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身段在古典舞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分析

2017-07-17刘倬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作品古典舞创作

刘倬

【摘 要】在古典舞作品中,戏曲身段是其动作产生的来源,也是作品创作中意韵美的重要因素。戏曲身段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律与技法规则,在古典舞作品的创作中,从戏曲身段的神态、韵律、神情出发,分析舞蹈动作中的劲力、技法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古典舞创作者的灵感,也能够使得学习者从中领悟古典舞独特发力方法及气韵使用法则。进而不断提升古典舞作品的古典韵味,提高审美价值。本文就从戏曲身段的角度出发,分析戏曲身段具体的“韵味”,并分析戏曲身段在古典舞作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戏曲身段;古典舞;作品;创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49-02

中国的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千年,发展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舞蹈。古典舞最早起源于戏曲舞蹈,主要是程式身段,是我国的舞蹈艺术家们结合戏曲舞蹈的特点下,通过创新改良后形成现在的古典舞。在古典舞作品中,表演者通过自身优美的动作,展现出极强的艺术渲染力,放大作品的意境美,让人着迷。戏曲身段具有特殊的韵味,韵主要指的是风韵、神韵以及意韵,演员通过戏曲身段中的手、眼、身、法、步,将作品中人物的形态、神态、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戏曲身段在古典舞作品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身段的练习,有助于提升古典舞作品的艺術感染力。

一、戏曲身段在古典舞创作中的应用分析

(一)以意领气、意气相合。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意态”,从表演者身上的一颦一笑、舞台的道具布置等细微处,能够体现出作品的情感,情感表现的一声一韵,甚至是每个动作、每个行为都要反映出作品所传达的感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戏曲演员的感知功能与感触机能都是非常灵敏的,特别是对老艺术家来说,一举手、一投足间都充满着韵味,能够做到“心到、手到,心到、身到,心气相连,因气而心动。”在古典舞作品中,能够通过戏曲身段的结合,与动作内外合一。将意动的形态与心、意、气等内在情感相连接,从而展现出戏曲身段独有的韵味。

比如说尚小云先生表演的作品《福寿镜》,当中他饰演的角色是胡氏,主要说的是胡氏因为丢失了娇儿,由此受到刺激,惊吓成疯,在胡氏错乱的意识里,一会儿将侍女寿春当作自己的儿子,一会儿仿佛又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天上与寿星仙人一同喝酒。尚先生在展现这出戏的时候,他用水袖舞蹈来表现出双手上下翻盘,水袖抬腿的童子拜月一式,这需要将水袖的技巧和腿的基础技巧结合起来,从而刻画出人物特有的形象。此外,在该作品中,尚先生还通过“反托塔”式的戏曲身段,将一个疯妇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创作古典舞作品的时候,会将戏曲身段、舞蹈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借助于内心的“意、气”,反映在外在的“舞、动”上,使得戏曲身段能够表达出人物的所思所想,在人物的表现上更加的丰满、动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钱宝森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形三、劲六、心意八、无意者十”,来剖析戏曲身段中的心、意、气之间的关系。“形三”指的是在熟悉了程式动作之后,展现出来的动作已经满足戏曲的规律,有个样子就可以了。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展现戏曲的身段动作还处在走形的模仿状态,按照练功的程度而言,只需要动作是正确的就能够取得三分。“劲六”说的是有了扎实的戏曲身段基础后,更加懂得怎样用劲,使得身段更精神。“心意八”指的则是演员所展示的每一个戏曲身段都融入了演员的心意,能够展现出作品中人物的形态与神韵。无意者十,则是说戏曲演员经验愈加丰富的基础上,在戏曲身段中不管是动作还是心意都能够形成一种意识,不需要刻意造作,举手投足间都具有一种自然的神韵,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

(二)以律显韵。戏曲身段是一种讲究规范的表演,非常重视动作的规矩,动作的大小、每个动作速度的快慢、动作姿态的方位以及身段的神韵、音乐节奏的把握等,都有一定的规律。总的来说,戏曲身段讲究的是一种“圆融”之美,重视圆形与曲线构成的美感。著名的欧阳予倩先生曾经说过,京剧的全部舞蹈动作可以说无一不是圆的,可以说是划圆圈的艺术。从戏曲身段来看,在戏曲表演中,有大的圆、小的圆、部分的圆、完整的圆、静止的圆……各种形态都有,变化无穷。戏曲中的“形”就像是圆圈,在戏曲身段中整个身躯呈现的是拧曲而多向的状态,在静态的亮相中或者是动态的运行中,大体上都是遵循“拧麻花、四不统一”等为主的圆弧曲线,也就是说在戏曲身段中的造型姿态大都是以“颈、腰”为轴心,左右肩关节呈现出前后相反的一种半圆形的姿态,而不是同时向后伸展,上身、下身以及头的部分需要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的方向,由此来构成三面或者是两面曲线相互交织的拧动形式。但是在戏曲身段的动作中,也不是要求所有的动作都要划圆圈,这体现在一些动作中的直线、折线等对比十分的强烈,只有掌握了戏曲身段动作的规律,才能够使得整体的动作较为圆顺流畅。

例如在戏曲膀臂的元素中有关于“提甲、顺风旗”等的描述,都是需要借助于膀臂运动圆来完成。两个手臂在空气中活动的时候,讲究的是圆,也就是说两只手臂在动的时候,需要成一条弧线与圆线,其中由两只手臂运动而形成的圆称之为“线圆”,静中形成的圆则称为“形圆”,在表演的时候,需要线圆、形圆相互衔接,进而来构成立体状态下的点、线、面的运动结构图。所以说在戏曲身段中,动作的形成都是讲究规范的,每个动作之间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与律动的规律,而掌握戏曲身段的运动规律,则有助于激发表演者创作古典舞作品的灵感。

