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
2017-07-17刘享亨闫作惠
刘享亨 闫作惠
【摘要】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 对血压晨峰现象的控制作用。方法 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4例。两组均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其中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 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后3~4、7~8、15~16、30~31 d是否出现血压晨峰现象,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血糖值未有明显波动, 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治疗后第3~4、7~8、15~16、30~31 天的血压晨峰已控制例数分别为7、18、30、46例, 对照组分别为6、15、19、25例。
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4天与第7~8天血压晨峰已控制例数均高于对照组,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0.393, P>0.05);治疗后第15~16天与第30~31天,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已控制例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0、18.130, 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控制良好。
【关键词】 氨氯地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压晨峰;心脑血管疾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ntrol effect by amlodipine besylate o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8 admitted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melbine combined with saxagliptin for blood glucose control.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mlodipine besylate for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ifedipin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for treatment. Occurrence of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was monitored in 3~4, 7~8, 15~16, 30~31 d after treatment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showed 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standard range without obvious chang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7, 18, 30, 46 cases
with controlled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3~4, 7~8, 15~16, 30~31 d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respectively 6, 15, 19, 25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oth more cases with controlled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3~4 and 7~8 d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0.087, 0.393, P>0.05). In 15~16 and 30~31 d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ore cases with controlled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520, 18.130, P<0.05). Conclusion Amlodipine besylate shows excellent control effect o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patients.
【Key words】 Amlodipine;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高血壓是一种严重危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的最常见的慢性病。临床研究发现, 未接受有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清晨时, 其收缩压可急剧升高14~50 mm Hg(1 mm Hg=0.133 kPa), 这种清晨血压骤然升高的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峰”现象[1]。有学者认为, 患者由于血压晨峰现象, 特别容易在清晨促发脑卒中、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4]。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 若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及高血压, 则加大了对血压的控制难度, 同时更是增加了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5]。作者于临床工作中发现,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控制较好, 现结合相关患者的诊治资料, 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存在血压晨峰现象的108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人糖化血红蛋白(GHbA1c)< 8%, 及2010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6]。患者血压晨峰的测定:患者起床后2 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收缩压最低值(取夜间血压最低值以及其前后2次所侧血压值, 共3次夜间收缩压的平均值), 若该差值>35 mm Hg, 则表明患者存在血压晨峰现象[1]。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血糖未控制平稳、饮食控制等依从性不佳者;③糖尿病导致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者;④患者长期严重失眠、焦虑者;⑤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器官病变者。所有患者入选时, 均未服用降压药或已停用1周以上、均有明显的血压晨峰现象, 且血糖控制良好, 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血压晨峰值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治療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给予积极的饮食控制、科学运动、健康教育, 并根据患者既往的血糖控制情况, 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控制血糖。所有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后, 观察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用药时间段为晚20:00时;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用药时间段为早8:00时及晚20:00时, 早晚各服用1次。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密切观察其血糖是否平稳, 记录其血压晨峰现象的改善情况。其中血压监测采用24 h动态测量, 均取卧位血压, 于6~22时每隔30 min测量1次,
22时~次日6时每隔60 min测量1次。分别于患者行降压治疗后的3~4、7~8、15~16、30~31 d行血压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 若连续2 d均未监测到明显的血压晨峰现象, 可认定为已得到良好控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血糖值未有明显波动, 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治疗后第3~4、7~8、15~16、30~31 天的血压晨峰已控制例数分别为7、18、30、46例, 对照组分别为6、15、19、25例。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4天与第7~8天血压晨峰已控制例数均高于对照组,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0.393, P>0.05);治疗后第15~16天与第30~31天,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已控制例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0、18.130, P<0.05)。见表2。
3 讨论
