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学生和家长角度谋划改革发展

2017-07-17余慧娟施久铭冀晓萍

人民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司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余慧娟 施久铭 冀晓萍

谈及2016年基础教育二司的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用“大丰收”一词来概括,“果实沉甸甸的,因为很多工作是奠基性、开创性的,比如,核心素养发布、三科统编教材使用、《中考改革实施意见》颁布等。有的成果用了三四年时间进行大量调研、起草加工,一次次修改完善,终于在去年发布了。”

每项改革都十分重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热度很高,势必引起广泛关注;分量很重,涉及千家万户。民生导向下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把关系广大群众“获得感”的好事办好,必须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蹄疾而步稳”。

对此,郑富芝深感欣慰。2016年,基础教育领域几项重大改革发布之后,“热而不爆、高而不倒、重而不塌”,“可以热,但要是正能量的热,如果是负能量,就会带来破坏。”

如何“既大胆去改、去做,又很平稳”,这考验着改革设计者的勇气与智慧。

以《中考改革实施意见》颁布为例,如何向公众解释中考改革的权威性、代表性、针对性,谁来解释理论问题,谁来解决实践问题……不能是政府白说白话,而需要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多方去解释好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不是纯粹信息的释放,更要多解读,特别是这项改革推出去之后,要重点向受众解读、解释清楚,让社会各层面都知道”。因此,“宣传、引导不仅要说这个政策的必要性,关键是要让受众、实施者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背后的理念、思想究竟是什么,好处是什么”,这样才能充分展示改革方案的“含金量。”郑富芝司长总结道。

把三大“计划”坚决落实下去

去年记者采访郑富芝司长时,他曾用“绘制发展蓝图”定位2016年制订的三大计划: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计划、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攻坚计划。

“把三大‘计划落实下去是2017年的工作重点。”郑富芝介绍。

“实施学前三期行动计划和特教二期提升计划,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决心。”

为何这样说,因为“要给整个教育战线传递强烈的信号,这两类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必须坚定不移,我们距离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一定要继续往前走。”

据了解,关于特殊教育今年教育部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區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方面,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了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扩大,人园难问题初步缓解。但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旧不足,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对滞后,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尤其薄弱。

因此,在2017年全国教育T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在加快发展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

2017年,教育部将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那么,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有哪些,又有哪些普惠手段将惠及老百姓?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

这些问题,郑富芝司长给予一一回应,今年以及整个“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发展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要理顺学前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学前教育究竟谁来办、谁来管要逐步厘清。“现在很多城市街道幼儿园不知道属于什么幼儿园,如果说是属于公办的,政府不给钱;如果说属于民办的,又不属于任何人。属于中间地带,长期下去会出问题,所以要把体制、机制的调整作为‘十三五的重点工作。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之前,必须厘清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机制。”郑富芝司长说。

二是继续扩大资源,有效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和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园难问题。

面对大量的民办幼儿园,怎样让老百姓上得起,又能让民办园质量提升,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把民办园变成普惠性幼儿园,让老百姓能够上得起。

同时还要提升保教质量。推进各地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

国家的这些部署,短期内老百姓可能看不出来、感受不到,但最终是为了老百姓利益。以民生问题为导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是教育改革的落脚点。

普通高中多样化必须同高考改革结合在一起

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加强的环节和需要改革的问题都很多。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要求高中教育的政策要有所突破、创新。改革的契机来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今年,教育部将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

而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总的思路是以攻坚为契机,带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郑富芝司长说。

对于高中阶段教育为何提“普及”而非“免费”,郑富芝司长解答,“首先要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思路是多做‘雪中送炭的事,重点解决上不起学的困难家庭问题。”

国家的财力毕竟有限,有限的财力往哪里投放很重要,“除了资助经济条件困难、上不起学的家庭,有限的财力还要更多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师待遇上。”

讨论高中阶段教育绕不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相比几年前的热度,普通高中多样化提法似乎降温不少。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普通高中的未来发展应该如何看待?

