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式健康教育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7-07-17胡华丽徐赛珠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

胡华丽 徐赛珠

[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阳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降低、BT评分明显升高(P<0.05),领悟社会支持系统评价3项支持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增加个体满意度。

[关键词]反馈式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D3-0240-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03.30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性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也是脑卒中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PSD发病率高达50%左右,不仅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PSD可带来多种不良后果,包括削弱康复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等,是制约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Teach-back教育法(反馈式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让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护理人员提供的信息,然后护理人员进行反复核实和澄清,最后确保患者真正掌握。该方法的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将反馈式教育方法应用于PSD治疗护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确诊PSD患者60例。入组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及抑郁诊断标准;(2)能够独立回答问题;(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躯体疾病;(2)有明确的精神类疾病史者;(3)不能配合回答问题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予反馈式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由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恰当的语言、温和的态度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如疏导式、倾听式帮忙患者,缓解患者心理不适感,帮助患者摆脱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要是以解决患者现存的心理问题而采用干预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規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每周1~2次,每次20~30分钟,持续8周。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干预,患者出院后,主要采用电话干预。反馈式健康教育由神经内科医师、护理团队、心理医师、康复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执行。由神经内科主管患者的医师和责任护士召集进行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制定反馈式健康教育方案。患者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作为反馈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患者实施系统、全面、连续性的评估,获取患者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健康教育计划及方案。

反馈式健康教育方案共分三部分:(1)入院初期:责任护士完成患者基本资料、抑郁和认知功能评估工作,普及脑卒中及相关并发症等知识,取得评价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治疗阶段,多学科联合干预方法:向患者介绍心理干预治疗团队的成员,并告知其干预方案具体内容:①患者记录积极向上的日记;要求患者在每晚入睡前,采用笔述或者录音的方式记录当天自己认为进展顺利或者与前比较有进步的事情。责任护士认真阅读、聆听后,次日下午给予患者反馈,以鼓励和建议为主,注意沟通技巧,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为主导;②鼓励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优势:每周三下午举办一次病友聚会,聚会由责任护士负责安排,神经内科主管医师、康复师、心理师参与。有音乐会、轻松运动会、读书交流会等,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鼓励患者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克服身体的障碍,积极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由患者向团队人员反馈活动心得、收获以及对下次活动的建议;③促进患者充分认识到疾病的进程及预后,提前预警;多学科团队中,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卒中相关的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出现疾病相关的症状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这种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护士宣教相关知识后,由患者及家属进行复述,减少因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负性情绪。(3)适应阶段: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指导;提供有关书面信息,包括有关脑卒中发病率、典型症状、治愈情况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知识;针对目前国际上脑卒中研究的新进展,对患者进行简单易懂的宣教工作,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积极的指导,让患者积极参与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及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出院后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听取反馈、再评估、再宣教。

1.3评价方法:干预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患者抑郁程度、生活功能等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抑郁程度HAMD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D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2。

2.2ADL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8周后两组ADL评分均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2。

2.3PSS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8周后两组PSSS评分均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SS评分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脑卒中的发生使患者躯体功能丧失,脑卒中后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初期角色难以转变,患者容易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反馈式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及时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常规心理护理、反馈式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PSD均有好转,且生活能力、社会回归能力等均有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以往的心理干预措施是以健康教育为主导,讲课模式为主,对被教育者灌输知识,缺乏交流和信息反馈,往往导致宣教效果欠佳。以往大多数的研究多在关注患者的消极心理,将消除负性情绪作为研究目的,对激发患者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患者对疾病的适应程度。本研究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动态的评估、不断改进治疗方案,使干预方法更有针对性、个体化。反馈式健康教育除了需要护士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为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反馈问题,提供延伸服务,护士需要不断提高和拓展自我理论和业务水平,加强管理能力,这也有利于促进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研究通过反馈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多样、动态的心理干预,强调干预方式的个体化,有效地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普及了脑卒中健康知识,为临床开展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提供了新的策略。

反馈式健康教育是一种实用性强的健康教育方法,无需额外的成本,但由于临床护士工作繁重、人员配备不足且需多学科团队合作,为全面开展实施反馈式心理干预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如何节员、节省时间,如何更好地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下的反馈式健康教育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主体培训研究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