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助力脱贫攻坚
——余庆县关兴镇在党建扶贫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7-07-18文丨陈国庆李佳旭
文丨 陈国庆 记者 李佳旭
“五化”助力脱贫攻坚
——余庆县关兴镇在党建扶贫中的实践与探索
文丨 陈国庆 记者 李佳旭
王登刚家脱贫后将房屋装饰一新(李佳旭/摄)
余庆县关兴镇狮山村,“穷”,是这里一直没有撕掉的标签。
狮山村素有余庆“小西藏”之称,这里有“高冷”的地貌,却无旅游、无产业、无经济支撑,在余庆县属于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初,全村贫困户多达617户2003人。
关兴镇是余庆县最后一个“摘帽”的贫困乡镇,2016年狮山村又被遵义市委、市政府纳入市级脱贫攻坚示范村创建,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吴刚平挂帮狮山村。吴刚平到关兴镇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后指出,要强抓党建扶贫,建强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经过在党建扶贫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关兴镇结合遵义市委、余庆县委的要求和“五在村”工作机制,探索出了链条化压实责任、立体化拓展功能、多元化整合资源、常态化锻炼干部、精准化实现脱贫的“五化”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摸着石头过河
脱贫攻坚非一日之功,要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就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来。
“要说一点弯路没走,那是不可能的。”关兴镇党委书记赵松坦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确实有许多成功的范本可供我们学习,但却不能照搬到关兴,而是要因地制宜、因类施策,走出符合本地的有效路径,这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不断实践。”
脱贫攻坚,首先要强化组织保障,要让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无论是乡镇党委还是村支部,无论是社会经济组织还是协会、合作社,都要牢牢团结在党委周围,才能更加有效地去助民脱贫、带民致富。赵松对这几年关兴镇的扶贫路径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梳理,他说:“毋庸置疑,强化党建引领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在精准扶贫之初,关兴就以“三带三帮”(领导带村、当好战区旗手,帮助五个梳理;部门带组、当好参谋助手,帮助拟定规划;干部带户、当好理财能手,帮助脱贫致富)为载体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成绩。“但是关兴镇没能斩断穷根,根源还在于没有找准着力点。”
党建扶贫首先是要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支部强不强的问题。在集体经济发展这一点与收益分配方式上,关兴镇党政班子曾经一度踌躇。关兴镇和外地部分镇村一样,在一筹莫展之时首先想到的只能是依靠“土地经济”,村集体的土地资源成为换取收益的唯一途径。不断的实例证明,这条路只会让脱贫攻坚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偏。“要实现空壳村脱壳容易,要壮大村集体经济困难重重。要走长远发展之道,必须发展实体经济。”赵松介绍,镇党委、政府确定要发展实体经济后,镇村两级就发展何种产业也多次进行磋商协调,在市县领导相继到关兴调研并提出指导意见后,关兴镇四个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后发赶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集镇所在地关兴村兴建了农贸市场和停车场,摊位出租、停车收费等可以增加收益;沙堆村、狮山村兴建温氏养殖大棚,第一批商品猪即将出栏;高炉村今年初发展食用菌种植,前景看好,与此同时,围绕老林河优美风光的优势,由村集体开发户外徒步游线路,并配套相关服务型产业……
“在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上我们也产生过分歧。有的干部建议直接分发到贫困户手中,有的建议用于民生项目建设,有的考虑用在扩大经营……”赵松对内部曾经有过的争执并不讳言,“在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上,我们讨论也很激烈。究竟是直接购买生产资料发放给贫困户,还是作为调动贫困户积极性的一个引子,或者用于其他方面的补贴?”
