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7-07-19徐敏权刘涛尚庆伟徐悦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经验

徐敏权++刘涛++尚庆伟++徐悦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梳理全市近几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国家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最新要求,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以期为连云港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经验;防治对策;江苏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183-02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畜禽养殖业、农药、化肥、地膜的不合理使用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及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面臨着严峻的挑战[1]。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道路,这给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治理思路和措施已迫在眉睫。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连云港市是农业大市,全市人口总数468.8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54.19万人,占75.55%。总户数134.42万户,乡村户数88.67万户,占65.96%。现有耕地面积37.33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54.87万hm2,粮食总产260万t左右,油料总产13万t左右。2015年,全市生猪饲养量371万头,牛饲养量44.69万头,羊饲养量224.44万只,兔饲养量245.60万只,鹅饲养量247.31万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

1.1 农药污染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及农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农作物病虫有多发重发趋势,农药使用量增加。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现在平均农药使用量约在3 750 g/hm2,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约1 500 g/hm2。农药施用过程中有60%~70%挥发到空气或进入土壤中,使土壤、水体中的农药残留增加。施在作物上的农药部分滞留在作物表面或被作物吸入,造成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1.2 化肥污染

据调查,2015年耕地使用纯氮385.5 kg/hm2、纯磷82.5 kg/hm2、纯钾124.5 kg/hm2。1986年耕地使用纯氮180 kg/hm2、纯磷27 kg/hm2、纯钾18 kg/hm2。化肥过量施用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利用率低,60%~70%的氮肥流失分解挥发到水气环境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3 人畜粪便污染

1986年全市饲养生猪157.58万头,大家畜10.1万头,家禽500万羽左右,羊10万只,兔40万只,年畜禽粪便排放量35万~40万t。近几年,养殖业发展迅速,2015年饲养生猪达371.39万头,大家畜50.47万头,家禽5286.16万羽左右,羊224.44万只,兔245.6万只,年畜禽粪便排放量150万t左右。由于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2]。

1.4 秸秆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产品产量的提高,秸秆数量也相应增加,全市常年秸秆总量400万t左右,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液化气使用普及,秸秆焚烧及抛入河中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污染了水源和空气。

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

2.1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治理人畜粪便污染

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万户,每年不但可以直接为14万多农户提供80%以上的生活用能,处理14万多农户所产生的人畜粪便,而且可为逾1.33万hm2耕地提供优质沼肥。每年可直接为农户节支增收1亿元以上。实施项目治理,减少污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环保项目,全市建成农业部大型畜禽养殖沼气治理工程项目8个,总投资2 850万元,财政补助1 425万元。建成省级畜禽养殖沼气治理工程项目418个,总投资8 574万元,财政补助5 228万元。全市已有283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通过环保部认定,符合国家减排要求。

2.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治理化肥污染

2015年全市完成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累计为36.71万公顷次。其中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15万hm2,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19.13万hm2,玉米、蔬菜等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2.58万hm2。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平均增产小麦 337.95 kg/hm2,肥料利用率提高3.82%,节约纯氮72.6 kg/hm2,节约肥本295.05 kg/hm2。平均增产稻谷平均增产 621 kg/hm2,肥料利用率提高3.4%,节约纯氮34.95 kg/hm2,节约肥本132.75元/hm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和有机肥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实施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程,治理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3]。为减少农药污染,重点实施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程。一是推广合理高效的病虫草害防治配方,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二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强选择性的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三是提倡使用抗病、耐病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选择优质、高产、抗(耐)病虫品种,适期播种,充分发掘作物自身的补偿、避害、抗逆能力,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2015年,累计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38.26万hm2,推广率达80%。

2.4 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工程,综合治理面源污染

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健全了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定3个体系;完善了市场准入、例行检测、投入品综合整治3项制度。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逾25.33万hm2,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 620个、绿色食品90个、有机食品15个。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示范带动面积逾6.67万hm2。全市共制定20项省地方农业标准、32项市地方农业标准[4]。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它所造成的危害是逐步的、不明显的。因此,不但农民认识不到位,许多干部认识也不到位。由于认识不到位,在工作、劳动和生活中不能有意识地去采取减少面源污染的措施,而造成污染加重;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养殖场畜禽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随雨水流入河中的现象比较多,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生活污水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流入河中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还沒有被完全制止等;三是投入不到位。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治理成本高。目前,各级财政投入这方面的专款资金有限,仅靠财政资金也难以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思路及对策

4.1 总体工作思路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围绕着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美、农民富这一总目标,通过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普及、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推广等工作,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破解农业发展资源和环境约束难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2 主要防治对策

4.2.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还影响饮用水安全。制定治理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办法。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仅靠财政资金也难以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办法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广大干群治理污染的自觉性[5]。

4.2.2 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治染水平。实践证明,在农村发展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清洁能源工程,不但可以治理人畜粪便污染,还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一个沼气池是一个家庭的能源中心,一个有机肥生产车间,一个庭院净化器,一棵摇钱树。要积极争取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让更多农民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大中小型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项目,提高治染能力,有效减少COD和氨氮排。开展畜禽养殖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减少雨污混流对农村河水污染。

4.2.3 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工程。目前,我国农村盲目施肥较为严重,化肥利用率较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打造耕地“营养配餐”,可使农作物平均增产5%以上,并减少化肥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每年推广率要达到90%以上。同时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和有机肥的推广应用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药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为了减少农药污染,一是推广合理高效的病虫草害防治配方,提高农药利用率;二是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并对其购买实行实名制;三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全市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60%以上。

4.2.4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连云港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逾57.33万hm2,产生秸秆400万t左右。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万hm2左右,产生秸秆140万t左右;水稻播种面积20.67万hm2左右,产生秸秆180万t左右。大量的秸秆利用好了是个宝,利用不好则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要贯彻“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指导思想,推行“1+X”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1”是指机械化还田,“X”是指能源化、材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等利用模式。夏季推行“1+X”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以机械化还田为主,70%机械化还田,30%其他综合利用模式。秋季推行“X+1”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70%其他综合利用模式,30%机械化还田。通过创新机制、落实措施、真抓实干,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4.2.5 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工程。为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档案,在全市设置长期定位监控点,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及监测预警机制,做到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农产品污染,科学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参考文献

[1] 李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6(13):163.

[2] 张飞,周忠诚,谢建水.江苏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历程与展望[J].江苏农机化,2014(2):15-18.

[3] 汪翔.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45-2947.

[4] 徐敏权,谢修庆,尚庆伟,等.通榆河连云港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5):72-74.

[5] 王艳艳,孙勇,赵言文.江苏省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08(8):118-121.

猜你喜欢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试述黔南州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综述
浅谈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