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2017-07-17陈妙娴吴国良卢雪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尿激酶血液透析

陈妙娴 吴国良 卢雪鸿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25例血液透析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内瘘局部注射尿激酶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中溶栓成功23例, 失败2例, 溶栓成功率为92%。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在对患者进行5个月的随访中, 第1个月患者内瘘通畅21例, 通畅率为84%;第2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9例, 通畅率为76%;第3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8例, 通畅率为72%;第4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7例, 通畅率为68%;第5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6例, 通畅率为64%。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压水平有所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安全可靠且有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 尿激酶;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64

动静脉内瘘术是血管吻合的一种小手术, 将靠近前臂的手腕部位的动脉以及邻近的静脉进行缝合, 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 从而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1]。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 并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动静脉内瘘血栓是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动静脉内瘘失败而造成的, 既往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进行开刀取栓, 或进行再次造瘘。在开刀取栓的过程中会损害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 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2]。近年来, 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逐渐替代了手术取栓的方法。本文采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溶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2016年血液透析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2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14例, 女11例, 年龄32~59岁, 平均年龄(48.61±4.33)岁。透析时间6~88个月, 平均透析时间(34.21±18.41)个月。患者内瘘使用时间1~50个月, 平均内瘘使用时间(17.28±12.16)个月。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纳入标准:排除有出血现象的患者以及活动性肝病和严重高血压的患者;患者签署溶栓治疗同意书。

1. 2 治疗方法 首先选择穿刺点, 以内瘘血栓形成处大约距离2 cm的近心端动脉为标准, 采用10 ml注射器抽取溶有尿激酶50万U的生理盐水10 ml, 针尖穿刺血栓处, 发现动脉搏动性回血后再将尿激酶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缓慢注入, 使药物能够随着动脉血流冲击与血栓进行充分地接触, 注入时要观察有无杂音出现的情况。30 min后如果未有杂音出现情况的患者, 要选择血栓形成处大约2 cm的静脉近心端进行穿刺, 针尖仍穿刺血栓处, 注射时使用尿激酶50万U与100 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静脉滴注, 并于30 min静脉滴注完毕。经过以上治疗仍未出现再通情况的患者在24 h以后再次进行以上治疗。连续进行3 d上述治疗内瘘仍然不能够再通的患者要接受手术取栓或者是重新造瘘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对尿激酶的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出血倾向或者是过敏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为了能够对血栓形成的发生进行有效地预防, 要进行有计划的穿刺, 动脉穿刺点至少距离吻合口3 cm, 并且要尽量避免定点反复穿刺从而导致局部血管瘤。透析结束后与穿刺点进行压迫 5~20 min, 压力要适度。要对干体重进行正确的设置。在出院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 透析间期要控制体重的增加, 防止超滤过多, 由于超滤过多会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 血压下降, 使吻合口的血流量降低, 导致内瘘吻合口血栓的产生。患者出院之后指导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听诊内瘘杂音, 每日进行扪测震颠1~2 次, 如果发现杂音、震颤等情况减弱或消失, 表示形成了血栓, 应立刻带患者到医院就诊, 以免延误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对所有患者进行5个月随访。

1. 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患者中溶栓成功率进行统计, 并对患者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压水平进行检测, 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束治疗后, 采用超声对患者的内瘘处进行检查, 如果患者内瘘处出现明显的杂音, 或者有没有较大的杂音但患者内瘘处的血流量<150 ml/min时都表示患者的溶栓失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溶栓成功23例, 失败2例, 溶栓成功率为92%。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在对患者进行5个月的随访中, 第1个月患者内瘘通畅21例, 通畅率为84%;第2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9例, 通畅率为76%;第3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8例, 通畅率为72%;第4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7例, 通畅率为68%;第5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6例, 通畅率为64%。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压水平有所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作为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而内瘘血栓的形成能够使其失去效果[3-9]。既往临床上进行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大多是进行外科切开取栓或者是重新制作内瘘, 这种发法不仅对患者的创伤大, 而且会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目前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是首要的治疗方法[10]。尿激酶是从人尿中分离出来的, 或者通过人肾组织培养获得的一种酶蛋白, 尿激酶能够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能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原成纤溶酶, 从而溶解血栓[11]。尿激酶溶栓能力很强, 效果很好, 使用方便, 价钱便宜, 是当前治疗血栓最有效, 最主要的药物之一[12]。

本文通过对25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溶栓成功23例, 失败2例, 溶栓成功率为9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在对患者进行5个月的随访中, 第1个月患者内瘘通畅21例, 通畅率为84%;第2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9例,

通畅率为76%;第3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8例, 通畅率为72%;第4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7例, 通畅率为68%;第5个月患者内瘘通畅16例, 通畅率为64%。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压水平有所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采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进行溶栓能够达到很好的疗效, 且效果持续时间长, 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安全可靠且有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戎殳, 叶朝阳, 陈静, 等.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形成.中国血液净化, 2003, 2(9):476-478.

[2] 尹燕方.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5):515-516.

[3] 林劲, 吴明, 李新明, 等.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中国基层医药, 2003, 10(3):225-226.

[4] 曲正平, 孙敏, 王晶, 等.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抢救护理体会. 母婴世界, 2015(20):82-83.

[5] 叶君红, 熊慧, 肖秋金, 等. 人工压力冲击法对改善动静脉内瘘非血栓性狭窄的效果探讨. 中国血液净化, 2015, 14(7):435-436.

[6] 万梓鸣. 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治療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6):1548-1549.

[7] 张癑. 浅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形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3Z):92.

[8] 武雪媛, 冯婉娟, 蒋慧云, 等. 扣眼穿刺在血透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与护理. 饮食保健, 2015, 2(11):155-157.

[9] 吴宏. 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 医药前沿, 2016, 6(31):187-188.

[10] 陶宏炜, 郭恩覃.尿激酶原选择性溶解血栓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0, 16(2):96.

[11] 米旭华, 唐万欣, 付平, 等.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国血液净化, 2009, 8(7):365-468.

[12] 酉丽红.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 31(2):203-205.

[收稿日期:2017-03-30]

猜你喜欢

尿激酶血液透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穿刺引流术中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