实践出经验
“把党旗插在产业上、把党旗插在群众心坎上、让党员扛起脱贫攻坚伟业。”吴刚平第三次来到关兴镇调研时,对狮山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半年后,再次来看狮山村,还是那个“小西藏”,不同的是,“贫困”已经在逐渐远离这里。
正是有上级党委的指导和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断实践探索才为“五化”党建扶贫新模式的提炼总结打下了基础:链条化压实责任,凝聚党建扶贫合力是“三帮三带”的深化和提炼;为了提升服务水平、激活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于是有了立体化拓展功能,夯实扶贫基层基础;为了更加有效地统筹资源调度、整合部门资源、挖掘资源潜力,就有了多元化整合资源,增加脱贫发展后劲;为了抓好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干事本领,便提炼了常态化锻炼干部,提升脱贫攻坚能力;产业发展、环境变化、群众满意度是脱贫攻坚的检验标准,所以要精准化实现脱贫,决胜全面小康建设。
一年来,关兴镇以“五化”模式为载体,改善了民生、发展了产业、提升了群众满意度。狮山村就是“五化”模式最直接的受益者。
关兴镇在狮山村建起了第一个非公经济党支部,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一应俱全,目前已经有以冉茂林为支部书记的七名党员。除了上级党委的关怀和支持,狮山村本地党员干部也在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散发光和热。
冉茂林不仅是非公经济党支部书记,也是狮山村村委会主任,更是一名创业致富能手,由他创建的雾硒茶业公司直接解决了150户贫困户的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而狮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也下降至320户、1100人。冉茂林与另一名能人党员官兵所负责的茶园明年就可解决300多户贫困户就业,也就是说只要贫困户有就业意愿,狮山茶园可以全部收纳,并且可以让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虽然有了脱贫致富的门路,但冉茂林也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困户的就业意愿。今年初,冉茂林在自己的茶园内开辟了一片“试验田”,他将自有的800亩茶园分发到30户贫困户手中,保障每亩茶园年收入4000元,让贫困户参与到茶叶种植、管理、采摘的每一个环节,最后由自己来回购。他说,“我们的茶园与贵茶公司签订了联盟协议,一切按照贵茶的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茶叶比市场上要贵好几倍。只要大家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做,年底一算账,绝对不止4000元,届时,贫困户对来年发展茶叶的信心一定会倍增。只要肯干,脱贫也不是那么艰难。”
检验成效的标准
“增量扶持”是关兴镇在以“五化”模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出的一个名词。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在捆绑使用扶贫互助、扶贫产业扶持等资金的基础上,大力动员贫困户发展“短、平、块”产业,自筹一部分、帮扶一部分,对每户贫困户按300元—5000元进行扶持,做得越多补贴越多。
狮山村茶林组的王登刚是吴刚平挂帮的贫困户,3年前因车祸无钱医治导致欠债,陷入贫困。吴刚平在通过入户调研后,建议其饲养生猪,劳动强度低、投入小、见效快、又能便于家人照顾自己的身体。
2016年,王登刚新建圈舍64平方米,得到补助1.5万元,养猪11头、牛2头,得到增量扶持金5000元。年前,王登刚已经将喂养的大肥猪全部出售,人均收入达到6119元。现在又购买了十几头仔猪,饲养的母猪也下了十几头猪崽,他满怀欣慰地说道:“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慢慢把欠债还完,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今年2月初,吴刚平再次来到关兴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通过党建脱贫来提高农业的效益、农民的增收,实行规模经营,规模生产;要通过“党建+”模式,实现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解决“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如何增收?”的问题;要采取产业投资、公路设施服务、公司运作、项目实施等手段来保证集体经济的增资增产。同时,要勇于在深化改革中找到新的路径,探索好的模式,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村集体经济成为群众脱贫的强大“引擎”。
“五化”模式在关兴镇的扶贫实践中提炼总结,这个载体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行之有效,以此为载体的脱贫攻坚成效如何来检验?吴刚平在余庆县调研时给出了“六看”的检验标准:“一看”扶贫措施是否精准到位,“二看”贫困群众是否真正脱贫,“三看”村集体经济是否升级发展,“四看”易地扶贫搬迁是否利民惠民,“五看”能人党员是否示范带动,“六看”整镇整村脱贫是否有力推进。
对照“六看”标准,检验关兴镇“五化”模式的成效:狮山村党支部按照“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思路,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在脱贫路上没有落下任何一个贫困群众,实现了整镇整村脱贫出列的目标,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示范镇村;沙堆村村集体经济采用“支部+公司+贫困户”抱团发展模式,与全国500强企业温氏集团合作,修建810平方米高效标准圈舍4栋,年出栏生猪4000头以上,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92万元,带动就近6个组50余户散户发展养殖;中坝易地扶贫安置项目投入资金1300万元,共修建房屋50套,安置贫困人口191人,按人均3.5万元进行补助,不仅电商、农贸市场、幼儿园、卫生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健全,安置点附近的红豆腐加工厂和狮山雾硒茶叶有限公司还解决了40个贫困人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