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7-17朱国明
朱国明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逐渐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应用,本文以小学信息课教学为例,基于目前信息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研究了微课是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的。
一、微课的概念
对于微课的具体内涵,在国内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见解。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胡铁生老师,他对微课的解释是“按照新课标及其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而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引申出来的概念,它就是“时间在十几分钟之内,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某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无论是哪种理解,大家对于微课的定义无非在于微课是一种课程还是一种教学资源。就笔者来看,从字面上的意思,微课就是微小的课程,它的本质就应该是一种课程,只是这种课程的时间较短,其教学的模式是借助教师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信息课教学现状
小学信息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将来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年龄太小,生性爱玩,对于知识的学习本来就处于培养状态,把信息课程的学习当作一种娱乐,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在意。二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并不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没有吸引力,学生们不感兴趣,信息课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小学学生刚开始步入学习阶段,所接触的后天环境有所不同,导致了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也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从小就对相关知识就有所涉及,所以实际操作起来相当顺手,而另一些学生从未了解过相关内容,对于普通的知识点都难以掌握,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不能顾及每一个同学,教学质量就会下降。而利用微课就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差异问题。
3.课堂效率不高
信息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实际用于教学的基本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一边教学,学生一边演示,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操作就好,这种教学模式学得快忘记也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自主去思考,只知道依葫芦画瓢,课下更不会去练习,掌握不了实际的操作方法。二是教师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演示完,再布置上机任务,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去完成作业,这种模式上机实践的时间较为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去探索,但是由于课堂讲解的时间过长,学生记忆有限,遗忘的内容也会增多,课堂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引入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
三、微课的设计要素
1.微课设计要体现“微”的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短小精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时间的简短同时也带来了教学内容的简单。所以在对微课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权衡时间和教学的内容,怎样做到在尽可能短的教学流程中,完成一套具有完整教学方案的一堂课,包括教学目的、方法、内容及总结,同时还要突出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等配套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2.微课设计要有互动反馈
运用微课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把学习的效果反馈回来,其最终要获得的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所以微课课程的设计要具有导向性,问题的引入需要逐步推进,具有层次,内容要体现微课学习环境的学习方式和互动方式,例如,可以設计学习反馈模块、教师反思模块、学生评价模块等等。
3.微课设计是单元整体设计
由于微课的教学形式短小精悍,内容又需要完整性,这就要求微课的设计是单元的整体设计。所谓单元,就是一节微课讲述的不是一个大的课题,而是课题下的一个知识点,从这个知识点的提出到最后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单元。这样信息课的内容就会分成各个单元,层次分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
4.微课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趣味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做到学生能对信息课产生兴趣,设计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微课设计,要让学生具有带入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一步步去挖掘与探究,最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设计的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并且设置有一定的悬念,勾起学生们探索的欲望。
四、微课的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插入表格
科目: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课时:第4课时
1.学习内容分析
在小学信息课的教学中,插入表格属于教学演示类的知识,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操作课程。本课时的内容分析包括两个板块:教学分析和微课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在word文档插入一个表格,添加或删除表格的行与列,调整表格的行高与列宽,合并与拆分单元格等。微课内容主要包括“导人”“插入”“添加与删除”“调整”以及“综合训练”的相关视频。
2.学习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无论是从听觉、视觉还是记忆力方面都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对于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注意力也慢慢有所增加,基本可以达到20分钟左右,最重要的特点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开始活跃,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正是因为学习者具有这样的特点,微课的教学就更加具有优势,以制作精美的表格与视频动画相结合作为吸引点,教学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再逐步递进,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目标
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学会操作在word中插入一个表格的方法以及如何编辑表格的行与列;在过程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解与演示,演示完后学生在下面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遗忘,会遇到阻碍,这时引入微课视频,学生就可以自主观看并进行反复操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价值方面,微课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意识到表格的制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性,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4.教学过程设计
(1)微课内容:“引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森林里迎来了一件大事,大象爷爷已经60岁了,他想邀请森林的小动物们来参加自己的六十大寿,但是他年事已高,不记得他们的联系方式了怎么办呢?于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帮他做一个通讯录,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活动:好。
教师活动:播放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包含由表格制作出来的各种通讯录。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大家觉得这些表格做得好不好?大家想不想帮大象爷爷也做一个这样精美的表格呢?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好,但是做表格之前我们要知道表格是怎样构成的,大家看到了觉得表格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大家的说法,表格分为行与列,每一横排就是行,每一竖排就是列,每一个小格子就是单元格。
(2)微课内容:“插入”
教师活动:大家现在知道了表格是什么样的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制作一个表格呢?我们不妨去问问猴子先生。(播放微课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制作一张表格了,下面同学们帮大象爷爷做一个2×6的表格,在表格里输入小动物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大家注意一定要看清楚要做几行几列的表格,再滑动自己的鼠标选择,我们看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快最准,刚刚没有看清楚的同学视频已经传到了桌面上,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学生活动:在word中插入一个表格,并输入文字信息。
教師活动:总结在制作表格中存在的问题。
(3)微课内容:“添加与删除”
教师活动:在制作表格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问题呢,小动物那么多,有的同学会漏掉一个或者多做了几个,如果重做的话就会很麻烦而且可能会再次出错,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再去问问猴子先生吧!(播放微视频)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微视频,开始自主研究解决方法,尝试操作如何添加与删除行与列。
教师活动:对一些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辅导。
(4)微课内容“调整”
教师活动:制作表格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长颈鹿、穿山甲、啄木鸟、猫头鹰和梅花鹿是合租在一个房子里的,所以只有一个电话号码,我看到有的同学就做了5行都是用一个号码,有的同学把5个动物都塞进表格里,结果格子都胀破了,后面的名字都看不到,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播放微视频)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怎样调整表格的长度与宽度,怎样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教师活动:由于这一部分可能大家有点不明白,老师带着大家操作一遍好不好?然后大家再反复琢磨视频,自己操作。
学生活动:通过跟着老师的操作,反复看视频,完成了一个精美的表格制作。
5.微课的应用策略
从上述的教学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应用可以分为四种形式:一是作为引导资源,这就需要选好学生可以接受并且感兴趣的题材;二是作为示范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三是自主学习材料,学生在不懂或者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辅助教学工具,教师通过微视频带着学生一起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五、结语
微课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课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具有的个性特点,微课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对信息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能把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作者单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