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配偶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7-07-19李冬菊黄燕霞周艳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4期
关键词:躯体乳腺癌心理

李冬菊 黄燕霞 周艳红

(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胸科中心佛冈 511600)

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配偶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李冬菊 黄燕霞 周艳红

(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胸科中心佛冈 5116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配偶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指导。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各因子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给予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乳腺癌;心理干预;配偶;应用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女性患乳腺癌的患病比例为35~45/110万人,其患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研究显示[2~4],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心理负担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配偶,大多数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及对生活前景期望值降低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我院对乳腺癌患者配偶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4±2.56)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20例,大学5例。对照组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4.4±2.56)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24例,大学6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宣教:指导患者家属熟悉病房环境及住院期间需为患者准备的物品;组织观看乳腺癌的相关视频,了解该病发病原因、预后等相关知识;成立乳腺癌患者配偶交流微信群,鼓励其在群内进行交流、倾诉,疏导不良情绪。(2)围手术期干预:通过短信或微信平台推送对配偶进行手术相关知识指导,使其了解疾病诊断、发病机制及手术方式;告知该疾病的最新医疗进展或介绍相同手术成功病例、预后良好病例,消除患者配偶的心理顾虑。(3)院外干预:患者出院后进行6个月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及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向患者配偶普及院外照护的相关知识,通过短信或微信平台,定期组织患者配偶进行集体沟通,由心理医生给予针对性干预。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1.5 评估方法(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评估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包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其它等10个因子。无症状为1分,轻微症状为2分,中等程度症状为3分,症状偏重为4分,症状严重为5分。(2)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6]评估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包含躯体功能、躯体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各维度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F-36评分比较干预组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各因子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因子干预组对照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精神症状附加项目总均分3.02±1.45*1.62±0.22 1.65±0.41*2.16±0.22*1.41±0.42*1.49±0.51 1.30±0.22 1.24±0.41 1.43±0.11 1.24±0.31 3.01±0.30*3.62±0.89 1.71±0.21 1.97±0.51 2.97±0.61 1.96±0.14 1.45±0.24 1.34±0.81 1.25±0.63 1.40±0.21 1.26±0.25 3.58±0.22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组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因子干预组对照组躯体功能躯体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9.96±2.10 78.41±1.09 77.52±1.06 78.15±1.67*48.16±1.67*48.13±5.43*77.64±6.21 68.22±1.52*78.35±1.29 76.57±2.01 72.01±1.67 72.09±1.03 40.90±2.22 41.78±2.16 79.43±4.14 60.51±2.88

3 讨论

癌症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痛苦,而且也影响到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洪立立等[7]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可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给予患者配偶必要的心理干预意义重大。研究显示[8~9],乳腺癌患者配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远高于患者本人,且90%患者配偶需要心理指导。心理干预过程中对患者配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有利于提高疾病认知度,便于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更好的状态给予患者精神支持[10]。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各因子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配偶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1]方良玉,王建宁.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49-651

[2]邾萍,付菊芳,王波,等.243例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18-721

[3]程和瑞,张爱华.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4):84-86

[4]邓燕萍,刘雅清,吴美华.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94-95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1-35

[6]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428-430

[7]洪立立,付炜,宓丽娟,等.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调查[J].肿瘤,2006,26(8):772-775

[8]杨晓红,鲁春,郑海英.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心理需求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151-152

[9]蔡树萍,谢淑萍,蒋云娣,等.癌症患者情绪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123-124

[10]李津,李小妹,郭萍丽,等.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术前知识需求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52-654

R730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4.094

2017-03-01)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编号:20141120)

猜你喜欢

躯体乳腺癌心理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心理感受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现在干什么?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