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2017-07-18潘珩章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者资源

潘珩,章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数字媒体学院2.工商管理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潘珩1,章萍2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数字媒体学院2.工商管理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在学习习惯、学习手段、思维模式都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高职课程已成为一道难题。文章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了把高职课程当作产品、把学生当作用户,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到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施、课程反馈优化等各个环节的课程建设新方法,同时提出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课程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思维;高职课程;课程资源建设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先后启动了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课以及精品课程资源库等建设项目。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高职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一批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上线投入使用。然而,在课程资源上线投入使用后,出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尴尬现象,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团队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起来的课程资源“不感冒”,课程资源的使用频率低。对于有些课程教师为了达到课程建设指标考核要求,不得不把点击资源并对资源做出评价作为课程考核硬性任务布置给学生。因此,如何建设学生喜欢、资源使用频率高的高职课程已成为许多课程建设团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分析目前高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与高职课程建设

1.互联网思维

在商业领域,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论述、争辩无所不在,很多企业开始对整个企业商业模式重新思考,对内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升级。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1]。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等[2]。

2.高职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将宏观教育理论与微观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是高职课程特征的集中反映。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高职课程面向的对象——高职学生的行为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形势下重构高职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行为分析

互联网思维的基础和核心是用户思维,强调体验为王,所有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都围绕提升用户的体验感而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的用户是学生。然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在分析企业用人需求,分析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的同时,没有重视对互联网环境里长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研究,这种对于用户(学生)需求研究的忽视,正是造成教师付出大量心血建设的教学资源不被学生接受的重要原因。

2.学生只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不参与课程建设

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的参与感,“小米”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培养“粉丝”的忠诚度。高职课程建设同样需要学生的参与,而现在的情况是,课程从设计到建设,基本上由教师团队进行,资源建设完成后强行推送给学生使用,学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完全是“局外人”,无法感受参与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课程资源建设盲目追求多样性,不够精炼

互联网思维强调简约思维和极致思维,这是对品牌和产品规划的理解。“苹果”和“小米”这类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企业,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极简元素,在使用过程中,又让用户感觉超出期望值,这就是极致思维[3]。而在高职课程建设中却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一点,大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都是对照课程评选标准,拼命把相关的资源堆积到网站上,这样只求资源丰富,不考虑学生使用体验的资源很难获得学生青睐。

4.课程资源迭代更新慢,使用频率低

互联网思维讲究“唯快不攻”,重视产品的迭代出新。微信在2011年推出的当年,进行了5次版本更新,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不断进行功能更新,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很多高职课程建设在验收结束后就戛然而止,不及时进行更新的课程资源当然不能引起学生的持续关注和使用。

二、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职课程建设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基于这种思维模式来进行高职课程建设。把课程当产品,把学生当用户,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到课程规划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施、课程反馈优化等各个课程建设环节中,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图1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示意图

(一)基于用户思维分析学情,像经营“粉丝”一样与学生互动

在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在高职课程建设中用户思维的具体体现就是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学生)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在课程设计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痛点”,通过在线调研、线下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喜欢的教学资源类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像企业经营“粉丝”一样与学生互动。基于移动终端,建立可与学生实时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如移动端教学平台或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教学内容,定时进行主题讨论。基于用户思维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不仅是完成课程内容的建设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清楚地洞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贯彻用户体验至上的精神。

(二)基于简约思维和极致思维来设计课程,将课程当产品,采用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做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简约思维就是指在课程设计和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力求简单。而极致思维就是把课程的各个环节做到最好,超越学生的期望值。在目前的高职课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资源堆积的现象。为了体现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讲授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时,会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其实这样的多种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造成学生的选择困难,增加了学习难度。

在课程资源制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课程平台进行测试,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某一类学习资源的访问频率,留存访问率高的资源,删减访问率低的资源。简约的课程资源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地进行学习。对于课程资源的建设,要精心打磨,从细节入手进行微创新,当学生因耳目一新的课程资源而感到惊喜的时候,他们会成为课程资源的主动传播者,这将是一种极佳的学习状态。

(三)强化参与感,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以及课程反馈更新

优秀的高职课程建设需要由企业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包括毕业生)共同参与建设。与企业运营过程中参与感的构建类似,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要构建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感。开放课程设计与建设的过程,让企业人员、学生(包括毕业生)共同参与进来,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彻底改变课程资源建设完毕强行向学生推送的状态。在这个环节中,有两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是开放的课程建设平台;二是高参与度的互动方式。开放的课程建设平台可以使课程建设过程开放,提供可以参与设计与制作的开放环节,如课程设计思路的在线修改,课程资源的多主体提供等。互动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同时要持续改进[4]。试想某位同学提供的学习资源或作品被大家认可,并广泛传播,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感一定会快速提升。