3. 1 血压晨峰现象控制的意义 有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 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左右[7]。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种疾病, 将明显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几率[8]。而且有学者研究发现, 若患者伴有血压晨峰现象, 同样会明显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心源性卒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9-12]。报道指出, 血压晨峰现象与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 约有29%的心源性猝死和40%左右的心肌梗死均发生在血压晨峰的时间段, 且在此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比其他时间段高3~4倍[3, 4]。因此, 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如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良好地改善其血压晨峰现象, 对于减少引起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预后, 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2 本研究的干扰因素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 其控制血压的重要前提是良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本研究中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运用同样的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方案控制血糖, 两组在整个血压晨峰现象的治疗干预阶段, 血糖值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无明显波动情况。由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案完全相同, 且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故血糖异常或血糖控制药物方面的因素对研究的干扰性可以忽略不计。两组患者在入选研究时, 均未服用降压药或已停用1周以上, 故同样可以排除以前曾服用的降压药物对研究的干扰。
在治疗过程中, 监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时, 为了避免一过性、偶然性的晨峰血压波动变化对结果观察的影响, 本研究制定了以下评估标准:连续2 d均未监测到明显的血压晨峰现象, 方可认定为已得到良好控制。
3. 3 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 观察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患者睡前口服1片;而对照组则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分别于早晚各服用1片。两组患者在血压晨峰现象的控制方面进行比较, 在前1周,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晨峰现象控制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缓释片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控制方面, 在早期均无明显改善, 其疗效相近。但在2周后, 观察组于第15~16天和第30~31天的已控制例数分别为30、46例, 而对照组仅为19、25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2周后,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控制效果开始逐渐显现优势,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效果越趋明显;相反, 硝苯地平缓释片未表现出类似的效果, 仅与前2周结果相近。
关于本研究所采用的两种降压药物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有影响, Jeffers等[13]通过综述和对38个临床研究所做的Meta分析发现, 在治疗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时,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其他降压药相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也无不良影响。同样日本学者[14]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中也发现,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患者血糖等方面并无不良影响。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 为了评估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疗效, 李明初[15]对168例该类患者分别给予两种药物的分组治疗, 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 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 两种药物在降压方面疗效较为接近;但本研究针对两种药物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控制效果比较中发现,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血压晨峰的控制方面尚存在不足, 在减少血压晨峰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率方面, 并不具备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优势。
综上所述, 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一种强效、长效、平稳的降压药, 在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上有明显优势, 同时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 可能存在统计学上的不足, 有待于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裴志勇, 姚依群. 血压晨峰现象的研究现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7):767-769.
[2] Li Y, Thijs L, Hansen TW, et al. International database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vestigators: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5645 subjectsform 8 populations. Hypertension, 2010, 55(4):1040-1048.
[3] Yano Y, Kario K.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2012, 14(3):219-227.
[4] Shimizu M, Ishikawa J, Yano Y,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 low-grade inflammation on silent cerebral infarct and clinical stroke events. Atherosclerosis, 2011, 219(1):316-321.
[5] 劉晓洁, 孟巍, 齐连芬, 等.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的变化.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4):57-59.
[6] 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7):579-616.
[7] 俞菊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江西医药, 2013, 48(7):650-653.
[8] Chen G, Mcalister FA, Walker RL, et al.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framingham participants with diabetes: the importance of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11, 57(5):891-897.
[9] 陈永东. 血压晨峰现象及治疗概况. 右江医学, 2010, 38(2): 212-214.
[10] 谢良地, 彭峰. 如何处置老年清晨高血压患者. 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 2012(11):47-48.
[11] 许志浩. 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达标情况的调查研究及其评价. 南方医科大学, 2014.
[12] 陈连江. 血压晨峰现象的研究进展. 医学信息, 2013, 11(24):660-661.
[13] Jeffers BW, Robbins J, Bhambri R,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icacy of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Concomitant Diabetes Mellitus and/or Renal Dysfun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Classes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 2015, 22(5):322.
[14] Baba S, Group JMS. Nifedipine and enalapril equally reduce the progression of nephropathy in hypertensive type 2 diabetics. Diabetes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2001, 54(3):191-201.
[15] 李明初.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3):52-53.
[收稿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