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

2017-07-19徐大伟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播新媒体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新媒体展现出来的传播技术的文化特性,分析了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各种影响。即:新媒体优化了文化传播系统,新媒体塑造了多样化的文化形态,新媒体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影响

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媒介的传播与发展息息相关,人类文化需要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媒体的发展与优化使得文化的传播路径也得到优化。媒体技术自身将新型的媒体文化体系构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在构成社会惯例的同时,也向工业系统伸展,不但如此,还能够在媒体传播中促成新的民俗和礼节形成。进入新世纪,全新的媒体时代到来,颠覆了人们固有的认知构成的同时,还重塑了另一种文化形态。因此,进行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的探讨具有深远意义。

一、新媒体展现出来的传播技术的文化特性

1、新媒体技术受到文化环境的重要影响

在人类生存和斗争中应运而生且浓缩着人类精华所在的文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性的存有物,而是作为永恒具备创造力的母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存在。所以应当在一定的文化或者社会背景中来考虑传播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要重视主导整个社会的权利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即技术的创造取决于社会主导阶级,这种技术并非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技术,却是有利于主导阶层来获取利益和价值的技术。这也就说明了技术出现是受到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在科技用语言表达之时,已经贴上了文化的标签。

2、新媒体技术包含在文化环境当中

李克特以及拉普等人将技术视为一种文化过程或者现象;法国的路易多洛则认为文化中应当包含技术;卡西勒尔则指出文化中的一部分就包含着技术。在后工业时期,文化服务和技术服务之间已经没有了明确的界限。与其说社会文化是由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而推动,不如说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自身就是文化的代表,这是因为变革的本身就是意味着文化的变革。就此而言,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充当着“技术文化”这一角色,与社会文明节奏相匹配。

二、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

1、新媒体优化了文化传播系统

这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播路径和平台组成是由新媒体技术而得到拓展。在《多种声音·一种世界》一书中提到,人类从开始只是用身体的手势、姿势和声音来传输信息到后来发展到一系列的舞蹈、音乐、火光、图形、图画等进行传输信息,是孕育在文化中,文化传播进步的结果。从而得出到了新媒体发展时代,如果没有成像幻影、现实虚拟、触屏、舞台多媒体、手机、网络、无线WLAN等传输媒体设备,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那么就没有人类文化的传播,也没有历史的进步,因此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已经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服务。特别是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相融合将文化传播的路径变得越发广泛,通过多方式、多路径、多通道的传播,使得信息传输的效率越来越高,这也就将信息中涵盖的文化全方位、及时的传送给目标群体。

2、新媒体塑造了多样化的文化形态

依据“媒介即讯息”的论点来说,新的媒体形状本身就诠释了一种文化。所以传播文化的新媒体,其实就是在创造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文化形态,特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化通过媒体技术重塑后,需要人们从新来审查、定义、接纳和了解这一文化。比如上海世博会上日本会馆,有一面巨大的未来“生活墙”矗立在“未来”主题区中。该墙体是利用了传感、触屏、无线网络三项技术而形成,在实现“墙”与人交互的同时,还将十年后的人们出行、居家、信息交流等新模式展现出来,主要诠释了人们的环境和生活的变化均是由先进的科技而带来。同时设计的墙面,也是用较为形象、生动的人与“墙”的交互模式,极易让人们了解并且深入的感知其中的文化元素。另外将3D技术和虚拟影像运用到表演艺术中,能够使传统和现代文化高度融合,其参与度和包容度也大大提高。

3、新媒体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新文化产业已经颇具规模,例如游戏产业在韩国的形成、音乐无线产业在英国形成,动画产业在日本。我国在2005年起就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帷幕拉开,各地区的创意文化产业聚集而形成群居性模式,特别是在珠三角、长江三角区、北京、川陕等大型创意文化产业群已经形成,同时还包含了种类繁多、性质不同的创意文化园区。

我国的文创产业看似发展迅速,不过与发达国家的文创产业区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例如主要表现在没有足够的向导性和创新性,没有优化资源配置,乱建、重复性建设颇为严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要归于有关政策和配套设备的配合和跟进上,而新媒体技术恰当的运用,将其传播和载体功能发挥出来,就能够将文化产业的传播力和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1)加大多媒体开发力度,激活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比如在2004年刘三姐这个民间故事使用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包装,形成《创意·刘三姐》重登舞台这个实例中,演出时是将绿水、青山、景色、歌声、乐器、服装、舞蹈等各种类型的文化元素与“大舞台、全景式、总调控”这种大舞台不可缺少的情景相结合的模式,这种奇特的创作思路和令人感慨的视觉效果,受到一大批观众和游客的好评。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已经获取门票收入接近八千万,同时有110万受众群体,这不但拉动了阳朔的旅游业而且还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不夸张的说,该项目则是将民族艺术性、增长产业性、综合效益型和资源唯一性相融合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又比如上海马戏城“era-时空之旅”媒体梦想剧,不惜重金将充满梦幻、新奇的神话效果打造出来,并且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大型水幕、多媒体技术等高含金量的技术措施,使得受众者能够“经历”到时空穿梭的美妙旅程,因此不但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也说明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不过这一灵魂也需要凭借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才能够传播的更远,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一文化创意。

(2)合理配置新媒体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智能化的新媒体也使我们所在的城市变得智能起来,与此同时智能文化应运而生。例如通过现实虚拟、触屏和合成这三项技术能够实现现实和虚拟空间的对接,给人们未曾有过的文化感受;另外在文化旅游、会展、文化设备服务和文物保护等行业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特殊语言表现形式,能够促使其行业的更新换代。根据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性、交流形式和工作特点,将不同且适合人们的新媒体安设其中,能够将新媒体便捷灵活的特点全方位发挥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中新媒体的合理配置;例如推广手机支付、手机地图等功能并且人们展开实践,以及与其他终端客户持续的开展增值服务等,使人们凭借移动平台有了生活和消费的可能,这是基于虚拟空间的新媒体合理配置,而这样的配置必然会促进文化传播,使文化传播实力增强。更为重要的是采取这些新媒体传播手段,能够有效的減少文化公司的创业和运行费用,并且减少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从而达到了文化产业健康运转的目的。

三、结语

新媒体统一于文化之中,又是文化传播的驱动力和适配器,因此国家不但重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且还大力支持影视、印刷、网络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媒体产业应当抓住机遇,促成新媒体与文化产业的大力融合,从而达到文化传播力大力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当代传播,2012(01)46-48.

[2] 龙伟.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40-141.

[3] 许涛,董书宝.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科技展望,2014(19)283.

【作者简介】

徐大伟,江苏徐州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播新媒体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