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胡索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2017-07-19罗燕任小菊徐皓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罗燕+任小菊+徐皓

摘要 延胡索为我国的大宗常用中药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而延胡索产地加工技术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延胡索的产地初加工方法、再加工方法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影响其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寻求最优的延胡索加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延胡索;产地加工;药材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67.2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59-03

Abstract Corydalis yanhusuo is o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our country in common use,its market requirement is large,and the origi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rydalis yanhusuo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origi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rydalis yanhusuo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edicin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arly processing method,reprocessing method of Corydalis yanhusuo and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eeking the opti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rydalis yanhusuo.

Key words Corydalis yanhusuo;original processing;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延胡索為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又名元胡、玄胡,与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玄参、笕麦冬、温郁金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

延胡索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叔胺碱约占0.65%,季胺碱约占0.3%,包括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去氢延胡索碱等。除生物碱外,延胡索中还含有多糖、豆甾醇、谷甾醇、亚麻酸、亚油酸、延胡索酸等[1]。延胡索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在生物碱中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强,还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因此,以延胡索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品种很多,如延胡索止痛片、女金丸、千金止带丸、平肝舒络丸、安胃片、舒肝片、痛经宝颗粒、仲景胃灵丸等几十种[3]。

对于延胡索的产地加工技术,目前有一些研究报道。但不同的加工方法,导致内在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对延胡索的产地初加工、再加工方法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影响其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为合理充分利用延胡索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基本介绍

1.1 性味功能

延胡索始载《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妙不可言”[2]。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胸胁、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跌打肿痛等症[4]。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1.2 采收时期

延胡索最佳采收时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延胡索停止了生长,子叶枯萎,这期间采收的延胡索饱满、内色黄亮、质坚。采挖后要除去须根,洗净,然后再加工炮制。

1.3 产地分布

延胡索自然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随后开始向南迁移至浙江省东阳、磐安一带,这就形成了有名的“浙八味”之一[5]。现在所用的延胡索绝大部分来自栽培品,我国不少地区引种栽培都获得了成功,如陕西、四川等地。陕西引种的延胡索主要分布在陕南汉中一带,以汉中市城固县董家营村的延胡索栽培为汉中市延胡索引种成功的典范。目前,延胡索已成为该县主导性中药材作物及经济作物。

1.4 品种分类

齿瓣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C.remota Fisch.)]又叫做延黄素、兰花菜,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为零星或小片分布,但分布面广,产量较大。块茎近球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色,味苦而麻。生于山地阴坡,适于富含腐殖质的沙地土壤。

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 Mandl.et Muchld.)又叫做匍匐延胡索,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等地。块茎近球形或椭圆形,球茎大,内部白色或蛋黄白色,生长于林下或林缘。

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echt.var.am-urensis Maxim.)又叫做北延胡索,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产量较大。块茎球形,白色或黄白色。

长花延胡索[Corydalis schanginii(pall.)B.Fedtsch.]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面小,产量较少。块茎圆球形,个体较大,直径1.5~3.0 cm,顶部凹下多皱纹,外表粗糙。

灰叶延胡索(Corydalis glaucescens Rgl.)主要分布于新疆新源、伊犁等地,产量小。块茎近圆形,直径1.0~2.5 cm。对叶延胡索[Corydalis bracteata(Eteph) Pess)]主要分布于新疆及黑龙江,产量很少。块茎近球形,体型很小。

2 延胡索产地加工技术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种植与生产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部分。延胡索的产地加工一般分为分选、水煮、干燥3个环节。

2.1 分选

将采挖后的新鲜延胡索按照个分成大、中、小3个等级,并把形状扁平、中间有芽眼的延胡索挑选出来,用泥沙封好用来留种,不做种的延胡索去除须根,洗净后晾晒干。

2.2 水煮

将洗净的延胡索置于沸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之受热均匀。煮制时间控制在2~5 min为适宜,根据根茎的大小,根茎大的煮5 min左右,根茎小的煮2 min左右[6]。煮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取出晒干即可。

2.3 干燥

将煮好的延胡索放在阳光下晾晒,不断翻动,3~4 d后放在室内回潮,这样可使延胡索内部的水分外渗,然后再晒2~3 d至全干即成。这种干燥方法易受天气的影响,如果遇到阴雨天,可采用40~60 ℃的炉火烘干。这种干燥方法需要不断翻动,使之干燥均匀。

3 延胡索的再加工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延胡索多为炮制品。延胡索的再加工技术可追溯到宋代,有“碎、醋炒”(《博济》),“熬,捣为末”(《证类》),“炒赤色”(《衍之》),“米炒”(《局方》),“醋煮”(《济生方》),“盐炒”(《朱氏》)等炮制方法[7]。明代以后又增加了酒蒸、酒炒的方法。清代《药品辩义》中记载到:“用醋炒治产后血晕;酒炒行血,主女人月候不调;生用破血;炒用调血,凡血凝滞者,悉可治之”[8]。现今延胡索的炮制仍然沿用醋制、酒制、盐制等方法。

