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为例

2017-07-18林健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机械加工课程体系校企

林健清

(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福州350002)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为例

林健清

(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福州350002)

文章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企业岗位任务转化为以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课程,改革了原有与要求不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并重新安排了课程教学顺序。通过实践证明,只有符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来学习的课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

校企合作;中职课程体系;机械制造技术专业

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福建工业学校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成员企业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办学,成立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为东南汽车公司培养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教学的诸多问题凸显: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教材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结构、课程组织模式与岗位能力要求不相适应等。为此,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势在必行。

一、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一)基于共同目标的校企合作

企业期望招聘来的新员工能立即上岗,职业学校期望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企业希望职业学校在课程中能体现生产过程中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而职业学校希望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其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岗位工作及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密切了校企合作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怎么做,更需要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此,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体系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体系,选择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任务来构建以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成为共识。

任务驱动课程体系具有最大化地将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对接起来,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做准备。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具有密切相关性,把工作任务归纳、划分为一组独立存在的任务模块的特点,使校企合作更加密切。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

基于“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校企合作特色,笔者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的课程划分为普通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普通文化课程以社会共同知识为标准,专业课程以发展个人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将专业课划分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任务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实践能力的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扩展的拓展性课程三部分。[1](具体如表1)

表1福建工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课程体系

(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熟练从事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械装配和设备工装维护岗位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通过与相关企业、公司班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研讨,归纳出与企业需求相配套的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具体见表2。

表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

(三)任务课程的转化

在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本校组织专业教师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班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共同讨论,在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中按工作岗位能力划分出典型工作任务。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读懂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工件、产品测绘、熟练操作与使用普通机床、熟练操作与使用数控机床、熟练操作与使用冲床、熟练操作与使用焊接设备、正确使用工装、量具、刃具、读懂与制订加工工艺文件、应用CAM软件建模与编程、正确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装配、零件检验与质量控制、优质高效加工零件等这些岗位能力。

为此,笔者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解析和重构,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行动课程,主要课程有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计算机绘图、零件的数控机床制作、零件的普通机床制作、零件的手工制作、零件的焊接制作、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数控编程技术、车模制作与装配、零件的几何尺寸检测、机械三维建模、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技术数学等。

工作岗位能力中的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可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计算机绘图和技术数学课程进行培养,工件、产品测绘可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进行培养,普通机床的操作与使用可通过普通机床制作零件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进行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与使用可通过数控机床制作零件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进行培养,冲床的操作与使用可通过手工制作零件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进行培养,焊接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可通过焊接制作零件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进行培养,工装、量具、刃具的使用可通过数控编程技术、汽车材料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进行培养,读懂与制订加工工艺文件可通过数控编程技术、机械识图与绘图、技术数学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课程进行培养,CAM软件建模与编程的应用可通过机械三维建模、机械计算机绘图和数控编程技术课程进行培养,机械零部件的装配可通过手工制作零件和车模制作与装配课程进行培养,零件检验与质量控制可通过汽车材料和零件的几何尺寸检测课程进行培养,加工优质高效的零件可通过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数控编程技术和汽车材料课程进行培养。形成了与工作岗位能力相对应的学习领域方面的课程。

(四)课程内容的开发

目前职业教育的对象,大多是义务教育中应试环境下的不适应者。对职业学校来说,如何开发出既能体现专业岗位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自信心和兴趣的课程,是校企合作中课程改革的难点。

1.普通文化课程开发

开发职业教育的普通文化课程内容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浅显性原则。内容不宜偏深、偏难,许多知识只需要学生了解,不必深究其学理渊源。

(2)广泛性原则。要尽量突破原先语文、数学、外语、政治这种课程框架,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心理教育、人际沟通等内容。

(3)生活性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用更加实用的话语来阐述。[2]

2.专业课程开发

从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所需的能力目标出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主体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培养的是掌握现代专业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既能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又能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因此专业课程的内容主体应该是以任务驱动模式的实践知识,而学生掌握技术理论知识的范围程度以够用为度。本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以培养学生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加工图样的《机械计算机绘图》课程为例,见表3。

表3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机械计算机绘图》课程的任务内容及能力要求

(五)课程安排

既然不采用学科式课程模式,就意味着不能采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三段式”的课程结构,[3]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确定了专业的课程体系、编制了具体的课程计划后。笔者按照如下顺序对课程进行重新排列: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平行排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综合专业实践课程与任务中心课程交替开设;拓展型理论课程排列在顺序后端。因此编制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的课程排列顺序。如图:

总之,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订单班福建工业学校与福建机械工业职教集团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真正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改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6.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03-204.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

G718.3

A

1673-9884(2017)06-0120-03

2017-05-04

林健清,女,福建工业学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机械加工课程体系校企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械加工初探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