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2017-03-03贾振岭李炜张欣崔敬
贾振岭+李炜+张欣+崔敬
【摘要】目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如年龄、遗传病史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影响较为明显,可干预因素高血压、心脏病、酗酒等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影响明显。结论 心脑血管发病的因素包括许多,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得以降低,并达到改善预后的目标。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方法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3..02
心脑血管疾病又被称之为CVD,多见于老年群体,表现为因高血压、血液粘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未正常代谢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易引起较多并发症。若未能有效控制治疗,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在有效预防措施应用下,可帮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且达到改善疾病症状的目标。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6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2.1±3.5)岁,入院后检查发现,脑出血、脑梗死分别为78例、48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主要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因素。其中可干预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酗酒等,不可干预因素为性别、年龄与遗传病史。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与遗传病史,其中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发病率高于≤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遗传病史发病率高于无遗传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可干预危险因素分析
可干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心脏病、酗酒患者心脑血管发病几率较高,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3.1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为主,其中心血管疾病多表现为循环系统疾病,而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等,若未能及时控制治疗,很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看,主要为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可干预危险因素,对于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包含年龄、家族病史等。而可干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病、酗酒等易增加患病几率。有研究表明,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在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方面也将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但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实际预防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中,也可指导患者在吸烟上进行控制[1]。
3.2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①控制外界刺激因素,如患者起床时,应指导其保持缓慢、轻柔动作,防止有剧烈运动,可在小活动量动作后,逐步增加运动量。同时针对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患者,应指导其进行控制,可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标;②合理膳食,预防总可考虑增加膳食纤维,如新鲜水果、干豆类、粗杂粮或绿叶蔬菜等,再如大蒜、木耳、芹菜以及洋蔥等降脂类药物也可作为最佳食物选择。需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或有心脑血管征兆情况下,切忌选择高胆固醇、高脂肪酸等食物,降低食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此外,食物选择中鱼油也较为合适,大多研究表明采用口服鱼油方式,摄入700 mg/d,可帮助患者调节血脂功能[2];③有氧运动,可进行3~5次/周有氧运动,0.5 h/次,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减轻体重且降低血脂。但应注意,有氧运动应以个人情况为依据,对于中老年患者,可选择游泳、散布、保健操以及打太极拳等运动。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许多,需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此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几率、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秀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10(1):179-181.
[2] 唐瑞龙,匡 莉,刘梦颖,段晨阳.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18):25-26.
[3] 谭学君.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6(7):160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