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笔法之书写意识和墨法之气韵精神
2017-07-17沈名杰
【摘 要】当代文人画的发展如火如荼,当代文人画家在继承前人“笔墨”形式的基础之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探寻与绘画实践,本文追本溯源,从当代文人画的兴起进行阐述,并提出“笔墨”革新的出路问题,结合当代文人画家的独特身份特征,分析他们在题材范围、技法语言等方面所做的笔墨探索,总结出当代文人画的革新可以借鉴西方油画艺术革新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我们的文化强国之梦而奋斗。
【关键词】文人画;创新;笔墨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78-02
一、当代文人画的兴起及对“笔墨”的思考
追本溯源,当代文人画起源于传统文人画,传统文人画作为中国画艺术宝库中的组成部分,其创作者的身份以文人士大夫为主,比如王维、赵孟頫、董其昌、徐渭等,这些文人士大夫都有很深的哲学、文学造诣,诗、书、画、印的修养也颇为高深,往往在一幅作品中将诗、书、画、印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深厚的书法功底在其绘画作品中表现为用笔的“金石之力”,其力道与笔锋的变化完全融入了书法用笔的神韵,彰显了笔法的书写意识。他们悲天悯人的思想境界与本土古典哲学理念相融合,催生出对生命的重视与崇敬,这也体现在传统文人画的墨法之中。而当代文人画还未形成固定的流派,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画界的理论家和画家开始对传统展开反思,这是一个转型期文化中的特殊阶段,还未形成比较鲜明、统一的风格,却体现了当代中国画的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必须进行创新才有新的生机。
当代文人画的创新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也产生了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首先是20世纪40年代的高剑父,提出了文人画的创新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后继者中也有力主创新的人物,但是没有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20世纪80年代,借着改革的东风,美术界开始认真思索文人画的创新问题,其中以南京和北京等地的画家为首,他们举办了“南北方画展”“中国新文人画展”等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旨在宣扬继承经典传统——笔墨与尚意的同时,提倡重新抽取与融合传统文人画的精髓。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当代水墨画界的革新思潮,集中展现了当代文人画家对于笔墨创新的思考;从其本質意义上讲,还不能将其归为一种定型、成熟的“画种”或者“风格”,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文人画及其所主导的各种形式的笔墨“实验”,都是中国画领域举足轻重的力量。
二、当代文人画的笔法和墨法的革新尝试
(一)积极拓展传统文人画的题材范畴,从生活中搜集笔墨元素。传统文人画家主要以山川、花鸟、鱼虫为主要题材,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笔墨元素也成为了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哲理的符号与语言,这样的笔墨元素呈现出相对程式化和固定的特点。而当代文人画家,大多结合自己生活的现代化、城市化环境,结合当代的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将传统的仕女文人雅士的题材拓展到了城市时尚女性和市井民众;开始从传统文化画家的直抒胸臆、主观情感表述转变为表现生活情趣与意味。一般认为,传统文人画家借物抒情,注重将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物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而现代文人画家逐步将高度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形象通过现代意味浓郁的笔墨表述出来。现代文人画家大大拓展了题材选择的广度,不但能够将传统的山水、花鸟以及人物等题材通过现代水墨技法、材料表现出来,而且能够运用现代都市生活元素营造出一片梦幻、绚丽、充满想象的画面意境。
(二)勇于革新传统笔法和墨法,大力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技法,集中体现了当代文人画家对于笔法与墨法的革新尝试。假如把“笔法”与“墨法”当成是文人画艺术的外在形式,那么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画家都在思考“笔法”与“墨法”的形式创新。当代文人画家为了从形式上进行创新,从传统中国画艺术、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同时从西方的写实绘画艺术中借鉴造型、构图等方法,并融入现代构成意识的理念与意识,力争在创作形式、内容等方面达到一种全新的境地。例如,在技法创新方面,大胆融合冲、印、拓、擦、压、洒等技法,集中体现了现代民间工艺的特点;画面中透露出一种传统写意性与现代构成感的和谐之美。
(三)当代文人画家身份与地位的变化决定了笔墨的创新与变革方向。传统文人画家大多是一些官宦子弟、封建知识分子,甚至皇亲国戚,在封建传统文化以及礼仪的教化之下,大多抱着出仕为官、辅佐江山社稷的想法,不管这种志向和愿望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在文人画艺术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官场得意或者失意都不是自己能主观把控的,但在书画的艺术王国里却可以自由发挥与宣泄情感,也唯有如此,才能求得心理平衡与情绪的稳定。由此可见,传统文人画家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受的封建教育,决定了他们对于笔墨的一种独特的理解,无论是将古人的笔墨搬前挪后,还是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在传统文人画家的眼中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甚至把笔墨的地位和文人画本身等同。
