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诗歌孪生的诗人

2017-07-17烟龙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诗人

摘 要:文章以我国哈萨克族作家、文学翻译家哈依夏·塔巴热克所翻译的哈萨克斯坦当代著名诗人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的诗集《远飞的大雁》为研究对象来认识与了解哈萨克诗人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穆哈哈里诗歌朗朗上口,如歌谣般美丽押韵,比喻诙谐形象,趣味盎然,想象新奇大胆,风格柔韧,内容丰富,富有民族风情,浅显朴素的语言中又不乏辨思和哲理。纵观诗人穆哈哈里《远飞的大雁》全篇一百七十首诗,有的描写诗人对诗歌的热爱追寻,也有写对祖国、对亲人真挚奔放的感情,也有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文章通过对其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归纳来走近与认识这个与诗歌孪生的诗人——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

关键词: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 《远飞的大雁》 哈萨克诗歌 诗人

一、引言

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1931-1976)哈萨克族,抒情诗人,出生在哈萨克阿拉木图州纳仁霍勒县黑沼泽村。1941年12月,在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刚满十岁的穆哈哈里与祖母、母亲、还有乡亲们一起将自己亲爱的父亲送上了卫国战争战火纷飞的战场,后来,父亲战死于疆场。为了生计,他高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当过乡苏维埃的秘书,做过共青团的工作,当过教师、播音员,后来又在全国作协工作过。他的诗歌既继承了民族浪漫主义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当代其他各个优秀民族的文化精华,浅显的语言中却充满着或高深或思辨的哲理。1976年因病去世。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全国作协出版了他的十四卷本诗集,1999年诗集《嘱托》获得国家文学奖。国家在他生活过的纳仁霍勒县建造了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纪念馆。穆哈哈里不仅在哈萨克族人中家喻户晓,他的诗歌也已经被翻译成了许多国家的文字出版,许多诗歌被谱写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

二、穆哈哈里与他的诗歌

中国古代汉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说,“风格即人格”,而当代波兰现象学美学文艺理论家茵加登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观点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可能是以作者很明确的体驗为条件的。作品的总的构建和它各种属性的形成也可能有赖于其作者的心理属性和才能,决定于他思想的类型和智慧。在这种情况下,作品也可能或明显或不明显地带有作者个性的痕迹。照这个意思,它就‘表现了作者的个性。”哈萨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明主主义诗人阿拜的诗歌理论中提出“诗人的人格是诗歌思想价值之根本所在,远离功利,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样才能维护诗歌的尊严。”古今中外此种种足可见以作品观人的观点自有其道理与意义。本文所探讨的诗人穆哈哈里的诗歌无疑与他的同族前辈阿拜的诗歌理论一致。从这里,我们可由“诗格”见“人格”。

对于大部分诗歌,我们需要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来入手去理解分析诗人及讨论的文本,即我国古代先贤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而对于现在我们讨论的这个为诗歌而生的哈萨克诗人,他能让素未谋面的读者从他的诗歌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想去了解这个人,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状态,了解他对大自然、对祖国、对黑沼泽、对他的阿吾勒所怀有的感情和他那宽广的胸襟与个人魅力。他的诗歌就让我们这样慢慢的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豪情爽朗、从容不迫、个性鲜明的诗人形象。同时我们又从他的诗歌中,汲取不少生活的道理。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他对民族的命运,对祖国前途的思考与忧虑,也可以看到一个已经成熟了的诗人是如何荣辱不惊地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的。

通过作品《远飞的大雁》,可观其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

(一)诗人的家国情怀

1.诗人笔下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亲近。他写了不少表达对生活的歌颂,对亲人,对诗人所生活的阿吾勒,对祖国草原山川的热爱。如在《我是大山的儿子》《草原上成群的骆驼》中表达他对山川草原的喜爱;《迷人的春天》中写他对生活的美好的描写与热爱;《冬日旅途》是那样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歌唱生活》四季是这样的美丽,家国于他,不管是先进还是落后,优越还是残酷,同样深深的热爱着:

让我呼吸故乡清新纯洁的空气,

让我清洁心肺,还有斑驳污渍的灵魂。

面对严寒,我不会掩面逃避,

让严寒来惩罚我吧,折磨我吧。

……

啊,暴风雪来吧!掀起来吧!