二、戏曲身段在古典舞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的古典舞是特别的,在古典舞的创作中,把戏曲艺术中的程式身段的“做”与“打”融合在其中,化为己用,从而来创作出独特的古典舞作品。戏曲中的“做与打”都是帮助戏曲演员能够充分地塑造角色,使得角色更为丰满。在戏曲舞蹈中,发挥的作用是叙事,像是“马趟子”的运用,就是在一阵铿锵有力的敲锣打鼓中,由戏曲演员拿着马鞭,配合身体的动作,模拟骑马奔驰的样子,再根据戏曲中放下的幕布,一会儿模拟上山,一会儿模拟过河,能够将观众引入到情境中,提高戏曲的艺术感。再比如说像古典舞中的《落花》,在该舞蹈中,有一位红衣女子,她在面对自己未来美好憧憬的时候,会忍不住娇笑。而这时候要展现出红衣女子的神态,是通过演员芊芊玉手的抖动,抚摸着自己微微发烫的脸颊,360度的后下腰的旋转,进而来展现出羞涩、幸福的情感。所以说,中国古典舞是通过肢体语言和感情语言相互协调发挥出来的,并没有完全再现出真实的生活,而是通过构造的虚拟环境来展现出作品中人物的神态、感情与遭遇。长时间以来,中国古典舞作品在创作中,很多都是从戏曲身段中来吸取精华,经过一定时期的沉淀提炼,去寻找出戏曲身段中静与动的舞姿,形成特有的韵律之美,比如说《宝莲灯》《踏歌》《荷花舞》等作品,内容十分的丰富且绚丽。在中国的古典舞中,也十分讲究“韵律”之美,整体的古典舞作品要达到一种慢而不断,断而相连,动静结合,形若流水之势。而这与戏曲身段中讲究的韵味美十分的相似,在创作古典舞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剖析戏曲身段来吸取更多的灵感。

比如说在著名的京剧《卖水》中,说的是黄府的千金黄桂英由于仰慕李家人是一门忠良,心中是不肯退亲的。有一天,趁着天气温和,黄小姐在丫鬟梅香的陪伴下,到后花园赏花,消解心中的愁闷之感。刚好在这个时候,李彦贵正在园外卖水,梅香就想要趁着这个机会,使得李彦贵能够与小姐相会。在表演这段戏的时候,梅香与黄小姐之间载歌载舞,通过各种不同形态的动作来展现出相会的感觉,更加强调的是舞蹈的功能性。

梅香在得知李彦贵在门外的时候,就用欢快的嗓音唱着“行行走,走行行,信步儿来到凤凰亭”。这个时候,梅香与小姐这两个人的脚步应该是小碎步的,细小而轻盈。接着梅香在唱到这一年有四季十二月,听我来表表这十月花名。在唱完这句话的时候,梅香和小姐两个人就需要以双S型的方式来变换着队形,像是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梅香在唱到木香开花在凉亭上,蔷薇花开朵朵香的时候,戏曲表演演员就需要根据音乐和唱词,通过“前滑步”、“后趋步”等动作,来展现出花开之美。通过分析这一小段的戏曲,可以发现这些舞蹈动作大都是来自于古典舞中的技法,将戏曲身段应用在古典舞作品中的时候,就需要重视舞蹈动作的程式化,通过规范化的戏曲动作,重视舞蹈动作的性格化、气质上的感染力,提升戏曲身段的韵味,从而来使得人物的形象能够鲜明立体,这样在古典舞创作中既能够保持古典舞的灵巧、龙飞凤舞的变化,又能够体现出中国戏曲艺术的程式美。

比如说,来源于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窦娥冤》是一部悲剧,在剧情中窦娥的冤情是感天动地的,戏曲表演家是借助于一系列的身段动作将技巧舞动出来,将动作设计得十分流畅与凄美,特别是在通过演员细碎凌乱的舞步,将双臂后绕720度平转,演员不断地点步翻身,跪滑倒地,磕头拜天求地,进而将窦娥的悲愤心情展现得十分透彻。在古典舞创作中,结合戏曲身段的韵味,通过有特点的动作,能够使得人物的塑造更为丰满。

三、结束语

在古典舞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戏曲身段和独特的动作韵律是古典舞在动作形成和创作的源泉。古典舞在身韵上追寻戏曲身段手、眼、身以及步的法则,让每一个动作张弛有度,意韵犹存。这些不同的动作间有自己不同的发力方法和情感表达。可以说,戏曲身段有着自身严谨规范的形体运动的规律,我们借鉴回来,结合古典舞本身动作运行的韵律,形成古典舞独特的形、神、劲、律,这些能够为古典舞作品提供动作创作的运行轨迹和发力方法,其戏曲身段独特的动作衔接和韵律能够为古典舞创作提供更有古典审美韵味的动作元素和舞姿形态,使得古典舞作品在创作中能够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莹.戏曲身段与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J].中国戏剧,2013,(12):56-57.

[2]蔡雪芬.浅谈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身段[J].大众文艺,2016,(8):177.

[3]谭博.论中国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身段”的异同[J].陜西教育:高教,2010,(21):178.

[4]董南诗.浅论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的继承[J].俪人教师,2015,(13):174.

作者简介:

刘 倬(1982-),男,汉族,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

基金项目:项目级别: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项目名称:高职艺术院校工学结合的艺术团制教学模式探索研究,课题编号:GDGZ15Y123。

猜你喜欢

作品古典舞创作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