3.1 醋制法

现在延胡索炮制方法多为醋制法,用醋煮、醋蒸、醋炒和醋炙的方法使其成为醋延胡索。古人总结用醋炮制的延胡索理论为“醋制入肝,增强止痛作用”,据报道,延胡索醋制后的有效成分及药效都有所增强[9-10]。

3.1.1 醋煮法。生延胡索的炮制一般用20%醋煮生延胡索4~6 h,取出后于60 ℃下烘干[11]。晒干或烘干的延胡索的炮制一般加入规定量的醋(醋∶药材=20∶100)和适量的水,用文火煮至透心,水干时取出,60 ℃下烘干[12]。在醋煮的过程中,要把握醋煮的时间,如果煮的时间过长,可能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或流失,如延胡索中季铵碱类水溶性生物碱经长时间醋煮会大量流失。

3.1.2 醋蒸法。将洗干净的延胡索或延胡索片用10%~20%的醋拌匀[2],焖润过夜至醋被药材吸收,放置锅内隔水蒸至透心,然后取出烘干。也有将洗干净的延胡索粉碎成粗粒,置于容器内,按延胡索∶醋=100∶20的比例湿润过夜使醋被充分吸收,之后置于高压消毒柜内蒸制1 h后取出,烘干即可[13]。醋蒸延胡索的这一改进方法,将延胡索先粉碎成粗粒再加醋焖润,使醋能够充分渗透其中;其次放在高压消毒柜中蒸制,既避免了醋酸的挥发,又使醋酸蒸汽在密闭容器内循环反复,进一步增强了醋酸在延胡索内部的渗透。

3.1.3 醋炒法。质地坚硬的生延胡索在醋炒时要先用水进行湿润,然后切片再用醋炒。干燥延胡索在醋炒时,先要加适量的水浸润24 h,切片后加定量的醋(醋∶药=20∶100)焖润至醋液吸尽,放在锅内文火炒至微干,取出于60 ℃下烘干[12]。在炒的过程中要注意炒的温度不宜过高,因为温度过高容易造成醋的挥发,使醋很难渗透进延胡索片内,同时高温下延胡索的有效成分也容易遭到破坏。

3.1.4 醋炙法。醋炙延胡索的炮制工艺有报道认为,以40%的醋拌后,浸润2 h,70 ℃烘干[2]。也有研究认为,取一定颗粒度的延胡索置于通风烘箱内80 ℃烘至深黄色,再升温至100 ℃后加热10 min,取出趁热拌入20%的食醋焖润4 h,70 ℃烘干[13]。

延胡索止痛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但游离的生物碱很难溶于水,经过醋制后的延胡索,其生物碱与醋酸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有效成分要比生品易于溶出,同时减少了有效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延胡索在临床上的疗效。

3.2 酒制法

酒制是中药最为常见的一种炮制方法。中药酒制导致药理作用的改变,可使中药的药理作用增强[14]。酒制时除特别规定外,一般用黄酒,既可使药材的味道香郁,又能增加药效,如大黄,生大黄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酒大黄,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药效升提。

酒作为良好的有机溶媒,在医疗上应用甚广,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血液循环,易于延胡索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延胡索酒制法的应用可追溯到明朝,在明朝的《医学入门》《本草正义》中就有酒煮法、酒磨法的记载,可改善“落胎利小便及产后逆血上冲”;明《增补万病回春》中有酒炒法;明《本草乘雅半偈》中增加了酒蒸法;清朝《类证治裁》中的酒焙法等。而延胡索炮制的方法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得配本草》中记载:“破血生用,调血炒用,行血酒炒,止血醋炒”。可见,延胡索酒制后不但具有活血的作用,还使活血的作用增强。

3.2.1 酒炙法。选取大小均匀的延胡索片,加入黄酒拌匀,按照每100 kg净药材黄酒20 kg的比例,焖润至酒被充分吸收后,放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3.2.2 酒炖法。选取大小均匀的延胡索片,加入黄酒拌匀,放在密閉容器内炖透或至黄酒完全被吸尽时,取出干燥。用量同酒炙一样。

3.2.3 酒蒸法。选取大小均匀的延胡索片,加入黄酒拌匀,放在容器内加热蒸透,然后取出干燥。用量同酒炙一样。

3.2.4 酒醋双制法。醋制延胡索中的醋酸易挥发,不宜被长时间保存。酒醋双制法弥补了醋制法的不足,便于保存。取净延胡索,加定量的酒、醋及适量的水(每1 kg延胡索,用黄酒120 g、醋60 kg、水180 g)[16],拌匀,用文火煮至透心,直至酒醋液被吸尽时取出,干燥即可。酒醋制后的延胡索呈黄褐色,味苦,略带酒醋气。

