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与研究
2017-07-17邢方方
【摘 要】声乐课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专业课中声乐课程虽然有教学大纲及教学培养计划表,但还未形成一个完整、严谨、均衡的高师学校适用的声乐课程体系。本文结合声乐艺术本质、高师院校目前声乐课程的缺陷,以及声乐课的各类相关课程,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严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声乐课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声乐课程体系;音乐教育;理论;实践;严谨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0-02
声乐课程作为高校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本身除了带有声乐表演特点外,还有师范类院校的特征,这种特征区别于其他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它结合了时代教育的发展,并以培养优秀音乐教育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声乐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课程规划开始逐渐老化,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致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舞台综合能力弱。本文就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的缺陷,全面、多视角地分析声乐课程的规划设计问题,并结合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师资力量、理论知识的储备、声乐的实践还有未来学识的再发展这些因素来展开研究,从而构造全方位的声乐课程体系和严谨的声乐课程,为我国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声乐艺术的本质
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声乐艺术出现。据了解,在13世纪的西方国家中,古希腊就出现了酒神之歌、颂歌和悼歌等声乐艺术,尽管在当时仅仅是一些单一的语言和音乐,但这能证明声乐艺术与人类劳动、生活、繁衍、发展是紧密相关。通过对声乐艺术含义的了解,我们能深刻认识到声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一)声乐艺术是通过人演唱出来的,人是承载声乐的独特乐器;(二)声乐具有舞台表演特色,能将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起到了促进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将声乐艺术文化教育的功能体现了出来;(三)创作声乐离不开实践,其本质就是一门实践性的艺术,因为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学习声乐的最终目的即更好地进行音乐实践。
声乐教育的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声乐技巧达到一定高度后,理论是指导声乐演唱的必要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授模式,能轻而易举地将学科内容授予学生,从而教会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声乐鉴赏能力,拥有真正的音乐创新才能。
二、声乐教学缺乏严谨性
声乐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门艺术,对所有高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他们培养声乐的艺术感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热情。调查显示,现代师范类院校的声乐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与学生将来就业目标有很大差距。声乐课程在很多高校师范类院校中常常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程,加上现代教师对声乐教育领悟不足,致使教师在进行技术教授时,忽略了艺术的综合培养,且所传授的教育理念也较为单一。可以看出,声乐课程教学中常常因教师教学内容的偏差和声乐课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声乐教学缺乏严谨性。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科学化的课程规划设计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进行改善。对于课程的设计要开设例如排練、演出、比赛、课堂表演等能有效锻炼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从人文知识上获取声乐的美感。打破传统声乐课程的种种局限,结合时代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
三、完善声乐课程体系的方案
(一)加强课程理论体系。声乐理论课程体系需要得到强化。声乐课程最终目的是舞台表演,学生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实际上就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但能在实践中应用的良好前提是完备的理论指导体系。唯有像苏轼所言“厚积而薄发”,声乐表演者才能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的理论课程大致可分三类:1.《声乐教学法》《声乐基本理论》,这是以方法学为主的基本理论课程;2.中外艺术歌曲及中西方民族歌曲和中外歌剧等鉴赏性为主的理论课程;3.《歌唱心理学》《舞台表演理论》《正音》及《意、法、俄、德歌唱语言拼读法》等是以歌唱必备要素为主的理论课程。
所以,要构建全面的、科学的声乐理论课程。在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学培养方案里要加强以上三类理论课程的学习强度,进而才能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各方面理论知识,渐渐形成完善的声乐课程体系。
(二)强化课程实践体系。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加强学生舞台能力,强化学生“师范”特征。近些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严峻,一些选择了考研、一些选择去做中小学音乐老师,其余的则改行。
通过三年声乐课程的学习,很多对声乐实践活动喜爱度高于音乐教育学的同学选择了考研。对这些选择实践和舞台表演的学生,声乐课程应改变高校师范类院校的固有授课模式即一对多模式,对表演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两年后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授课,强化其舞台表现能力,使其拥有能更好面对舞台演唱挑战的能力。选择当中小学音乐老师的学生应当培养其授课能力,在本科教育两年后,加强其音乐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授课实践的能力,可以在授课时加入例如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法。使目标为中小学音乐老师的学生们能在毕业面试时轻松应对,可以第一时间投入讲台。对于不同类型人才,要个体化发展,进而毕业生能在通过四年的学习后从容选择考研或者就业。院校应以学生前程为第一出发点,优化课程设置,使资源分配合理。
(三)优化师资力量。声乐教学属于实践型教学课程,科研创新是其学科发展的牵制,同时也是束缚声乐课程纵横发展的路障。所以,强科研团队,学术型团队,专业化声乐教学团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根本要素。因此,声乐教师应自实践里来,投身至理论教学中去,要从课堂中发现弊端,将其提高至教研层面。授课过程中要解决学生唱功问题,老教授要对年轻教师进行辅导,教学梯队层层优化,学校师资力量呈现良性发展的规律,完善声乐课程体系,使其更严谨,更科学,更全面。
四、总结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仅从声乐艺术、目前高师声乐课程的缺陷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音乐教育的研究之路还很长,现在对理论实践的吸纳还远远不够。高师院校应以理论体系为根据,以学科本质为基石,对声乐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编制和详细的规划,从而使得声乐课程更加严谨。在声乐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需要做到以教学实践为核心,从多个方面(教学环境、设备、管理、师资力量、教材)对声乐课程进行完善,并结合国外成功声乐教育课程体系,引进新型声乐设备,聘请声乐专家、教育专家对院校师资梯队力量进行改善。最后,我们需要探讨从这种教育体系中会培养出何种人才,从而使声乐课程体系体现其真正价值,让学生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2]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辨——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2014,(03):153-155+178.
[3]张海涛,付小芬.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戏剧之家,2015,(11):209+211.
[4]徐春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素质培养之课程研究——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优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92-94.
[5]史玉学.谈高等教育中民族声乐演唱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J].艺术研究,2015,(02):218-219.
[6]张益琴.改进评价模式 实现培养目标——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评价的反思[J].甘肃高师学报,2005,(06):72-74.
作者简介:
邢方方(1983-),女,汉,河南南阳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教学与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市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读”“点”经典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全科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探索与实践,编号:15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