到了近现代,随着封建经济基础的瓦解,新兴经济体制需要相应的上层建筑进行革新,新文人画家逐步涌现出来。新文人画家是相对于传统文人画家而言的,在新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和社会职业分化的前提下,新文人画家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全新的笔墨创新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新文人画家基本上都是新式学院教育制度的受益者,通过全国性的入学考试进入学院深造,由于他们大多出身平民,因此能够从基层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生活环境中吸取营养,同时将西方教育体系中的造型、色彩、构成等理念融合进来,大胆推进笔墨的革新。
其次,新文人画家都受过集中、系统、有序的专业美术训练,很多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能够选择与文人画创作有关的工作也是理所当然的。部分文人画作品能够与文化艺术品市场进行接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作品中的笔墨形式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也在所难免。
再次,新文人画家通常集中在美术类院校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当然也有一部分集中在专业画院里,他们大多以教学、科研以及自由创作作为自己的主业,而不像传统文人画家那样“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因此,新文人画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和传统文人画家大不相同,相对来说更加务实、自由和轻松,这种心境也会自然而然流露在作品的笔墨形式当中。纵观新文人画的笔墨风格,显得更加活跃、积极、热情和生机勃勃。
三、当代文人画笔墨革新的出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主观“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传统文人画家以出仕为官、辅佐君王为己任,当这种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往往产生悲天悯人的情绪,这种主观的情感自然而然流露在画作之中,这体现了一种传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当代文人画家生活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时期,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同时为了打造与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相称的文化大国地位,也需要当代文人画家重新定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就迫使当代文人画家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的主要政治导向,积极关注社会现象,重新定义文人画中的真、善、美,大力彰显当代群众积极、活跃、健康、奋进的精神面貌,从而以全新笔墨形式凸显当代文人画之美。
(二)“技”与“道”的问题。当代文人画家在技法创新方面已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实验与突破,在新兴化工、造纸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运用种类繁多的颜料、纸张以及其他绘画工具,同时融合其他画种的技法,呈现重“技”而轻“道”的趋势。传统文人画家因为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传统文化熏陶,包括古典文学、史学,甚至儒道释思想的教育,具备了“琴棋书画”的基本素質,能够驾轻就熟地在画面中体现一种特有的意境。当代文人画家应该在突破绘画技法上更多考虑画面中体现一种怎样的“道”和全新的“意境”,这需要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当代人正确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探寻全新的“道”。
四、西方油画艺术革新之路对当代文人画的启示
西方油画艺术的革新之路对我国的文人画改革、创新颇有启发,早期印象派对于“光”与“色”的研究与绘画实践,推动了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使其从单一的传统写实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西方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自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整个社会变革,其中绘画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也被科技进步所牵引。现代摄影术的出现彻底粉碎了以画肖像为生的油画创作者的梦想,而现代色彩学、光学、三大构成等学科理论的兴起,又为油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当代文人画要腾飞和创新,完全可以借鉴西方油画艺术的革新历程,借助新时代中国经济、科技以及政治发展的强劲势头,全方位推进当代文人画的发展,为打造强国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卢辅圣.中国文人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2]廖国伟.水墨丹青里的艺术世界与文化意蕴:中国古代绘画及其明清文人画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3]朱朴.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4]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陈师曾.中国文人画之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6]陈师曾.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沈名杰(1978- ),男,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技法,哲学美学理论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湖南省高校科研项目《中国梦背景下清初四僧艺术对于当代文人画创新的意义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C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