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嵩县2015—2016年度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7-07-19马芳芳李智民田战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穗数株高纹枯病

马芳芳+李智民+田战伟

摘要 进行2015—2016年河南省嵩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周麦27、百农207、周麦22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嵩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育9302、周麦28、兰考198、周麦30、良星66、洛麦26、新麦30、郑麦379、新麦29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继续试验的同时,扩大示范推广种植面积。

关键词 小麦;品种试验;河南嵩县;2015—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34-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嵩县闫庄镇下湾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试验田内,位于洛栾公路与南车路交汇处,交通便利,远离村庄,周围无障碍物。前茬作物为玉米。地势较平坦,地力均匀,黏壤土质,中上等肥力,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4.5 g/kg、13.0 mg/kg、171.0 mg/kg,具备井水灌溉条件[1-6]。

1.2 试验材料

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种均通过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小麦新品种,共38个,其名称分别是新麦29、偃高21、漯麦18、先麦12、兰考198、偃展4110、洛麦24、洛麦26、洛麥28、洛麦29、周麦18、周麦27、周麦28、周麦30、周麦32、周麦22、中育9307、豫麦158、许可168、豫教5号、俊达104、郑麦379、开麦21、良星66、秋乐2122、百农207、冠麦1号、温麦28、豫农416、焦麦266、平安8号、中育9302、中麦895、西农979、存麦8号、存麦5号、新麦30、山 农2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8个处理,即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偃展4110作对照(CK)。不设重复,采取顺序排列,小区面积57 m2(19 m×3 m)。试验地四周留走道1 m,走道外设保护区[1-2,7-10]。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田间观察调查记载物候期、抗逆性及生长情况等[1-5];岀苗后定点调查记载群体结构;成熟后抽样进行室内考种,调查记载有关经济性状[1-8]。各项调查记载项目均按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记载标准进行。6月10日人工收割,分区实打实收。晒干后称取小区产量,折合单位面积产量[1,9]。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各参试品种生育期为226~231 d。生育期比偃展4110(CK)长的品种有30个,分别是新麦29、漯麦18、洛麦24、洛麦26、洛麦28、洛麦29、周麦18、周麦27、周麦28、周麦30、周麦32、周麦22、豫麦158、许可168、豫教5号、俊达104、郑麦379、开麦21、良星66、秋乐2122、百农207、冠麦1号、温麦28、豫农416、焦麦266、平安8号、存麦8号、存麦5号、新麦30、山 农20,晚熟1~3 d;比对照早熟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中麦895、西农979、先麦12,早熟1~2 d;其余品种生育期同偃展4110(CK)。

2.2 群体结构

各参试品种苗期群体基本苗为270.00万~283.95万株/hm2,最少的是中育9307;最多的是洛麦24。各参试品种最高群体总茎蘖数最大值为1 327.65万~1 816.35万株/hm2,最多的是山 农20,最少的是先麦12。各参试品种穗数在564.90万~663.30万穗/hm2,最多的是周麦30,成穂数 663.30万穗/hm2,最少的是冠麦1号,成穂数564.90万穗/hm2。

各参试品种穗粒数在30.1~36.2粒,兰考198穗粒数最多,为36.2粒,洛麦28穗粒数最少,为30.1粒。

各参试品种千粒重在41.91~49.10 g,千粒重最高的是洛麦28、新麦29,同为49.10 g,最低的是良星66,为41.91 g。

2.3 产量

参加试验的38个小麦品种产量水平为6 826.05~8 117.25 kg/hm2,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百农207的产量最高,为8 117.25 kg/hm2,豫麦158的产量最低,仅6 826.05 kg/hm2。

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的有百农207、周麦27、周麦22、周麦28、中育9302、兰考198、周麦30、良星66、洛麦26、新麦30、郑麦379、新麦29。

产量在7 000 kg/hm2以上的有豫教5号、洛麦29、存麦5号、豫农416、漯麦18、冠麦1号、俊达104、中麦895、秋乐2122、温麦28、中育9307、偃高21、周麦18、山 农20、洛麦24、周麦32、平安8号、存麦8号、偃展4110(CK)、洛麦28、许可168、开麦21。

产量在7 000 kg/hm2以下的有先麦12、西农979、焦麦66、豫麦158。

3 品种评价

3.1 百农207

平均产量为8 117.25 kg/hm2,居参试品种首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株高68.7 cm,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平均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603.0万穗/hm2、35.5粒、48.63 g。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一般,中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1-5],成熟落黄好。感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中抗条锈病。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1,6]。建议在嵩县中等以上水肥地推广种植。

3.2 周麦27

平均产量为8 072.8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2位。属半冬性多穗型偏早熟品种。株高67.8 cm,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有效穗数627.45万穗/hm2,穗粒数34.7粒,千粒重34.7 g。株型偏松散,旗叶上冲,茎秆弹性好,灌浆速度快,熟相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感纹枯病、赤霉病、叶绣病。建议在嵩县中等以上水肥地推广种植。

