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2017-07-17杨爱玲
杨爱玲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又处处离不开语文,所以说语文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应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生活,努力发掘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同时,我们还应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毫无疑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给高中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明路”,它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将社会生活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让高中语文教学走进生产与生活实际,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进行有效衔接,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社会、感受生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全的发展。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阐述了自己的做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更新,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丰富,且十分精彩。如电影和电视剧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内容精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课外的精彩“搬”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祝福》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白杨主演的电影视频,让学生欣赏,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时的精妙之处;又如在教学“唐诗宋词”时,笔者让学生观看诗词朗诵大会,倾听名家的朗诵,利用艺术家精彩且有感情的朗诵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朗诵,并在朗诵中领悟中华诗词的魅力与韵味;再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时,笔者组织学生排演话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话剧,并用表演的方式去领略话剧的魅力……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
1.导人语的生活化
导入语是新课引入的关键,精彩的导入语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中。如今的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教师可以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课堂导入,如用他们喜欢的歌曲导入、优美的诗句导入,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导入。
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一中《今生今世的证据》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诗句,利用诗句导入新课。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之后,笔者提出问题,引入新得:“这几句诗中的景物梅、草、青山、莺声,都是羁旅游子魂牵梦萦之物,为何人们在远离故乡之后,仍然对这些普通而又平凡的家乡事物念念不忘呢?这些景物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细小而又让人难以忘怀的事物?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让我们学习课文《今生今世的证据》后再来解答。”
2.提問语言的生活化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但是,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首先,紧扣文章的关键;其次,词汇生动、丰富;最后,问题要风趣简洁。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关注现实生活,提升教学效率。
3.课尾总结的生活化
课尾的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课尾总结,将有助于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有效实现教学活动过程的衔接,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语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生活资源,将生活中有价值的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