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
2017-07-17岳黎
岳黎
从教十多年来,叩问良知,艺术的真善美慧完全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面对躁动焦虑的社会,要把浮躁多动的学生教育好,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偶然在网络上遇到了北京诚敬仁教育机构的杨淑芬老师德艺教学法,亲近名师,习练书画,感悟老少咸宜的生活艺术在教学中尝试和探索,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切人家庭,注重家教,引领家风,利用微信平台嫁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学相长,立德树人,教人求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书画德艺教学实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亲近名师,循序渐进
信息时代给予我们很多精彩,也把优秀的老师和他们成熟的教学经验带到了我们面前。在网络上参加北京杨淑芬老师书法教室学习,承传杨淑芬老师注重德艺双修的教风,强调练习书法:“七分德,三分艺。”注重寓教于乐,在学习书法培养静定功夫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艺教学法——读诵经典、硬笔书法、静心描红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中得定,同时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悉心引导,带领学生们脚踏实地践行德艺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为了保证同学们能更好地从经典中获益,杨老师书法教室要求同学们读诵经典需端身正坐,做到“三正(身正、椅子正、课本正)四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心怀恭敬,吐字清晰,抑扬顿挫,这样读诵经典朗朗上口,声音悦耳动听。不但熟记经典教诲,而且能保持专注,随文人观,进而在老师的启发下了解经典大意。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读经,经常读诵能浸润经典善学,还增加肺活量,利于发声,增加识字量。
古人所谓的描红,是指在空心字中摹写,因轮廓线为红色,故称描红。自古以来,描红常为教育幼儿习字及识字之方,也为书法奠下厚实根基。杨老师书法教室的“定心描红”则化繁为简,不须毛笔,一般书写笔即能随时练习,且功效神奇。特别是对好动的孩子,效果更佳,能帮助不定与心浮气躁的孩子,在一笔一画中逐渐过滤自心的散乱与浮躁,进而进人书学的妙趣。
二、抓住要点,亲师配合
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家庭教育的差异必然产生多样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求同存异,借鉴提升,很快把亲师配合聚焦到重视孩子的生活教育、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培养上,洒扫应对,洗锅刷碗,习劳感恩,强化耐性,一段语音、一个视频、一张照片,相关为善,见贤思齐,微信平台放大了孩子在家庭中具体表现,榜样的身教示范成为家长和老师具体引导和教育的立足点,孩子们很容易从生活小事上学习做人做事,传统文化五伦十义四维八德成为鲜活的生活实践,言传身教成为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使枯燥的教学量化为生活的点缀,帮助他们在情绪上逐渐学会独立,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对自己的优势要敢于展现。要相信自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成功的人。
“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個台阶”,更好地拓展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效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信公众关注的能量牵引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直观地对接在一起,家教家风建设的功能凸显之后,孩子自觉自信自动自发地内在动力释放出强大活力,他们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涵养都彰显了出来,提高了精神境界,培育了文明风尚。
三、抓住枢纽,静定探索
无论成人和儿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受到表扬、鼓励和重视,而不是忽视、批评和讽刺。“欣赏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诱导,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欣赏是对学生各方面优点的欣赏,包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品德、勇气、毅力、各种能力等方面的欣赏,甚至是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积极之处。欣赏教育是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
利用微信平台,同学们不论是上来读诵经典,还是晒做家务的场景、写字画画,我们及时利用微信表情给以互动,再加上家长们的不时点赞,给我们课堂教学搜集了更多鲜活的素材。静心描红,读诵经典,习字画画,通过学生的超常表现而显得灵动起来,我们也能随心所欲调控课堂节奏。欣赏教育和生活细节联系起来,孩子们渴望成功和成长的需要就能及时发现和调动起来。
实例:喜欢画画的杨瑞和梁欢欢是书法班的学生,由于专项的静定训练和耐力的培养,她们对自己的超常能力都出乎意料。习字之余,她们提出了画画的要求,本来她们想画荷花,老师随机从手机中调出李叔同的《罗汉图》,她们说,“画不出来。”“已经有两个同学画出来了,你们自己看,要么就不画了。”迟疑了一下,杨瑞说,“老师,我能不能用铅笔打个底子?”“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能画出来就行。”不到二十分钟,两个人都画了出来。课后,把《罗汉图》发到她们家长,很快家长就把她们的作业传了过了。这件事给我们很多思考,本来是看来不可能的事,为什么最后的作品却让人出乎意料?其实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只要端正态度,不给他退路,逼一逼,孩子真的会大显神通。
课堂教学传输了一种方法,也表达了老师和每个同学的精神状态,如果学生态度到位,又喜欢这门学科,那么他们就能很轻松地完成相对复杂的课业。通过微信平台的实践和课堂欣赏教育的展开,抓住了家庭教育这个根本,大道至简,亲师配合,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就是态度和情感的养成,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并乐于实践和探究。只有家长和老师的欣赏教育完全对接,才能点燃学生的自信和自强,微信虚拟平台对孩子的真切鼓舞,知足知耻,其实是人的天性,是不需要刻意强调的,只要引导他们知道了,只要看到了就能做到,教育的目标就已经实现了。
[作者单位:兰州市红古区海石学校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