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建议研究论述

2017-07-19李野

东方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建议通识教育

李野

(长春理工大学军体部 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同时阐述了通识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之间的关联,最后总结了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强化多远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优化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充实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这一概念起源于欧洲,指的是弱化专业技能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公共事务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追求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人性化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识教育还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种非专业、非功利性的素质教育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能力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对于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另外,通识教育还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保障全体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价值观与道德观,强调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可以从性质、教育目的和内容三个层面进行细化分析,从性质上来看,通识教育是大学生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从教育目的上来看,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品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和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多方面发展状况,为社会输送全面型人才;从内容上来看,通识教育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一种非专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二、通识教育与大学生体育教学之间的关联

(一)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学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都存在过度强调运用技能教授的问题,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对体育运用的兴趣以及心理状况等诸多内容较为忽略,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

2.教学主体不明确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导致出现“填鸭式”的教学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气氛,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3.课程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安排和设置进行了解,发现大部分的高校将体育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只有少部分的学校,或者是体育相关专业的院系才会在大三与大四学年设置体育课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很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使得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不能持续性的进行,整体上影响了体育锻炼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大部分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安排较为单一,甚至存在不少学校体育课直接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消磨了学生体育活动、锻炼的积极性。

(二)大学体育教学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从教学目标和教學重点上来说,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通识教育是一种强调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为社会输送全面型的新时代人才,二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教学重点上具有一致性,换句话说,大学生体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应用通识教育模式。

三、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通识教育理念

强化通识教育理念的主体在于教师和学校各级领导,只有正确树立和深化学校领导与教师的通识教育理念,才能更好、更准确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将通识教育理念作为教学课程安排与内容设置的理论基础,意味着大学体育的教师团队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当做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优化和完善大学教育体系的改革策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主体

明确体育教学的主体和目标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模式的应用强调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学体育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技能传授模式,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实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体育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和运动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大学体育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面向的是校内各个院系内的所有大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在考虑到学生差异化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不同需求,强调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完善学生的品德和行为。

(三)完善和健全体育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当在参考通识教育教学要求和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与运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领悟和实现体育教学的教育目的。

(四)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上文已经说明过,大部分的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通识教育视野下,应当纠正和解决大学体育课程安排中所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解决大三、大四学年没有体育课程安排的问题。结合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调整体育课程课时数量安排。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基本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与较短的课时会限制大学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大三、大四年级也是需要设置体育课程的,应当相应的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安排。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通识教育的内涵,了解了当前大学体育教育问题的诸多问题,明确了大学体育与同事教育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强化通识教育理念、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主体、完善和健全体育教学方法以及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完善了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优化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性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慧芳,蔡皿.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92-95.

[2]姜彬.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 当代体育科技,2017,04:7-8.

[3]于洪涛. 新时期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才智,2014,27:179.

[4]李赫.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312.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建议通识教育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创新思考
分析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