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7-19李洪波黄鹤李巧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5期
关键词:吸收量牙槽骨宽度

李洪波 黄鹤 李巧梅

(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口腔种植修复科深圳 518001)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洪波 黄鹤 李巧梅

(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口腔种植修复科深圳 518001)

目的:研究并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0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拔牙后实施即刻位点保存,再接受种植体植入,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牙槽骨吸收情况、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美学效果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牙槽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美学效果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拔牙后6个月,两组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有所减少(P<0.05),但观察组拔牙后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减少拔牙后患者牙槽骨的吸收量,减轻牙槽骨高度、宽度缺失,为后期口腔种植修复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有利于提高口腔种植成功率。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牙槽骨吸收;口腔科;口腔种植

口腔种植修复中牙槽骨吸收是影响到种植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基于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而实施的处理措施,本次研究为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本院收治的期间共100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拔牙后分别实施常规处理、位点保存处理,并比较其后期种植效果、牙槽骨吸收情况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0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口腔检查证实为牙列缺损,均为单颗牙齿缺损,均无拔牙禁忌证,且在研究前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2.76±13.2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3.25±12.6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种植修复前接受拔牙,常规消毒铺巾,采用碧兰麻于拔牙窝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将牙龈分离后,拔除缺损牙齿,采用牙周膜环切刀将牙周膜切断,采取分根法将牙根轻柔拔除,尽可能保留舌侧、颊旁牙槽骨的完整性,减轻口腔软组织损伤,刮匙将拔牙窝内的肉芽组织、感染组织以及根尖囊肿予以刮除,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拔牙窝。对照组在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即在拔牙后无菌棉球对创面进行压迫止血;观察组在拔牙后实施即刻位点保存,采用Bio-Oss骨粉在拔牙窝内充填,直至充填平整,再在拔牙创口表面采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对胶原膜进行妥善固定。拔牙后3~7 d内所有患者均口服消炎药物,半年后复查,再将种植体植入拔牙窝内,行无张力缝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牙槽骨吸收情况、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美学效果以及满意度等。其中,种植成功主要指种植体周围骨质稳定且无放射性透射区,种植体稳定,无疼痛;牙槽骨吸收情况、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均采用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别于拔牙后即刻、拔牙后6个月进行测量;美学效果根据牙龈、软组织颜色、牙槽骨缺失情况以及种植体色泽等情况进行打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越美观;满意度采取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由患者对种植后口腔舒适度进行打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种植成功率比较对照组共有42例患者种植成功,种植成功率为84.0%;观察组50例患者均种植成功,种植成功率达到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牙槽骨吸收量、美学效果及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的牙槽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美学效果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槽骨吸收量、美学效果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牙槽骨吸收量、美学效果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牙槽骨吸收量(mm)美学效果(分)满意度(分)对照组观察组50 50 1.62±0.75 0.84±0.31*87.53±6.12 94.25±6.93*84.29±6.84 92.47±7.35*

2.3 两组拔牙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情况比较拔牙后6个月,两组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有所减少(P<0.05),但观察组拔牙后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拔牙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情况的比较(mm,±s)

表2 两组拔牙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情况的比较(m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时间宽度高度对照组观察组50 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1.35±0.87 9.16±0.51#11.27±0.92 10.08±0.73#*12.42±1.08 10.23±0.89#12.31±1.10 11.19±0.87#*

3 讨论

口腔种植修复是临床上治疗牙列缺损的主要方法,通过植入种植体,可使患者的咬合功能有效恢复[1]。种植位点的骨量是否充足是决定口腔种植是否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治疗中,患者拔牙后的牙槽骨往往会出现骨量缺失,牙槽骨种植区高度、宽度均明显减少,对后期口腔种植较为不利,而随着口腔种植修复的普及,牙槽骨吸收现象越来越常见,逐渐得到临床广泛关注[2~3],因此,临床上应针对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探讨积极的改进对策,以尽可能减少牙槽骨的吸收量,为后期口腔种植创造良好条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口腔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在拔牙后即刻对拔牙窝进行干预,以期可达到减少牙槽骨吸收的目的[4]。本次研究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拔牙后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处理措施,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牙槽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美学效果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拔牙后6个月观察组拔牙后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了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减少牙槽骨骨量的丢失,有利于提高牙槽骨骨量的保留,为后续口腔种植创造可靠条件。这主要是因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结合了微创拔牙技术、骨引导再生技术二者的优点,在拔牙过程中可有效减轻患者拔牙位点组织的受创,可最大程度保留牙槽骨及保护拔牙窝内的血液循环[5~6]。同时,在拔牙后充填的Bio-Oss骨粉属于提纯小牛骨基质,可诱导牙槽骨再生,促进新鲜骨质的生成,有效弥补拔牙窝点因牙槽骨吸收而丢失的骨量,而覆盖于拔牙窝表面的Bio-Gide胶原膜可提供屏障作用,可促进拔牙窝内骨质新生[7~8]。综上所述,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减少拔牙后患者牙槽骨的吸收量,减轻牙槽骨高度、宽度缺失,为后期口腔种植修复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有利于提高口腔种植成功率。

[1]张淅,谢珊珊,史慧刚,等.重度牙周炎患牙拔后位点保存的临床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1(4):182-184

[2]黄国伟,庄浩,沈海平,等.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3):354-355

[3]尹伟,刘向辉,孙卫革,等.双尖牙区即刻种植位点保存的CBCT观察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6,26(3):202-206

[4]贺晓萍,白晓东.不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2954-2955

[5]章欢.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8):79-79,81

[6]郭海波,康春慧,陈学军,等.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临床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6):540-542

[7]李景辉,杨瑛,张方明,等.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8):816-818

[8]李芳芳,高巍.拔牙位点保存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7):444-446

R78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29

2017-04-11)

猜你喜欢

吸收量牙槽骨宽度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菜豆对铜镁钠吸收利用的特点分析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非豆科作物套种时间对减少烤烟后期氮素吸收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