郑富芝司长认为,多样化方向是肯定的。但真正意义上的高中多样化要同高考改革结合在一起,通过改革制度设计,真正实现多样化。“如果找不到载体,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口号和形式。方向对,关键要可行,不然永远是口号。”

因此,把多样化仅仅变成学校的一种行为是不恰当的。关键不是单纯办体育特长班、艺术班,而是让学校适合每个孩子的多样化。

怎么能够适合每个孩子,需要设计清楚。从哪里开始设计?郑富芝司长认为,要从高考改革、增加选择性开始,学校提供不同的课程,适合不同的孩子。

“每个孩子不一样,那自然就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通过高考改革、增加课程选择性实现多样化的落地问题,不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是适应每个学生发展呈现的多样化,这才是多样化的本质。”

育人为本,并不是空话,它有着具体的内涵,“只有找到载体,才是实现真正的育人为本。”

修订课程标准、教材:为落实“立德树人”找到真正载体

2016年,两个“课程标准”引发关注。一个是教育部发布实施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系统学习标准。另一个课程标准便是已经修订两年多的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即将颁布。

落实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必须找到适合的载体。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由此可以细化为中观层面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课程标准,进入教材,“教师拿着能够将素质教育细化、具体化的课标、教材,到课堂教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怎样把“核心素养”落到每个学科中。

同时研制的还有高中教育的质量水平层次。这个标准要把“核心素养”融进去,把质量层次划分出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还要解决与新高考衔接的问题。在郑富芝司长看来,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选择性问题,“考试可以选择,那么学习也应该能选择,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例如,高考科目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里怎样设计,学业水平考试怎么设定?学有余力、有潜质的学生,怎样在更高层次上为他们提供机会或学习内容?”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课程标准修订中解决。

据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结束之后,高中教材开始重新修订。

教材体现着国家意志,要切实保证教材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2017年将是一个大力加强教材建设的年份。“三套教材”正紧锣密鼓进行:

一是义务教育三科教材。2016年,完成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16册教材编写工作。今年要抓紧完成义务教育三科后续册次教材的编写审查,统筹推进三科教材的使用。

二是普通高中教材。今年将启动普通高中教材编修工作,精心组织,严格审查把关。

三是特教学校义务教育教材。依据三类特殊教育學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加快组织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审查,确保2017年秋季学期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全面推开中考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容丝毫懈怠。郑富芝司长介绍,2017年,考试招生领域“两项改革”是重点。一是稳步推进中考改革。指导各地逐步建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模式。二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高考改革对高中的影响最大,高中承受的压力也最大。高考改革是全方位的,意味着育人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管理、资源配置都要改革。

按照高考改革要求,要评价综合素质,基层学校不会做怎么办?选课走班教学,不会组织、管理怎么办?给学生提供选择性非常好,但学生不会选怎么办?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对学校、学生指导的措施跟上。“我们国家区域差别很大,不同高中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差别很大,每所高中都会准备高考,怎么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类学校?”郑富芝司长介绍说,2017年,配合新高考,基础教育领域相关的配套文件要基本完善。这些文件中就包括了《高中教学管理改革指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学生发展指导纲要》。

三个配套文件重在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能够适应不同地域和学校的实际,“想改、想做,但不会做,就要多指导,指导还要详细一些,可操作性强一点。不能是文件发后,一线实践者还是不会做,那你的文件就白发了。”郑富芝司长强调。

2017年,中考改革要全面启动。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各省份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向教育部备案。然后,各省份要选择一部分地市进行中考改革试点。

中考既要强调统一,又要突出因地制宜。

一是要在改革的价值导向上坚持素质教育。“初中,我们不主张过度地选拔和竞争,关键还是要把每个孩子的基础打好。国家的基本教学要求必须达到,在此前提下各地可以有一些特色。”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整个录取环节,权重、比例可以有所区别,但一定要符合这个方向。“如果还是单一地看分数,那改革就没有意义了。从目前设计来看,中考是‘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合是作为一个依据,是硬性要求。”郑富芝司长强调。

猜你喜欢

司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