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定位及现阶段工作体系建设问题的初探
2017-07-18张茜
张茜
(湖北工业大工程技术学院)
【摘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更好的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同时得到了锻炼,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一定的志愿工作体系是有待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写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定位以及如何建设现阶段的志愿工作体系。
【关键词】志愿服务 工作体系 建设问题
一、前言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是目前高校的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实现自身价值,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是社会的一个需求,我们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中去,并努力建设好志愿工作体系。
二、参加志愿服务的意义
志愿服务是一种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志愿服务中成长,锻炼与收获,志愿服务具有以下意义: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积极的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弘扬志愿精神,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创造一种温馨,友爱,和谐的社会氛围。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高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去感染他们。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体现自身的价值
积极的参加志愿者活动,在无私的奉献中展现自我,体现自身的价值,在志愿服务中不断的成长。志愿服务有时虽然枯燥,但是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志愿服务同时也是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三)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符合了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符合青年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能够给青年学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三、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定位
(一)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工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开展高校志愿服务,能够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更好培养全面人才。
(二)实现工作的新突破
参加志愿服务,是社会长远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锻炼的方式。志愿服务能够给高校学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引导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必然会给学校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三)是志愿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越来越多,说明,大学生志愿者在全国志愿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涉及支教扶贫,法律援助,卫生医疗以及一些大规模,时间紧,要求高的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所以说大学生志愿者是不可替代的,是志愿工作主要组成部分。
四、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设问题的初探
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是青年学生,而青年学生有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在大学校园里,青年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第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会考虑到个人的喜好以及时间。所以如何建立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是一个共同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
创建志愿者组织管理器,可以将志愿者注册制度作为关键。也就是说对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并按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给予认证的制度。在高校志愿者中,他们的参与主体比较多,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时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志愿者注册制度,最大优点就是,不会控制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和途径,并会在服务后得到相应的认可。
(二)创建志愿服务项目
只有创建志愿服务项目,才能更好的让广大的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这就需要强化管理,完善项目运作的流程。在这样的前提下,积极调动青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让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打造品牌项目。品牌项目的优势就是是可以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可,这样就会使他们愿意参加,喜欢参加。
(三)培养青年志愿者骨干
在广大的青年志愿者当中,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的骨干人才。把在志愿服务当中表现出色的人才选拔出来,继续培养。形成榜样力量,让更多的青年学生能够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同时志愿者骨干能够为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四)广泛得到社会认可
志愿者并不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是一群高尚的,具有爱心,责任心,勇于奉献的人群。所以这就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加到志愿服务中去,社会能够提供给青年志愿者一定的保障,才能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现,高校志愿者越来越多,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志愿者活动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会收获到不一样的乐趣,同时也需要志愿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定位,要有责任心,敢于担当,不怕苦,同时把志愿服务做到更好,共同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广学.关于高校志愿者工作定位及现阶段工作体系建设问题的初探[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4,(6).
[2]田丽娜.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5,(6).
[3]徐靈芝.青年志愿者活动机制之中西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14,(9).
[4]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青年研究,2014,(4).
[5]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