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治疗急性肠胃炎220例临床观察

2017-07-18谢慧民刘廖小林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5期
关键词:葛根芩经方肠胃炎

卢 毅 谢慧民刘 薇 廖小林(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经方治疗急性肠胃炎220例临床观察

卢 毅 谢慧民△刘 薇 廖小林(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目的 观察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0.91%(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如腹泻、腹痛、发热、呕吐等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优,起效更快。

经方 急性肠胃炎 临床观察

急性胃肠炎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1]。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2],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所致[3]。本病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水/电解质失调、肠穿孔、败血症,可并发水/电解质失调、肠穿孔、败血症等[4]。因此,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菌治疗以及积极控制并发症。经方历史悠久,往往效专力宏,是中医学方剂的源头,在中医学具有重要地位[5]。笔者近年来采用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胃肠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符合 《西医诊断学》有关诊断标准[6];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辨证属于大肠湿热证。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对本试验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标准:痢疾等特异性感染;对本次观察不知情或不同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男性68例,女性42例;年龄3~64岁,平均(20.12±2.55)岁;平均发病时间(2.65±0.65)h。对照组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1~70岁,平均(21.42± 3.55)岁;平均发病时间(3.15±0.60)h。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手段治疗,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g,克拉霉素0.5 g,均每日口服2次。根据脱水情况,予以补充液体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连用2 d。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葛根20 g,黄芩15 g,黄连10 g。发热明显加柴胡30 g;呕吐加法半夏20 g,竹茹15 g;腹痛加芍药30 g;腹胀加木香10 g,厚朴20 g;食滞加焦山楂15 g,焦神曲15 g。剂量根据年龄适当调整。水煎取汁,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改善临床症状如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改善时间。

1.5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8]制定疗效标准。显效:治疗12 h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测指标正常。有效:治疗12 h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24 h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症状如腹泻、腹痛、发热、呕吐等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h,±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h,±s)

组别 发热呕吐治疗组 10.56±1.68△14.12±0.65△对照组 16.55±1.23 23.32±0.88 n 110 110腹泻 腹痛8.56±1.23△14.21±1.35△12.56±3.23 22.65±0.45

3 讨 论

急性胃肠炎多发于夏秋季节,常常因不洁饮食、暴饮暴食等引起[9]。本病病程虽短,但处理不当也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10]。急性胃肠炎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呕吐”“霍乱”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如沙门菌属和嗜盐菌等细菌、金葡菌毒素或肠道病毒等,西医治疗多采用补液、抗菌、止泻,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等方法[11]。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更优,相比单纯西医治疗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更大的优势。

急性肠胃炎中医学辨证多为大肠湿热证[12],临床常见腹痛、腹泻急迫、肛门灼热、大便黄臭等。病因多由外邪入里,或饮食失当,造成邪入大肠,生湿化热从而造成大肠湿热证。治疗当解表散邪,清热除湿。葛根芩连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论》,原文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阳明里热已炽,而病偏于里,尤在泾所谓“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13],其辨证要点如身热、下利、肛门灼热、苔黄、脉数等与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表现颇为吻合。本方重用葛根,透邪发表、解热升津,正合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理;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坚阴厚肠。全方既可解外表,又可清里热,表里双解。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14]对于多种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有较强抑制作用。此外,小檗碱除对血管平滑肌起松弛作用外,对其他平滑肌如子宫、膀胱、支气管、肠胃道等都有兴奋作用。黄芩是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抗过敏、保护神经元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国内学者认为黄芩在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研究中抑菌效果最好[15]。

本研究结果示,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0.91%;治疗组临床症状如腹泻、腹痛、发热、呕吐等改善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葛根芩连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肠胃炎,相对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本病,疗效更优,起效更快,治疗时间更短。

[1] 李随香.藿香正气散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5):115-116.

[2] 延卫东,何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11):127.

[3] 宋桂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4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142-143.

[4] 阮宇鹏,张勇,郝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11-13.

[5] 鲁维德.裴正学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探讨[J].中医研究,2010,35(8):66-67.

[6] 王汝琨.西医诊断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5.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585.

[9] 傅自萍,何邦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炎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60-1761.

[10]穆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炎32例[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28(11):151.

[11]温惠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1449-1450.

[12]张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423.

[13]董长河,马艳锋.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炎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45.

[14]张春静.黄连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101.

[15]徐玉田.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3):544-545.

R573.3

B

1004-745X(2017)05-087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5.039

2016-12-29)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xiehuimin2015@163.com)

猜你喜欢

葛根芩经方肠胃炎
葛根芩连汤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类文献的概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
千年“经方”祛病痛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肠胃炎中的效果
吃什么食物有利于肠胃炎的恢复
中兽医治疗牛肠胃炎的分析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
葛根芩连汤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常规、血液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