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研究

2017-07-18刘岩

商情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刘岩

(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急需懂外语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于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这既是从学校自身特点上的定性出发,又突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特色和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应用型创新人才 外语能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建设内容包括贸易、产业、投资、金融、能源资源、文化交流、生态环保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合作,最终目的是达到国家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外语能力更是国家战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组成部分,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同时,国家外语能力建设需求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紧密相关,也和国家的战略定位关系密切。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以及全球经济飞速发展进程中人才需求的选择,如今已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发展目标。高校将培养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因此,高校不仅应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创新人才,而且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深入反思,真切理解创新人才培养的含义,以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切实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充分条件。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我国市场需求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产物,是对我国传统的“大一统”的以“理论性、学术型”人才培养为追求的本科教育反思与突破的结晶。这样的特殊背景,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刻把握自身发展定位的科学内涵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独特性、规律性要求,并以此为根基深入地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律,构建科学的应用型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并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人才质量的提高。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在外语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主要是通过国家外语等级考试,高校普遍将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試作为获得学士学位的基本条件;二是外语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法分析和机械记忆,忽视了外语的交际和沟通的实际作用,造成我国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往往是应试能力强而实用能力差。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脱节,没能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同其专业课学习相联系,没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状况是:工程技术人才,外语水平不高;外语专业的人才,缺乏科学技术素养。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两个主要矛盾:一是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学科专业和知识体系培养人才的模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无法满足基层一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每年从高校走出几百万毕业生,但基层一线人才匮乏的问题依然未见缓解。二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问题。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将传统的办学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并借鉴知名院校的发展经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线和办学模式。要从市场需求为突破点,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知名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需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与二者展开错位竞争,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知名院校培养的是科研型人才,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在企业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的院校要以培养一线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为目标。要分析市场需求,并结合学校的自身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致力于培养社会和地方发展需要的人才。

(1)优化基于专业的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应推行学术英语、行业英语教育。大学英语是高校的必修课,属于大学人文通识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标是要满足学生跨文化交流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结合各专业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着力提升各专业学生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目前,多数学校大学英语的通识性教育是独立,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结合不紧密,无法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因材施教,结合理工、文科、管理等专业学科需求,实施分级、分类的教学改革,分专业或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基础性的学术英语教学。特别是一些与英语学习关系密切的特殊专业,比如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等专业,更应该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科学选定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英语教材,提升大学英语学习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配合度,继而服务于高级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2)打破大学英语教材的单一化格局,凸显教材建设的地域化特色。在网络信息传递日益高效化的今天,文化的对外输出正成为国家或地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方式。国际化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学英语教学任务不能再是一味地吸纳西方的文化,同时应强调汉语文化的对外输出功能。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大学英语教学面对地方社会发展,还应该担起将区域文化向外输出的功能,也包括向国外输出的任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就需要基于区域性经济文化定位,积极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着重培养地方所需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切实担起这个培养重任,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应该打破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单一化模式,积极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编写能反映区域社会及文化特色的教材。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既要体现符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还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发地域特色鲜明的教材,服务于区域和学校的转型发展建设。

(3)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训练。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对这五种技能的训练应该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在保障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应分级别、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训练。大一着重强调英语知识的有效输入,加强学生听说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的训练。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尝试把大学英语视听说单独列课,旨在英语语言知识输入的同时,重视语言的输出能力;大二侧重英语说、写及翻译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在每学期集中安排有侧重点的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教学,为最终实现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营造创新文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有外语特色的创业实践。举办创业与创新报告会、创业与创新论坛、创新性学术讲座、名师授课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与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动力。组建学生创新团队,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团队,通过指导学生科研立项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进行自选课题的创新性实验,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开展各类外语类创新竞赛,以赛促练,开展英语演讲竞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戏剧比赛等,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7).

[2]杨云升.“一带一路”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9).

[3]王艺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9).

[4]蔡清辉.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外语院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与风险探讨[J]经济界,2015,(7).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外交战略需大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