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的幽默奇想

2017-07-19赵霞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物性拟人童话

赵霞

《绿头发先生行医记》是一部构思颖异、想象奇谲的幽默童话。它的故事启幕于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就医场景:诊所里,医生和护士忙个不停;病人们在靠墙的座位上等候就诊,多少流露出些不耐烦的情绪;救护车呜呜响起,医生匆忙出医……如此常规的忙碌情形,使得童话开头仿佛不经意间提到的绿头发先生“留着一头绿油油的长发”的奇异特征,几乎完全淹没在了这寻常生活的语态中。直到看见这位医生的身影分明一次次奔出诊所去处理急务,却又仍然安坐在诊室看诊,那种从日常的土壤里忽然钻出的奇想的藤蔓,才叫我们大吃一惊,继而去回溯它的来由———在绿头发先生“一次比一次瘦”的身形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个秘密与他的神秘身份和神奇本领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这是童话里一个巧妙的伏笔。它像一副暗藏的谜面,悄悄埋伏在整个故事的叙述进程中,一直要到故事结束,才会向我们完全揭开。但与此同时,随着作品叙事的展开,有关它的谜底又无时不在文字间隐约闪烁。常常是在情节发展的某些节点,我们猛地悟到,此前一带而过的某个不起眼的小细节里,其实早已伏下了隐在的叙事暗號。比如绿头发先生的那一头“绿油油的头发”,表面上只是一项奇异的外形特征,其实则清楚地昭示着他身份的秘密。只要你读得够仔细,关于这个秘密的种种暗示,一直在文本里朝你眨着眼睛。例如,当绿头发先生一阵风似的出入诊所,候诊的人们纷纷评点和议论着他“越来越瘦”的变化,对话中,有人叹道:“瘦得就剩下一根啦!”读者或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要用如此怪异的“一根”来形容一位“先生”的身量?一旦我们获知绿头发先生的真实身份,这份疑惑也就为微笑的恍然所取代。解开这些小小的叙事环扣的过程,伴随着一份智力游戏的愉悦,而这么一来,童话的阅读也增添了独特的解谜和发现的快乐。

《绿头发先生行医记》可能是迄今为止刘海栖童话中将伏笔的巧度和悬念感掌握得最为恰到好处的一部作品。而如果我们再把它放到整个当代原创童话艺术发展的语境中,从文学探索的角度来看它的特征与价值,那么其最为独特的艺术贡献还在于,作家在童话常见的拟人手法的运用中,就拟人对象的物性做了十分巧妙的创生与化用。明白人一定能读出来,这是一部主要以蔬菜、水果等植物对象为主角的童话。故事里的西红柿小姐、茄子先生、丝瓜太太、白菜女士等角色,包括绿头发先生本人在内,无一不是可对号入座的蔬菜品类。但作家在叙事中偏偏有意避开了对其蔬菜身份的直接指认,反而用“她的脸红红的圆圆的,看上去像一个熟透了的西红柿”“说这话的人浑身上下都是紫的,看来血压的确很成问题”“这两个警察一个胖,一个瘦,胖的像柿子椒,瘦的像红辣椒”,还有“穿翠绿色连衣裙的女士”“留着莴苣头的老师”“青皮萝卜似的光头男子”等形象幽默的譬喻,造成一种写人似物而非写物拟人的错觉。这一似人而物、似物而人的巧妙手法带来了奇特的阅读效果:你既觉得这些角色分明是物性十足的拟人对象,又觉得在他们的物性中真有着生命和情感的切实内涵。在童话里,我们见惯了太多将物的形象直接挪移到人类世界及其行为逻辑中的童话拟人,却很少见到将物性与人性如此巧妙地融为一体、且能令它们在拟人与拟物的模棱关系中演绎独特故事的艺术创新与探索。如果说“绿头发先生”的形象多少让我们想起了20世纪美国童话作家休·洛夫廷笔下声名远播的另一位怪医“杜立德”的传说,那么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上,刘海栖的这部新作无疑更让我们看到了当代童话艺术拓展与探索的新境。

这部作品也将海栖童话向来擅长的语言幽默提升到了一个更为纯粹和明净的层次。书中绿头发先生出场的片段,尤其值得一再品读。作者的叙述是清朗的、素朴的,同时又是活泼的、生动的;人物的对话是自然的、简白的,同时又饱含可爱的生趣和意味。那种日常生活的平凡琐细与童话幻想的灵妙奇异、舒展细致的场景铺写与一波三折的悬念起伏的奇巧对称,给读者带来了十分享受的阅读体验。在《绿头发先生行医记》里,幽默的滋味是丰富的,多样的。它有时是凯斯特纳式的奇思妙想,比如水下电视台播出的各类奇闻趣事;有时是达尔式的游戏狂欢,比如巫婆学校里孩子们的创意捣蛋;有时是罗大里式的荒诞讽喻,比如“特种燃料”和“官瘾病”的反讽;而在作家夸张滑稽的笔触之下,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份洛夫廷式的温情和暖意。也许可以说,在海栖先生的童话里,始终包含着一种朝向经典的努力意识。这些年来,他以不间断的童话创作默默实践着内心的艺术追求。这样一份持之以恒的写作热忱和理想,值得作为读者的我们奉上真诚的敬意与远大的期望。

猜你喜欢

物性拟人童话
比较类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拟人手法真多情
童话镇
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优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午夜童话镇
现代视阈下的商品拜物教反思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