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讨
2017-07-17罗洋
罗洋
【摘 要】本文结合多年美术教育与管理经验,调研美术专业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建立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规范相关体系发挥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监控;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1-01
随着高校艺术类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美术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在2011年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更是对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在美术专业领域显现,折射出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差距,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如何提高高校美术专业教育质量成为高校以及社会有关人士关注的热点。
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保障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经是共识。艺术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教育双方主体即教师与学生都具有明显个性,美术专业教学具有不固定性、动态性等特征。建立适合艺术教育特性的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突出问题
1、教学缺乏规范化意识,随意性较强
实践性强、注重學生个人培养是美术专业教学的主要特点,教师按照学校教学要求,制定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教学教案,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授课中却没有严格按照教学文件要求,更多是根据教师的喜好,随意变更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这种不规范、随意的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教学的理解程度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得到实施。
2、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不明确,个人意识较强
大部分美术院校专业课程成绩评定基本是由任课教师设定评定标准,实行小组评分方式,这种方法已经受到不少师生的质疑。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通过课程学习,课程作品是学生本人倾尽全力而为之,学生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优秀的,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如果教师的评价与学生期望距离过大,会让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或对教师评价标准和教学水平质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等。从教师的角度,除授课教师外,其余评分小组成员,仅仅是对学生最后作品进行评价,对作品创作过程缺乏掌握和了解,成绩更多体现的是教师对作品的个人感知,这不免存在个人色彩,教师之间对成绩评定必然存在差异化。所以,最后成绩难免不够客观、全面,让学生难以信服。
二、对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设想
解决目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建立适合美术专业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显然是重要手段,为此,有以下几点设想:
1、以制度为基础,开展师德教育与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关系到高校整体教育质量。所以,高等美术院校应高度重视教师师德教育与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建立完善的美术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提高教学的严肃性,真正意义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以评估为手段,开展多维度教学监控
美术院校应按照学院领导、专业、教研室、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等人员特点分别建立多梯队教学监控组织,开展多维度教学监控。其中,尤其应发挥专业、教研室以及学生信息员的力量。因为,学院领导或督导组采取自上而下的监控方式,对专业授课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监控结果或许过于片面,但是专业、教研室则不然,他们负责专业教学的组织工作,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另外,学生信息员直接面对授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感受更加直观,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可信度高。为此,应将专业、教研室以及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学监控工作中的核心,充分发挥作用。
3、以成绩为核心,完善课程评分方式方法
美术专业课程成绩基本是以出勤成绩、平时表现成绩、平时作业成绩、期末作品成绩等多个部分组成。其中,期末作品成绩是最核心的。为了保证期末作品成绩的公平性。专业应建立至少3人的命题小组,命题小组负责对该课程期末作品成绩的整体把握。此外,作品评选工作中应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模式。最后由教师评分小组根据学生自评和互评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意见,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方面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作品分数。这样的课程评价方式将更符合美术专业的教学特点。
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这就要求美术专业教学管理者,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从而建立符合美术专业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胡书可.关于构建艺术设计教学评价模式的探讨[J].江西学报,2010(10).
[2]邓伍英.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三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3]敖恩.对改革高师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09).
作者简介:
罗 洋(1982- ),男,汉族,吉林省延吉市人,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