钻进我的身体,钻进我的内心,

啊,我的人儿,如果热爱故乡,

那么首先就该怀念她的严冬。

——《故乡的严冬》

全诗写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并道出诗人对自己内心干净、灵魂纯洁的要求,他让自己远离奸诈、肮脏,保持良心、坚贞和忠诚这些美好的品德。

他爱故乡,热爱着故乡的一切,不管家乡多么困苦,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他的爱都能经受得住考验。诗人更绝妙的能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

你浓密的秀发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散发着阳光,热风和荒漠的芬芳。

亲爱的人儿,让我亲吻你的秀发,

看一看能否让我记起梦中的原野。

……

我没有暗示你给予我一些馈赠,

我早已是一个落入爱情桎梏中的人。

我只是想亲吻故乡辽远的土地,

亲爱的,让我亲吻,亲吻你的秀发。

——《姑娘的秀发》

对故乡的思念,似乎也是诗人生活的一个常态。在先进辉煌的大城市,在病房被病痛折磨中的诗人还保留着他那不变的草原情怀,深深思念着他的故乡黑沼泽。如《请原谅我,城市》

没有什么灾难,

没有灾难,我也因疲倦生病了。

故乡那缕缕青烟,

是否能将我治愈?

仁慈的城市,

请原谅我,我如何是好?

让我躺在故乡大山的怀抱之中。

请原谅我,

我思念自己青青的草原。

2.他不但爱家乡,也热爱养育自己的哈萨克民族。且看《先辈们,感谢你们》:

在忧伤的时刻,我寻觅着你,

寻觅着,崇拜着你留下的历史传说,

我在困惑中再生,幡然悔悟。

今天,我执笔用亲爱的母语,

书写整个民族的历史。

3.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与怀念则常常是巧妙地借生活片段来写。想念父亲的时候,却不小心惹得祖父也红了眼。

你说呀,爷爷,是否念过我的父亲?

你是否曾经为他讲述人生哲理?

噢,爷爷,你这算什么?这不行,

你怎么能允许自己老泪纵横!

你别让我看见泪水,我不会怯懦,

父亲死了,还有我,犯什么愁!

也让我像父亲那样吸一撮鼻烟,

拿来吧,你的鼻烟确实不错。

生活处处都可以是诗,诗也确是诗人穆哈哈里的生活。一块洁白的盖头,都不禁想念自己亲爱的祖母。

祖母,你依然与我在一起,

我从来就不认为你已仙逝,

每当我看见那些戴着洁白盖头的老太太,

我就在洁白盖头下找寻你。

(二)诗人写作中的生活哲理

哈萨克谚语有云:骏马与诗歌是哈萨克民族的一双翅膀。这一特性在诗人穆哈哈里身上当然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穆哈哈里在哈萨克民族中被称为——与诗歌孪生的诗人。其有诗名曰《我与诗歌孪生》:

诗歌将与我一起度过一生,

我不停顿地编织地毯捡拾鲜花。

我会变成朵朵白云落在山巅,

我会变成天空俯视茫茫大地,

诗歌将与我一起度过一生。

……

我将燃烧,否则我死不瞑目,

还没有成为雨水落下,我怎么能变得阴沉?

只要语言尚在,心脏还在跳动就不罢手,

诗歌就这样与我度过一生。

不少篇章都透露出诗人对诗歌的极度热爱。若说诗歌是内扎米笔下“像一片晨光把寰宇映照”的明月仙子雷莉,那么诗人穆哈哈里就绝对可以是“一只蜡烛把自己燃烧”般的火焰麦吉侬。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他。上节讲到他在对诗歌的追寻中,对祖国山河,广袤世界,家乡人民的热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谁又否认不是这壮丽的大自然、阿吾勒的人民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呢?诗人因此也有着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角落》)。他的诗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日常琐事都有提到,可以说诗人在用一生来追寻着诗歌,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地作诗。诗人也有着他自己的一套原则——拒绝落入歌功颂德之俗套,并为此呈现出深深的担忧:

我们这是怎么了?

诗歌为什么变得如此廉价?

没有祝福言辞,仿佛就不过瘾。

没有什么大碍,

让那众多的诗歌工厂停工吧!

它们生产出的廉价诗歌成堆。

诗人的言辞曾经比黄金还要珍贵,

如今为何变得如此廉价,兄弟们?