3.3 周麦22

平均产量为7 884.9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67.8 cm,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小上举,植株蜡质厚,株行间透光较好[1],长相清秀,灌浆较快。穗长方型,穗大均匀,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有效穗数583.65万穗/hm2,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4.0 g。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抽穗迟。耐后期高温,耐旱性较好,熟相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高抗条锈病,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秆锈病、赤霉病。建议在嵩县中等以上水肥地推广种植。

3.4 周麦28

平均产量为7 813.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4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窄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早春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较快,抽穗迟,抗倒春寒能力中等,耐后期高温,熟相中等。株高67.0 cm,株型松紧适中,抗倒性好。穗层较整齐,穗下节间长,叶片上冲,茎叶蜡质重。穗近长方形,穗长码稀,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有效穗数602.55万穗/hm2,穗粒数35.0粒,千粒重45.99 g,感纹枯病、赤霉病,抗叶绣病。建议在嵩县扩大示范种植。

3.5 中育9302

平均产量为7 812.1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株高73.3 cm,有效穗数594.15万穗/hm2,穗粒数33.9粒,千粒重46.1 g,分蘖成穗率中等,起身拔节较慢,产量三要素协调,抗冬春低温能力好,抗倒伏,熟相好,穗层整齐,中抗赤霉病,感叶绣病、纹枯病,感蚜虫。建议在嵩县示范种植。

3.6 兰考198

平均产量为7 740.9 kg/hm2,居参试品种第6位,属弱春性大穗型早熟品种,株高62.9 cm,有效穗数571.65万穗/hm2,穗粒数36.2粒,千粒重44.1 g,幼苗半直立,苗期叶色浓绿,长势壮,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大穗大粒,熟相好,早春有轻微冻害。轻感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建议在嵩县中晚茬地块推广种植。

3.7 周麦30

平均产量为7 716.6 kg/hm2,居参试品种第7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株高77.6 cm,有效穗数663.3万穗/hm2,穗粒数32.7粒,千粒重45.01 g,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苗势壮,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好,冬春抗寒能力好,感叶锈病、赤霉病。建议在嵩县示范种植。

3.8 良星66

平均产量为7 670.1 kg/hm2,居参试品种第8位。属半冬性多穂型中晚熟品种,株高77.6 cm,有效穗数642.15万穗/hm2,穗粒数35.7粒,千粒重41.9 g,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苗势壮,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好,冬春抗寒能力好,感叶绣病、赤霉病。建议在嵩县示范种植。

3.9 洛麦26

平均产量为7 635.7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9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株高68.5 cm,有效穗数601.2万穗/hm2,穗粒数30.6粒,千粒重45.93 g,幼苗叶色浅绿,长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穗层整齐,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感纹枯病。建议在嵩县中等以上水肥地示范种植。

3.10 新麦30

平均产量为7 607.2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0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株高76.0 cm,有效穗数662.5万穗/hm2,穗粒数34.8粒,千粒重42.8 g,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短宽,冬春抗寒性好,感赤霉病、纹枯病。

3.11 郑麦379

平均产量为7 592.7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1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株高81.3 cm,有效穗数608.7万穗/hm2,穗粒数31.1粒,千粒重46.50 g,苗期叶片窄长,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春季拔节晚,熟相中等,株型较松散,旗叶长,上冲,中感纹枯病、赤霉病。

3.12 新麦29

平均产量为7 592.7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2位。属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株高74.3 cm,有效穗数627.0万穗/hm2,穗粒数33.6粒,千粒重49.10 g,幼苗直立,叶色偏黄、分蘖力强,成穗中等,拔节起身早,抽穗偏晚,大穗短芒,籽粒均匀,熟相好,感纹枯病、赤霉病。

4 结论

综上所述,2015—2016年嵩县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周麦27、百农207、周麦22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1,4],适宜在嵩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育9302、周麦28、兰考198、周麦30、良星66、洛麦26、新麦30、郑麦379、新麦29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在試验中产量突出,建议在继续试验的同时[1-5],扩大示范推广种植面积。

5 参考文献

[1] 刘战国.2013—2014年嵩县水地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3):58-59.

[2] 马芳芳,马义勇,董广同.嵩县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与分析[J].种业导 刊,2013(3):15-17.

[3] 刘春生.克山县大豆品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J].农业科技通讯,2009(6):85-87.

[4] 宋继娟,柳金来,周柏明,等.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吉 林农业科学,2006,31(4):11-13.

[5] 夏献锋,李卓民,张平治.安徽省小麦品种应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 业科技,2013(16):55-57.

[6] 曹廷杰,赵虹,王西成.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演 变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0(9):13-16.

[7] 王西成,赵虹,曹廷杰,等.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 品种利用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9):29-32.

[8] 韩媛芬,李明毅,张爱玲,等.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及示范[J].陕西农 业科学,2011(6):79-82.

[9] 王圣力.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05.

猜你喜欢

穗数株高纹枯病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