(四)基于迭代思维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根据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不断进行更新

迭代思维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微”,小处着眼,微创新;一个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目前大部分课程为教师前期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课程资源,完成后投入使用,这么做的最大弊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制作这些课程资源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算这些课程资源不能被学生很好地利用,教师也不愿意舍弃这些资源,比如早期很多精品课程中录制的课堂40分钟教学视频;二是很多课程通过验收后,课程资源几乎没有更新,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打开的界面,看到的学习内容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课程资源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迭代思维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从而很好地解决上述这两个问题。一是课程资源以“微资源”制作为主,一般每个资源的学习时间不超过10分钟。以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作为学习单位,来制作课程资源。通过学习指南或学习手册指导学习者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课程资源不断更新。课程资源要根据新的行业或技术发展来不断补充更新,同时要定期进行不同专题学习,对于课程界面或主推内容也要进行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五)基于大数据思维来进行课程教学质量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导课程的优化更新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大部分院校都购入了智能网络学习平台,如Blackboard教学平台、Moodle教学平台、得实教学平台等。但是目前从各高校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些平台主要是用于课程资源展示、师生互动、成绩评定等方面,对于学习者在这些平台上留下的学习痕迹和学习数据分析较少,利用智能学习平台数据优化教学质量评估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智能学习平台之所以强大,主要是因为其背后的大数据。这些平台不仅是课程资源的承载者,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提供“行为评价和诱导”[5]。例如,可以通过记录鼠标的点击,计算学生在某一个知识点学习的停留时间,统计学生参与网络提问或网络讨论的次数,统计出被学习者反复学习的内容等。从单个学习者来看,这些数据看起来似乎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群体的行为就会在数据上呈现一定的秩序和规律。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总结这种秩序和规律,就能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过程,通过调整为学习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大数据思维下的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估不再是以分数来定义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是以多维度数据综合评测学习者对于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情况。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的注意点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职课程建设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课程的顶层设计以及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为课程设计者的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单纯的施教者的角度转化为课程的设计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要想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职课程建设,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升高职课程建设的质量,就必须要让教师了解互联网思维,并积极开展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课程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这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

(二)在课程建设初期要特别注重对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调研

在高职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其对课程的判断直接决定课程的建设效果。要想建成学生喜欢的课程,就必须在课程建设初期,通过调研、数据测试以及多方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才能建设出具有好的用户体验感的课程,才能真正地被学生喜欢。

(三)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一定要摒弃只求资源丰富的理念,课程资源要做到简约而有序,要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构建的课程资源,一定要经过提炼和测试,要走出追求资源丰富度的误区。课程资源的呈现必须有科学的设计,要符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并以两条主线呈现。一条是按课程资源类型呈现,如课程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的集中呈现;另一条是按设计好的课程学习过程呈现,如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学习,需要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来辅助学习,这些资源就出现在这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链接里。高质量课程资源建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互联网思维下建设高职课程时必须特别重视。

(四)在高职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

这种参与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体现在课程设计、课程反馈以及课程更新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让他们在课程建设的成果中,看到自己的反馈结果或学习建议,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程的真正拥护者。

总之,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职课程建设,把课程当产品,运用简约思维和极致思维来进行设计和建设,把学生当成产品用户甚至产品“粉丝”一样来经营,强调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并注重课程实施的互动反馈和课程资源的更新。这种建设高质量高职课程的新思维,必将带来高职课程建设的新变革。

[1]百度百科.互联网思维[EB/OL].[2017-04-03].http://baike. baidu.com.

[2]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5-26,179-180.

[3]黎万强.参与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8-19.

[4]邢晓春.基于互联网思维对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思考[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4-8.

[5]宋灵燕.浅议“互联网+”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126-127.

(编辑:林钢)

To Develo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Resource with the Internet Thinking

PAN Heng1,ZHANG Ping2
(1.School of Digital Medi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 214153,China)

Students’study habits,learning tools and thinking patterns are much different from what they were, so it is a big issue to reconstru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a with the Internet thinking.Based on the Internet think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new methods for develop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a,that is, curricula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roducts and students as users,and the Internet thinking should run through all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cluding curriculum design,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curriculum teaching,and curriculum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It also discusses some key points concer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ternet think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a;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G 712

A

1671-4806(2017)03-0076-04

2017-03-1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高职学习生态圈研究”(2015SJD365)

潘珩(1978—),男,江苏吴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章萍(1978—),女,江苏海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学习者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