3.3 盐制法

中药盐制最早的记载始于宋。食盐味碱性寒,具有凉血、清火、解毒、防腐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盐炒者,心苦虚以咸补之也;补脾药用盐炒之者,虚则补其母……”[18]。盐水在中药细胞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其次经盐制的药物,不仅缓和了药物燥热之性,还能引药下行。常用的中药盐制法有盐炙法、盐炒法、盐水煮、盐水蒸等。

3.3.1 盐炙法(盐水炒)。取净延胡索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然后取出,放凉。每100 kg净药材用食盐2 kg[15]。盐炙法还可用于黄芪、杜仲、陈皮、小茴香、甘草等的炮制。

3.3.2 盐炒法。这种方法始于宋代,自明代以后就很少使用。即取净延胡索放置锅内,加盐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盐炒后大多要去盐使用。使用类似炮制方法的还有苍术、葫芦巴、红蓝花、天雄等。

3.3.3 盐水煮。此种方法始于南北朝时期。取净延胡索放置锅内,加定量的盐和清水,文火煮至盐水被吸尽为止。这种方法在盐制法中使用较为广泛,如吴茱萸、乌头、干姜、木瓜、天南星等许多药材都用盐水煮进行炮制。

3.3.4 盐水蒸。取净延胡索加适量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完全吸收后,放置蒸具上用水蒸气加热至规定程度。在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也有此种方法的记载。

4 加工过程中影响延胡索药材质量的因素浅析

延胡索前期加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饮片的质量,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首要环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16]。可見,正确的加工方法对药材的质量及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延胡索加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4.1 新鲜延胡索的分选

延胡索本身的质量决定着其加工质量。新鲜的延胡索常伴有泥沙或其他杂质,大小、粗细不一,或没有去除须根,都会影响加工的质量。因此,在延胡索采收时,要去除须根并洗净,大小归类,严把延胡索质量关。

4.2 延胡索加工的时间

延胡索无论在水煮、醋煮或盐水煮的过程中,往往煮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很难把控。时间过短,不能达到内部无白心,使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析出;时间过长,会导致延胡索中有效成分的大量流失,都会大大影响药材的质量及功效。

4.3 延胡索干燥的程度

干燥是药材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延胡索多采用自然晒干和烘干的方法。但自然晒干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一般耗时较长,一旦遇上阴雨天气,药材容易发霉,从而影响药材质量。烘干受温度的限制比较严格,延胡索的烘干温度一般为40~60 ℃。温度过高,延胡索失去原有的色泽,出现焦黑色,严重破坏其有效成分;温度过低,延胡索干燥不彻底,不利于保存。因此,干燥程度也是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之一。

4.4 用量

延胡索在醋制、酒制和盐制过程中的用醋量、用酒量和用盐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用量不足,使得醋、酒及盐这些有机溶媒不能充分渗透到延胡索中,从而使延胡索中生物碱等有效成分的溶出率达不到最大值,降低了药效。用量超过了规定的要求,不仅会严重影响药材的色泽、味道,甚至可能改变药性和药效。

5 结语

延胡索作为我国重要的常用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而规范、科学的加工技术是延胡索质量及药效的保证。由于不同地区采收加工方法各不相同,加工形式多样,导致市场上延胡索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为了满足市场对延胡索的需求,寻求最优的加工技术,不仅提高延胡索用药的质量,还能为延胡索的加工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实现对延胡索的规模化生产。

6 参考文献

[1] 龙全江,徐雪琴,王晓阁.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产地加工技术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5):78.

[2] 蔡银燕,王维.药用植物延胡索的药理、栽培、炮制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07(3):65.

[3] 夏光成,吴文娟,刘雪明.野生延胡索的资源利用[J].中药材科技,1981(3):22-2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4.

[5] 白梅,胡本祥.陕西引种元胡最佳采收期的实验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9(1):34.

[6] 孙乙铭,俞旭平,徐建中,等.延胡索产地加工的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10):925.

[7] 傅伟云,李景玲.浅谈延胡索的炮制[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900.

[8] 马民.元胡炮制的现代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8):709.

[9] 李小芳,罗庆洪,任文.延胡索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测定及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5):253.

[10] 胡庆龄.生制延胡索镇痛作用的比较[J].安徽医药,2000,4(2):48.

[11] 康立,徐建中,俞旭平,等.鲜元胡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正交试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10(10):1252.

[12] 王浴铭,朱凤云,张君增,等.元胡产地醋制法的化学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1990,9(9):19.

[13] 刘环香,冯兰珠.醋制元胡方法的一点改进[J].中成药,1991(11):50.

[14] 赖昌生.延胡索酒醋双制法[J].吉林中医药,2005,4(4):75.

[15] 赵燕凤,赵变香.浅谈中药盐制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4(3):244.

[16] 赵京春,孙宏伟,张继.浅析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产地加工因素[J].北京中药,20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