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读讲出发,探寻抒情散文如何教学

2017-07-17郜培芳任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课堂教学

郜培芳++任强

摘 要:抒情散文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应把抒情散文的各种读法交错使用,体会其语言的“形象之美”“神韵之美”“逻辑之美”,从而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以读代讲,精美讲读,从而与文本展开理解性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对抒情散文进行合理的文本解读。

关键词:抒情散文 课堂 读讲 教学

一、引言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素有“文学体裁之母”之称,在语文教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形散而神不散、短小而意深,从小处写起,反映大的哲理、内容情感真实朴素,是语文教材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抒情散文写得像“诗”一般,把感情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相融合,来抒写内心情致、陶冶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现如今一些教师把抒情散文教学和其他体裁教学混为一谈,用通读全文、划分段落、解释生词句、总结中心思想等传统教学手段来进行散文的阅读鉴赏,把抒情散文的教学目的归纳到应试教育上,不能让学生理解抒情散文的“真善美”,不能通过作者激情飞扬的文字体会其真挚饱满的感情,不能达到语文教材编写的目的,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能力的提高和他们的文学素养的培养。王荣生说:“要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问题,关键是有合理的文本解读。”[1]所以,笔者认为应从讲读出发,对抒情散文进行合理的文本解读,这样既能保证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抒情散文的各种读法交错使用——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

作者用鲜活的意向、优美的语言雕琢富有意境的抒情散文,抒情散文的解读不能和其他类型的散文讲解一样,更不能和其他体裁的教学相提并论,需要进行不厌其烦的读来体会其意境。散文有各种读法:有朗读、熟读、背诵;有全文诵读和部分诵读;有单读、齐读、跟读、跳读、默读、朗诵,等等。[2]接下来我们便用散文的一些常用读法来品味抒情散文语言的“形象之美”“神韵之美”“逻辑之美”,从而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

(一)用部分诵读法来体会抒情散文语言的“形象之美”

散文的灵魂是情感,抒情散文的美处便在意境。抒情散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所传达的声音亦幻亦真、惟妙惟肖,使语言富有较强的表现力,以产生自然、亲切的形象感。

朱自清是写抒情散文的大师,文笔细腻优美,比喻生动新奇,《荷塘月色》是他广为流传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可以采用部分诵读法去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如第四段描绘荷叶和荷花的语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在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田田的”“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也能感受到“袅娜的”“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明珠似的”“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的姿态。我们边诵读边感受如同身临其境,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

(二)用朗读法来体会抒情散文语言的“神韵之美”

朗读法要求感情充沛、绘声绘色、声情并茂,[2]作为教师要先朗读一遍,把朗读的技巧、注意的事项向同学们阐明,然后请同学们朗读并说出感受。《荷塘月色》这篇抒情散文,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荷塘风韵,欣赏月色之美。

例如,郑桂华老师执教的《荷塘月色》,在简单的授课后设计了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请自由朗读文章的4—6段,列出每段描绘的主要景物、并读出其所在的语句,然后说出作者的视线发生了哪些变化?[3]

(生开始大声自由朗读,并用笔做记号,然后做出回答)

……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重点朗读描写荷塘的文字,体会其“神韵之美”,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荷塘的特点。

(生很快就找到了“曲曲折折”“被薄薄的轻雾笼罩着”等词句。)

几个小小的问题,便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并融入到文章优美的语言情境中,体会其“神韵之美”,完成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

(三)用单读法来体会抒情散文语言的“逻辑之美”

抒情散文不像诗歌那样靠语言的严格声律,不像小说那样靠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不像戏剧那样靠扣人心弦的冲突悬念来赢得读者,它必须靠读来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4]

郁达夫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在行文中很讲究词语的修饰和选用,从而获得语言活泼形象和富有生气的艺术效果,进行郁达夫散文教学时,我觉得要采用单读的方法去理解其文章,然后品味其用词遣句的“神韵之美”。例如,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里的一些语句[5]:

师:“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这句里的“因而”强调了鲜明的因果关系,“有时候”三个字较为准确地写出了江南红叶的生长时间,非常严密。下面请同学们单读文章,从中找出一些语句来证明其“逻辑之美”,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

生1:“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这句话中的“且”字表示江南地形的两个并列特点,“故”字是承前的原因而得出的结果,简短的半句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生2:“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这句话中的“也许不尽……也许不尽……”是对上文所引诗句背景的推测,使表达更为准确;一个“但”字强调了作者的观点,语气果断而有力,整个句子透着一种逻辑美。

通过采用这种单读的读法来理解文章,体会其语言的“逻辑之美”,更能加深对文章情境的体会,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

三、以读带讲,精讲美读——与文本展开理解性对话

教师在教抒情散文时,教师主动引导、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写作技巧,提升文学素养。这种反复诵读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从读中发现问题,教师也要进行适当讲解,通过讲解分析,又能使学生更好地诵读。诵读—理解—再诵读—再理解,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像这样反复多次,就能加强字、词、句、篇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而不必由教师去搜索枯肠地搞“微言大义”。

教师以读带讲,教会学生阅读鉴赏,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例如以《乡土情结》为案例:

师:请在下文中找一个词来表达王维的心情。

生:魂牵梦萦。

师:请自由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来表达“魂牵梦萦”。

生:“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生:“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池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这书说在不同的情境中都会想到故乡。

师:作者都写了哪些情境呢?

生:“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指奔波劳累的情境。

生:“洛陽秋风,巴山夜雨”是想家的情境。

师:为什么是想家的情境呢?

生:因为我们学过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写的就是思乡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带领全体学生读、背这首诗,并进一步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境,并补充了学生没学过的张籍的《秋思》一诗。有学生马上打开了《唐诗鉴赏词典》,笔者顺势让他为大家读了一段对“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欣赏文字,学生们记下了这首诗。这样教师从读讲出发,与文本展开理解性对话。

(一)教师以读带讲,要注意读讲洗炼的字词

例如,让学生读《井冈翠竹》(袁鹰)中描写毛竹下山:“穿云钻雾,虎啸而走,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从而让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用的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准确、形象、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毛竹的生气,从而完成与文本的理解性对话。

(二)教师以读带讲,要注意读讲独特的句式

例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这一类的句式,让学生读这类变化的长句,体会其节奏的舒缓,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感受文章的意境,与文本展开理解性对话。

(三)教师以读带讲,要注意读讲修辞手法

例如,《白杨礼赞》中的“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让学生们读这种多种修辞手法交织在一起的语句,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分析关键性字、词、句,训练学生推敲词句的能力,与文本展开理解性对话。

四、结语

总之,抒情散文教学和其他体裁教学不同,笔者认为只有从读讲出发,把读和讲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抒情散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和思考,领悟抒情散文中所传达的情感,才能是抒情散文的教学获得突破性进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本科课程体系的实验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zdjy176];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卓越语文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4zjjh017];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三项改革专项课题“‘先学后导,展示训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淮北市濉溪县任集中心校为例”[课题编号:JGZXD201421]阶段性成果。)

注释:

[1]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9期,第31-39页,第49页。

[2]张隆华:《中学语文教学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沈龙明,陈玉根,王玉艳:《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年版。

[4]曾祥芹,张复琮:《文体阅读法》,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史建筑:《走进名师课堂——高中语文》,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郜培芳,任强 安徽淮北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35000)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课堂教学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读出抒情散文的“抒情味”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