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研究综述
2017-07-17杨田芳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儿童疑问句习得的相关研究都比较多,疑问句在任何一门语言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也便成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儿童疑问句习得情况能直接反映儿童语言发展动态,也能反映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文章主要就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儿童 汉语 疑问句习得 因素
引言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国内外研究者对儿童习得语言提出过很多种假设,并进行了许多研究。可以说,国内外儿童习得疑问句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国外英语儿童疑问句习得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965年,Bellugi和Klima就发现英语儿童特殊疑问句发展存在三个阶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两大阵营——生成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在儿童疑问句习得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生成主义者们认为儿童习得疑问句是通过调动其头脑中的生来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进行移位生成的。在建构主义框架下,学者们认为,助动词do最易发生错误,特别是否定句中的双助动词会错误,do的成功率在所有助动词中最低。系动词be和助动词be经常表现出低错误率和高成功率,因为这两者是不同的,两者中系动词be又表现出更高的错误率。What是儿童习得的第一个疑问词,并且在所有疑问词中表现出最低的错误率和最高的成功率。Why是儿童习得最晚的疑问词,并且表现出最高的错误率。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国外稍晚,大概起步于80年代。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疑问句产出和理解方面。但众多研究成果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不一,为了能更细致地分析当前汉语儿童疑问句的习得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
一、儿童疑问句产出研究
较早对儿童疑问句产出进行研究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当时李宇明还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在《汉语儿童“吧”“吗”问句的发展》(1989)中,唐志东、李宇明从产出角度根据掌握的语料分别研究了儿童习得“吧”“吗”问句的发展阶段都分了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李宇明1997年又针对汉族儿童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顺序的研究后发现,“谁”字问句和“什么”问句的习得要比“哪儿”等其它特殊疑问句要早,而“谁”字问句和“什么”问句的习得时间则大体一致。后来,曹俐娇(2007)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她透过语言测试和生活观察两种手段来收集语料,结果也证明了这一习得顺序。
陈敏受建构主义观点的影响,借鉴国外研究范式,在《语言输入频率与儿童特殊疑问句习得顺序》(2008)中,陈敏发现无论是产出或理解,儿童论元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都要先于附加语特殊疑问句的习得,并从语言输入的角度来分析了原因。
陈丽萍(2012)则从各个疑问词出发,发现普通话儿章疑问句习得先后顺序是:“什么”问句、“哪个”问句,“谁”问句、“哪里”问句、“谁的”句、“多少”问句、“怎样”问句、“为什么”问句、“什么时候”问句,这一发现跟其他语言,如英语、泰米尔语、波斯语等语言的相关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
可以看出,从产出角度对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过程研究进行研究主要是把疑问句分为几个小类进行单个或者多个分析,亦或是直接考察以疑问词开头的不同问句得产出,以此来考察各疑问句产出的顺序以及出现的特点,所得出的结论也较为一致。
二、儿童疑问句理解研究
早在1986年,缪小春在研究三至七岁儿童理解特指疑问词“什么、谁、什么地方、什么时侯、怎样、为什么”的情况时就指出,儿童回答“谁”“什么”和“什么地方”的问题比较容易,三岁儿童就基本能够回答;回答“什么时侯”和“怎样”稍难些,四岁儿童能基本回答;最难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到五岁才基本正确。
其后,袁悦(1989)对一至三岁的儿童理解反复问句的研究表明:一岁儿童对反复问句的理解处于萌芽状态,从一岁到一岁半理解有非常显著的发展,但仍未达到基本理解的水准线。二岁儿童对反复问句整体上已达到理解水平,二岁半至三岁的儿童,对反复问句的理解已经到达成熟稳定的阶段。
针对“哪里”问句,陈素珍、李宇明(1991)对五岁前儿童理解“哪里”问句的研究结果是:一岁时有少数儿童开始理解“哪里”問句,但总体水平较低。一岁半至二岁半理解水平有了相当显著的发展,对某些格式的理解超过了水准线。三岁儿童对“哪里”问句的理解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平均成绩已达90%。四至五岁儿童对“哪里”问句的理解已达到成熟水平。
郑厚尧(1993)则用6种选择问句格式作材料对儿童进行了理解测试。分析其测试结果可以看到:二岁儿童对选择问句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无论是对某一具体格式的理解,还是对这6种格式的总体理解,都还没有达到基本理解水平。二岁半的儿童只有两种格式的理解低于75%,其他格式都在基本理解的水准线上,而且对6种格式的平均理解成绩也在75%以上。
针对“什么”问句,成芳(2014)采用长期跟踪个案语料研究的方法发现:儿童在一岁两个月开始已经能偶尔对于“什么”问句做出正确的回应,到一岁半左右,儿童对于“什么”问句开始能够做出正确的言语回应。2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回答绝大部门“什么”疑问句。
这样看来,理解方面的研究比产出方面做得要好,至少李宇明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缪小春的特指疑问词的研究,袁悦的反复问句的研究,陈素珍、李宇明的“哪里”问句的研究以及成芳的“什么”问句的研究都比较出彩。
综合国内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过程的相关研究以及国外儿童疑问句习得的研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对不同国家儿童特殊疑问句习得顺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习得特殊疑问句的顺序几乎是一致的,即论元特殊疑问句的习得先于附加语特殊疑问句的习得,“什么(WHAT)”问句、“谁(WHO)”问句是儿童最先习得的,而“为什么(WHY)”问句、“什么时候(WHEN)”问句、“怎样(HOW)”问句总是后习得。上面提到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完全与这一共性相吻合。就以结构分出的四种问句而言,一般特殊疑问句儿童最早习得,是非疑问句儿童最晚习得。
三、结语
目前对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现有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普通话正常儿童的疑问句的研究,对方言中儿童疑问句习得的研究以及非正常儿童(如自闭症儿童等)疑问句的研究较少,并且汉语儿童在习得疑问句时经常出现的错误似乎也很少有人提及。此外,在影响汉语儿童习得疑问句的因素研究方面,影响因素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其细微机制可能还有待研究。在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的这些方面的研究才刚开始。
参考文献:
[1]郑厚饶.影响儿童理解选择问句的若干因素[J].语言研究,1993,(1).
[2]李宇明.儿童反复问句和“吗”“吧”问句发展的相互影响[J].中国语文,1991,(6).
[3]李宇明,陈前瑞.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之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1991,(4).
[4]李宇明,陈前瑞.群案儿童的问句理解[J].華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2):77-84.
[5]李宇明.儿童问句理解的群案与个案的比较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
[6]陈敏.语言输入频率与儿童特殊疑问句习得顺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7]彭小红,宋慧.说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个案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7).
[8]范莉.儿童早期语言中疑问词的疑问和非疑问用法[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1).
[9]曹俐娇.英汉双语儿童特殊疑问句习得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缪小春.幼儿对疑问词的理解——幼儿回答特殊疑问句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通讯,1986,(10).
[11]李茂.自闭症儿童疑问句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2]陈丽萍.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顺序个案探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唐志东,李宇明.汉语儿童“吧”“吗”问句的发展[J].语言研究,1989,(2).
[14]宋慧.英汉儿童疑问句习得对比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成芳.汉语普通话儿童对“什么”疑问与非疑问用法习得对比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杨田芳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