业保障与农村的社会管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形成了集种植业(稻田和果园)、养殖业(猪场和羊场)、生态旅游业“三位一体”的优化组合。

以上模式大多是因地制宜而总结的不同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能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

3 生态循环农业研究方法

晏永刚[18]在研究重庆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时指出可以运用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系统工程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来展开研究。生态循环农业正是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应用,因此晏永刚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作为研究生态循环农业的一种借鉴。

周 颖等[19]指出可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构建计量模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开展模式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价值流的评价与分析,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定量分类的依据;深入开展有关生态循环农业运行效率评价、农业产业系统循环功能的综合评价及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等。

祈春节、李崇光[20]总结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演进。他们指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的演进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引进为主,这个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定性分析法,也开始出现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方法来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第二阶段是消化吸收阶段,这个阶段模型计量等实证方法逐渐得到广泛使用;第三阶段是跟踪模仿阶段。他们还归纳了国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广泛应用数学作为主要分析手段,采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即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而在理论分析中,既有建立命题的理论归纳,又有理论上的逻辑演绎;二是有一部分学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集中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引力模型的运用;三是重视实际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即问卷调查法;四是善于运用案例分析法。

张立超[21]在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中指出主要按照平价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第一步用定性分析预选评价指标,首先用综合法把指标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聚类,使之体系化;再使用分析法使之具体化。第二步运用定量判断方法筛选评价指标。对于指标的计算其处理方法如下:第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求解相关矩阵;第二步用spss17.0软件来分析循环农业评价分类指标。张立超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后期所得的数据的处理有着很大的帮助。

肖忠海[22]指出国内学者对循环农业的定量分析主要是:BPEIR模型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人文发展指数法、可持续发展评价法、分类分域评价法等。

李峰[23]又提出了几种可以借鉴的研究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和述评可以理清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二是系统分析法;三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逻辑推理、复杂性系统理论分析方法。

虽然每位学者所提出来的研究方法并不都是针对生态循环农业的,但在研究生态循环农业的时候仍然可以对他们的研究方法予以借鉴,以此来帮助研究更加方便的展开。

4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华梅志[24]结合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剖析了影响中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农业生产意念减弱;二是农村从业劳力匮乏;三是挤占农村土地资源;四是种植模式简化单一;五是社会保障机制缺失;六是市场运行机制偏失。

郝宝祺[25]认为中国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循环经济意识淡漠;二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尽完善;三是循环农业技术研发滞后,科技支撑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四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五是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尚未形成;六是市场拉动力不强;七是农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张立华[15]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作了分析,他指出,西部农业应抓住机遇,结合其自然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道路。但西部地区仍然面临一些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脆弱;二是生态观念滞后;三是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四是业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五是经济与科技水平落后;六是生态农业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的水平较低;七是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不足。

孔凡标等[26]结合东海县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方面的经验,认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不足;二是技术研发推广滞后;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四是秸秆利用不充分;五是养殖场畜禽粪便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六是部分工矿企业排放污水、粉尘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

孟祥林[27]指出虽然我国循环农业借助科技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秸秆利用、生态观光、水陆依托等发展循环农业的典型案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链条较短;二是生态意识不够;三是经营过于分散。

钱渡[28]指出我国生态循环农业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导致土地和劳动产出率不高,提高生产成本;二是投入力度不足,资金短缺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存在障碍。

4.2 对策

唐思航[29]对加快发展中国循环农业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对发展循环农业的重大意义进行宣传,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四是发展循环农业服务机构,形成循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六是颁布相应财政金融政策,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七是建设农业加工园区,培植循环农业的经济载体。

席建峰等[30]提出发展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一是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政策,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三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四是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吴群[31]提出高效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一是构建大农业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顺畅连接;二是加强区域性循环农业企业共生平台建设,促进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三是建设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推动高效循环农业发展;四是培养循环农业人才队伍。

李晓俐、陈阳[32]提出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建议:一是树立全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理念;二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体系;四是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张红[33]提出对大连市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大力开展循环农业的教育宣传工作;二是認真抓好典型示范工作,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三是科学规划,加强对循环农业建设的有序引导;四是加大循环农业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五是创新建立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部门协作,多渠道筹集资金。

董美贵[34]提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建议:一是出台政策,加强指导;二是技术创新,提升能力;三是资金投入,完善体系;四是积极培育循环农业经济载体。

5 结语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正是能够实现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有效方式,而且也是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模式。我国很多的学者也已经加入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中去,但究竟如何有效地在我国推广生态循环农业,需要提出一个适合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情况的循环农业的完整体系,以及如何将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何构建新的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以及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循环发展中去将是探索研究的方向,为有效利用环境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理念思想,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努力。

6 参考文献

[1] 孔凡标,沈军,臧峥峥.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谈东海县桃林镇“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的实践[J].上海蔬菜,2012(1):8-10.

[2] 黄国勤.中国循环农业: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6):117-122.

[3] 赵华,王玉蓉,张荣荣.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法律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9):335-337.

[4] 任春英.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5(12):6-8.

[5] 冯卉.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5(14):33.

[6] 林忠华,蔡元呈.生态农业建设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最佳实践模式[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4(2):6-9.

[7] 张秀明,姜志德.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比较[J].农机化研究,2009(6):231-233.

[8] 王英姿.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要重视舒尔茨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14(2):41-44.

[9] 李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4):225.

[10] 贺秀丽.关于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及目标任务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24):230.

[11] 大卫·弗罗伊登博格,周邦宪.中国应走后现代农业之路[J].现代哲学,2009(1):68-71.

[12] 蒋玉明.现代农业技术的积极意义及弊端反思[J].南方农业,2015(9):177-178.

[13] 唐华俊.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战略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6-11.

[14] 刘渝,杜江.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环境保护,2010(8):74-76.

[15] 张立华.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与支持体系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11(3):157-160.

[16] 程克群,马友华,栾敬东.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安徽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52-55.

[17] 王晓莉,孟庆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制度创新机制研究:以江苏太仓东林农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1):52-56.

[18] 晏永刚.重庆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9] 周颖,尹昌斌,邱建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6):1557-1563.

[20] 祁春节,李崇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创新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1.

[21] 张立超.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1.

[22] 肖忠海.绿色消费视角下的循环农业理论研究述评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60-562.

[23] 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4] 华梅志.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现状、前景和途径探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9):10-13.

[25] 赫宝祺.中国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障碍与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0(3):254-256.

[26] 孔凡标,沈军,臧峥峥.当前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J].现代农业,2014(3):64-66.

[27] 孟祥林.循环农业与“循环链”构建:经典案例、存在问题与发展选择[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21.

[28] 钱渡.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5(20):11-12.

[29] 唐思航.加快发展中国循环农业问题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6-20.

[30] 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等.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2(9):47-48.

[31] 吴群.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J].经济纵横,2014(9):24-27.

[32] 李晓俐,陈阳.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31-32.

[33] 张红.大连市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農业科技,2015(4):320-321.

[34] 董美贵.试论国内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困难点[J].福建农业,2015(1):29.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循环经济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