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策略
2017-07-17李娟
李娟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造生活情境,提供探究实践机会,提供交流辨析机会,营造融洽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愉陕学习。
愉快学习是实现“乐教乐学”,就是在融洽氛围的教与学活动过程里,学生从愉快中锻炼动脑动手能力,从愉快中获取知识,从愉快中争当学习的主人。何谓“愉快”?词典注“快意;舒畅”。有关“愉快学习”的论述自古有之,很多教育家都有精辟的卓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处所讲的“乐”与“好”既是一种可贵的雅趣,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还是一种追求知识和创造的价值。
新课改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探析和双边交流的统一结合体。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活动的组织者、策略的设计者、方法的选择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直接“实践者”,是重要的“体验者”。所以要营造融洽氛围快乐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观念现代化,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才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精神。”于是可知,小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是有效教学是否成功的试金石。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数学教师在实践探索中,要不拘一格,创新教学方式,将学生关注度“吸引”到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上来,将学生主观能动性“黏附”到探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学”与“教”的深入互动,共同提升。
一、构建有趣生活情境,促发学生由境生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是努力汲取新知识、解答新问题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学习注意力、课堂参与度、接入主动性等方面,必然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深刻影响。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抓住恰当时机构建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关系密切、兴趣浓厚的学习情境,推动学生借助切身体验感受着数学学习过程的乐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进发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主动积极性,富有成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持之以恒,久久为攻,必然能够杜绝学生出现课堂参与程度较低、课堂参与深度不理想等方面的现象。所以,打造有效、有趣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重要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数学即量化的生活,毋庸置疑服务于生活,具有鲜明的生活特质。数学知识的演绎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少的富于启发、引人深思、经典隽永的名人轶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好新课的导人“生活化”,使新课的导入成为乐章的优美“序曲”;可以设计数学例题“生活化”,使数学例题成为乐章的优美主旋律;知识运用设计“生活化”,使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成为赏心悦目的“交响乐”。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前往附近的生活超市购物,并要求学生将购物小票拿到课堂上来,向同学简要介绍自己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邀请同学一道解决。这里展示的是同学A的购物小票。
学生A提出的问题是:(1)丹麦牛角酥和培根芝士包和一共多少钱?
丹麦牛角酥比培根芝士包少多少钱?
随着学生A的提问,各个小组积极讨论,列出了算式。
接着学生B:请问这几种食品的价钱是不是与计算机算出的价钱正好相等?
接着学生C:我想帮学生A验证一下售货阿姨找的钱对不对。
随着学生提问、回答,黑板上出现了不同的算式,同学们也讲出了算式的道理,并能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张购物小票,就可以为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带来生活的气息,使得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计算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生活与生产就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生活与生产中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鲜活教材。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要为学生构建以生活素材为主体的学习情境,让生活融人课堂,让学生情感与教学内容“同步”“共鸣”。
二、创造探究实践机会,在课堂中实现“做数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而做是指手脑并用。”学生课堂参与度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自身未能掌握问题探索、解析的策略和方法,教学是学生与教师间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是学生高效与主动地学,找到有效的探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针对重点难点,构建有效的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相互合作,有利于发挥其长处,推动同学们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弥补,彼此借鉴,以期形成全方位、交互的思维网络,就会产生1+1>2的效益;而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亲自动手,相互合作,更会发展其创造力。皮亚杰说,动作是智慧的根源。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取了知识与技能,学会了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方法,领悟了不怕失败、勤于思考、敢于坚持的学习态度,体会到因成功而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然后小组探究,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A组:我们小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实物演示为:
因为上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b)x h,所以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a+b)×h÷2
B組:我们小组把梯形分成三角形①和三角形②。实物演示为:
因为三角形①的面积=ah÷2,三角形②的面积=bh÷2,所以梯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a+b)×h÷2
C组:我们小组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一个三角形。实物演示为: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a+b)x h÷2,所以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a+b)×h÷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不同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等活动,促使学生发现规律,给足学生操作空间、探索时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突破重点难点,学习才可能走向真正自觉和自悟。
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将培养分析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提供观察、动手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学生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并归纳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美国教育家柯普兰指出:“儿童对数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滿足的源泉。”课堂中设置游戏体现了学生好动贪玩的特点,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持久,还使学生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数学游戏中,孩子的情绪始终很高涨,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
如在学习“数对”时,我把它设计成一节活动课。把全班42人分成6行7列这样,然后把42个座位编号放在一个纸箱进行抽签,让每个学生上来抽一个座位编号,看自己抽到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按抽到的座位编号坐到相应的位置上。开始竞赛,学生抽签后,就按图坐座位,坐对一次得10分,错的得0分。第一轮,大部分学生还未弄清楚列和行的区别,所以一个座位有两个或几个人坐在一起。如坐在4行3列的学生和抽到第3行4列的学生坐在一起,而有些座位又没有人坐。这时,我就让坐在一起的几个人讨论,哪个坐对了,哪个坐错了,明确自己的座位,坐错的学生重新找出自己正确的座位。经过几轮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正确的座位,到最后一轮,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比赛完毕,每个人统计自己的得分情况。这样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全体同学参与,一边游戏一边感知了抽象的知识。
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掌握了解答问题的策略方法,给深人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三、设置交流辩论,让学生主动参与研习评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习惯养成,大有好处。如在反馈活动中,教师结合以往教学实例,把易错点及错误原因,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组成研习小组,对案例进行研析,采用同学间互动和点评,展示其观点和辩论的思路,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进行实时的点评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研析评判中,发现错误根源,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切人点。教师不仅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还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形成一起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大胆质疑,自由发表见解。在这样融洽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