但愿我们不要变成巫师吧,

不论是谁都会写给他符咒。

——《拒绝媚俗》

穆哈哈里对诗歌的一腔热忱和追寻终使他有了不小的名气。但是这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变,捉襟见肘的日子照旧。从整个诗集中能看出诗人数次被病魔缠身,被困病房,这使他生活更加拮据。真正的诗人、伟大的诗人怎么能不歌唱,即便是重病卧床,诗人也不会停止思考,他也一定会吐露自己的肺腑之言。1976年,他在住院治疗期间,有时一天竟能写出6、7首诗。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计约两万多行。比如《致医生》《不,医生!》《致监测仪》等。

诗人对病魔痛恨,对病房痛恨,令他更加害怕的是被疾病缠绕的身体,怕被夺走青春就让他丢失了对诗歌创作的灵感——作诗,本就不易。在《我的目的》《他们哪儿会知道》《诗歌的旅途》中,诗人写出学诗的艰难,需要激情,需要实践。《诗人的坚毅》中,表达诗人身体可以腐朽,诗歌却能永垂的观念。

当然不只有聞者伤心之事,诗人的生活也是趣意盎然。在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暴跳如雷》有这样有趣的生活片段的描写:

对我的小驼羔来说,自由第一

孩子的妈,松开她吧,让嫩柳自由地成长,

让她自由地呼吸,沐浴阳光。

你瞧,她在挣扎,她想起身,

那颗小小的心灵在坚定地抗拒。

历经世事沧桑的诗人,对早夭的女儿思念写下了不少诗章——《致玛依古丽》《再致玛依古丽》《三致玛依古丽》,对于死亡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似乎“死”对于哈萨克民族来说从来都是从容不迫的。哈依夏·塔巴热克中篇小说《魂在人间》中这样写到:“命中注定的死期”,是必然要降临的日子,无须害怕或者慌张,体现出哈萨克人民开朗、无畏和豁达的民族特性。在《别叹气》。《随缘》中,显现诗人洒脱、随性的心。《面对命运》是不屈服。《墓志铭》诗人的热情好客,曾经安详的生活,诗人的家庭成员,诗人的故乡,生活过的地方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生活不止有诗意和远方,诗人爱着存在的一切,无论阴晴圆缺,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穆哈哈里不止一次的表达这样的观点。

“我度过了幽黑的夜晚,才迎来灿烂的黎明。如果没有幽幽的黑色,我无法悟出洁白的真谛”(《黑色的魅力》),即使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他欣慰地看待和谐美好的东西。

诗人对自己皱纹的看法也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他可以很诗意化的说,“那不是皱纹,这些横七竖八的印记,是你飞走后留在心间的悲伤。”“我的皱纹确实已经多了起来,你要嬉笑我有什么办法,由你去吧!我的夏天已经离我渐渐远去,我的美人,你该接受慷慨的秋天。”“不要赐予我满满当当的幸福,我会自由自在地亲吻它然后厌倦。”

诗人穆哈哈里的诗歌无疑是很优秀也不乏诙谐有趣成分的,如《致艾布德勒达》:

你不安地拄着拐杖坐在那里,

恰似暴怒的俄罗斯格罗兹尼皇帝。

你说起话来,

犹如狂暴吼叫的一峰公驼,

犹如受伤的战士一瘸一拐,

你任何时候都忙得不可开交,

你总是在与诗歌中的虚伪拼搏。

《四十年代的摇篮曲》《请你记住我》《赤脚姑娘》等读起来都是如歌谣般的生动。《忍耐,继续忍耐》俨然一励志歌曲!

在笔者看来,《我爱你》《我的小太阳》《深深的思念》等都是能够让读者竞相传诵并深深陶醉其中的经典诗歌。

(三)诗人对女性由衷的赞美

一个优秀的诗人是一个能敏锐的感知万物的人,能感受周围的一切并以诗人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欣赏。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自古就有,而诗人能够把女性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上来由衷地尊重、赞美、歌颂、欣赏她们,并感谢她们对社会对祖国做出的贡献。

你们每个人都变得如此美丽动人,就算有人厌烦,你也不会放弃,就算有人爱你,你也不会过去。都说女人比男人要多,哎呀,哎呀,女人再多也无妨。女人是一种美丽,是一种美丽,对我们来说,美丽永远不嫌多。(《女人们》)

三、结语

如他所期盼的那样,他的诗歌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出版,许多诗歌也被谱写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流传至今,在哈萨克人的集会上、婚礼上,在田野、在山区、在牧场、在教室,朗诵他的诗歌,成为了一道永恒而又亮丽的风景线。这毫无疑问为哈萨克诗坛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亮色。

这就是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一个激情彭拜,拥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坦荡博爱,关心环境,身体孱弱却又用生命才书写诗歌的优秀诗人!

感谢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穆哈哈里·玛哈泰耶夫.远飞的大雁[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

[2]张振辉.罗曼·英加登:作者、读者与作品的关系[J].文艺报,2012-6-13.

(烟龙妹 新疆伊宁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835000)

猜你喜欢

诗人
我不是诗人
大诗人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最帅的诗人
澳大利亚最有名的诗人是谁
“诗人”老爸
“诗人”老爸姜超
愤怒
谎言
贾岛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