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精白绢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7-07-19鲍康阜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发病症状黄精病因

鲍康阜

摘要 分析黄精白绢病的发病症状、特点,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黄精白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黄精;白绢病;发病症状;病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6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114-01

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青阳县九华山地区野生黄精为多花黄精。黄精喜欢阴湿的气候条件,具有喜阴、耐寒、怕干旱的特性。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的黄精病虫害较少,主要有叶枯病和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等,但在人工栽培中会发生白绢病,部分地块发生危害损失严重。

1 发病症状、特点

发病田早期病株呈零星分布,病株叶片发黄,逐渐枯死,地下根茎腐烂,土壤中遍布大量白色绢丝状菌丝,中后期从土表开始产生乳黄色细小菌核,后转褐色。前茬作物为丹皮、桔梗、大豆等的地块发病者为多,田间病株呈核心分布。

2 病因分析

2.1 白绢病菌生物学特性

白绢病的病原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群,小菌核属,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其寄主范围很广,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花生、茄子、辣椒、豆类、苎麻等,中药材有白术、丹皮、桔梗等,花卉有兰花、君子兰等,木本植物有油茶、楸树、梓树、茶、桑、樟等。

白绢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温度适宜时产生新菌丝体,病菌菌核在土壤中随地表水传播,菌丝在土中蔓延,侵染植株根部或根颈。菌核无休眠期,条件适宜即可萌发,否则处于休眠状态,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甚至更长,灌水后3~4个月死亡[1-3]。

病菌菌丝萌发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 ℃(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分别为8~9、42 ℃)、空气湿度为90%~100%、土壤含水量为40%~50%;土壤含水量在20%时本菌腐生能力最高,菌核发芽率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但通入空气后发芽良好。pH值范围为3~8,最适pH值为5~6。酸性土壤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气温30~38 ℃时,菌核经3 d即可萌发,再经8~9 d又可形成新菌核[1-3]。

2.2 发生特点

病菌喜高温高湿,在高温多雨季节多发,低洼湿地发病较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30 ℃左右时发病最重,9月末停止发病。酸性至中性土壤和黏质土壤易发病;土壤湿度大,特别是连续干旱后遇雨利于菌核萌发;连作地块以及黏质土壤地块、排水不良、肥力不足、植株生长纤弱或密度过大的地块发病重;根颈部受太阳灼伤的植株也易感病[1-3]。

2.3 栽培环境的影响

黄精有喜阴、耐寒、怕干旱的特性,喜欢阴湿气候条件,但又怕持续积水渍害。而种植基地的黄精,在平坦的地块上种植,多与大豆、花生或丹皮、桔梗等易感白绢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土壤残留病菌多;排灌设施不完备,有的因种植面积大,管理工作不到位,雨季不能及时清沟排渍,没有遮阳措施,高温干旱不利于黄精正常生长。

3 黄精白绢病的综合防治

3.1 农业防治

3.1.1 选地。黄精具有喜阴、耐寒、怕干旱的特性,青阳县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以湿润肥沃的林间地或山地、林缘地、草丛或林下开阔地带种植最为合适。也可在小溪、水沟边富含腐殖质的疏林下的土壤种植。土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最好;黏、重或貧瘠、干旱的土壤和铅、汞、铬、砷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土壤不宜栽培。应采用退耕还林田进行水旱轮作,不宜与大豆、白术、桔梗等易感白绢病、根腐病的作物进行连作、轮作[4]。

3.1.2 整地。整地要求进行土壤深翻30 cm以上,整平耙细后做畦。坡地应依等高线筑梯地做畦,防止水土流失。一般畦面宽1.2 m、畦长10-15 m,畦面高出地平面20~25 cm。在畦内施足底肥,可将优质腐熟农家肥60 t/hm2均匀施入畦床土壤内,再深翻30 cm,使肥土充分混合,再进行耙细、整平后待播。前茬为大豆等旱地作物的,要采用敌克松等土壤消毒剂进行消毒。

3.1.3 种茎消毒。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秋季或早春挖取根状茎,秋季采挖需假植保存,早春采挖直接截取5~7 cm长的带芽小段,芽段2~3节。用咪鲜胺3 000倍液浸渍2 h晾干后栽种。

3.2 田间管理

3.2.1 间作套种。黄精为喜阴植物,与高杆作物间作套种不但有利于黄精生长,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一般冬季可在畦的一边套种1行蔬菜及油菜等作物,春夏季套种 1~2行玉米。还可以与桃、李、杏、板栗等经果林进行间作。

3.2.2 中耕、除草、追肥、覆草。每年的 4月、6月、11月各中耕除草1次,结合中耕进行追肥。锄土要浅,以免伤根,追肥在4月、6月 2次中耕后追施人畜粪水;在11月除草后,追施土杂肥和菜籽饼肥750 kg/hm2。推荐使用沼气渣肥、液肥、食用菌棒废料、菜籽饼肥等有机肥、无氯三元素复合肥、磷酸二氢钾等。山区可采用砍青、埋青的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夏季覆草不仅可避免水土流失,还能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夏季土壤温度,有利于黄精生长,提高黄精产量和品质。

3.2.3 排灌。黄精喜湿怕旱,田间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避免渍害烂根。

3.3 药剂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采用3%广枯灵800~1000倍液、恶霉灵、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或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1 000倍液、25%戊唑醇2 500倍液、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菌核净6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 L,连续3~4次,上述药剂可混配使用或交替使用。另外,采用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井·蜡芽等进行生物防治,效果也较好。

4 参考文献

[1] 景慧.蔬菜白绢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9(2):33.

[2] 金苹,高晓余.白绢病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1(1):20-28.

[3] 李永和,杨松,柴守权.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4] 马琳.黄连白绢病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的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发病症状黄精病因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黄精
辣椒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黄精药酒 助男性补益脾肾
养生抗衰有黄精
黄精小档案
寻找发热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