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07-19黎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内科分层护士

黎东

广东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内科,广东深圳 518000

护士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黎东

广东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内科,广东深圳 518000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内科40名护理工作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在加上护士分层管理。由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是否有安全事故等方面,对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减少住院时间,能够与患者以及家属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提高医院形象,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护士分层管理;内科;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分层护理,是指依据各层次护士的纳入标准、能力标准聘用不同层次护士,使其承担相应的工作,在这过程当中加上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等,在现有的护理编制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为了提高内科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优异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该院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使用护士分层管理的管理的方式,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很大进步,明显提高了内科护理质量。该次研究通过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分层管理模式临床效果对比,总结护士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内科4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20名护理人员,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年龄在21~40岁之间,平均年龄(29.65±4.82)岁,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年龄在19~45岁之间,平均年龄(28.54±5.02)岁。纳入标准:工作满1年以上,取得护理资格证,获得知情权。排除标准:实习护士排除。学历方面:本科26名,大专10名,中专4名;职称方面: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0名、护士27名;两组护理人员年龄、工作经验、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护士分层管理的方式[2]:区分层级。把护理人员分为5分层级分别为N0~N4。N0为助理护士,N1为执行护士,N2初级责任护士,N3为责任护士,N4为护士长,根据不同层级制定相应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完善的体系,每支队伍分配合理的人选,逐渐形成助理护士-执行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组织构架。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反思,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找出不足进行弥补。

①N0助理护士:能够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有护理资格证书但还没进行注册,可以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但不参与创伤性护理,无法进行专业个人护理,可以协助护士长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为简单常规护理。

②N1初级责任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日常行为规范操作,工龄1年以上,专业性较强,能够掌握急救方式,并且对急救药物的使用有所了解,善于沟通表达,能够对患者讲解基本的病情情况,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能够和患者以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动手操作能力强,可为患者按照要求提供整体的护理方式,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能够胜任护理工作,拥有护士资格证并注册,并且能够单独完成值夜班工作,对于突发事件也可以进行有效处理解决。

③N2高级责任护士,工龄5年以上,职称护师及以上,专业知识丰富,个人临床经验丰富,并且能够对重症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及时抢救,可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应急性能力强,可以对于某些疾病的并发症进行及时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胜任对下级护士的管理工作,做好内部协商工作。

④N3级为责任组长,工龄10年以上,职称主管护师以上,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下级护士遇到的困难问题,临床护理经验非常丰富,可参与科研工作,综合分析能力强,对于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护理方式,是整个组织结构的核心,协调整个科室的运作,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并带领大家做好每天的反思工作,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做到更好,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的服务。

⑤N4为专科护士,工龄8年以上,职称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在专科领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在某个专科领域达到较高水准,并且能够自己解决一些临床问题,可以有效协助护士长做好管理工作,能够提供临床专科指导,协助护士长进行病房日常管理。

1.3 观察指标

患者对给予自己护理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对其评分进行比较;统计护理安全质量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结果比较采用[n(%)]表示,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计量结果比较用(±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服务态度5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病房管理 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健康宣讲 服务态度对照组观察组t P 93.34±1.24 96.26±0.78 1.998 0.0334 91.32±1.52 97.56±0.88 2.276 0.016 90.26±1.21 98.25±0.91 2.087 0.012 93.62±2.13 97.45±0.76 2.184 0.023 88.32±1.21 97.36±0.54 2.452 0.021

2.2 两组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比较

对照组意外发生情况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有效的护理管理能够明显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最终是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护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也应当随之改变,不能只局限在传统的护理方式及管理办法之中,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大胆改革护理质量管理方法[3-4]。护士分层管理的办法能够使护士资源更大化利用[5],根据临床护理岗位要求,根据具体情况与分层管理有效结合,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分层管理模式不但可以起到合理管理的作用,而且改变了以往无论何种职称、何种学历进行相同护理工作的局面,能够充分发挥了每个护理人员的长处,能够发挥业务技术和能力强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并且在该次研究中使用护士分层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安全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患者的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6]。

与此同时各层次级别的护理人员共同协作,能够使各项护理工作井然有序,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并且护士能够和患者及家属保持信息畅通通,对于患者的情况能够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及家属,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

该研究结果表明,该院内科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之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不安全事件明显减少,和实施分层管理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消化内科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1]青建平,罗晓娟.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3):119-120.

[2]阮静.护士分级使用对其工作倦怠感和工作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0):130-132.

[3]崔小红.护士分层管理衬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32-534.

[4]陈娅莉,盛芝仁,徐海燕,等.护士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应用体会口[J].护理与康复,2012,11(3):270-271.

[5]司徒定莲,雷向华,韦颜.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践[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4):395-397.

[6]裴成香.护士分层管理在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72-73.

R473

A

1672-5654(2017)05(c)-0107-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5.107

2017-02-13)

黎东(1964-),女,广东深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猜你喜欢

内科分层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有趣的分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