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市家庭农场的发展机理与条件研究

2017-07-17傅许坚

价值工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制度变迁

傅许坚

摘要: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立足浙江省衢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实情,对衢州市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从发展机理和发展条件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认为衢州市应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结合全市“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大力开展家庭农场的发展。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 vicissitude and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it is to systematically card and analyze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in Quzhou, and points out that Quzhou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combines with the city's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family farm.

关键词:衢州家庭农场;制度变迁;发展机理条件

Key words: Quzhou family farm;institutional change;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condition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022-03

0 引言

浙江省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全市总面积8849.72平方公里,占全省内陆面积的8.7%,其中山地占49%,丘陵占36.4%,平原占14.6%,黄土丘陵资源相對丰富。从资源利用角度看,衢州市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土地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土地类型多样,但利用差异明显,山地丘陵多于平地;耕地比例少,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对于低丘缓坡为主要地貌特征的衢州市农业经济发展来说,面临着既要突破土地利用率低、成片成套性差的瓶颈,又要发挥土地的集约经济规模效应,走高效、现代化农业之路这一重大发展性问题。同时随着衢州市“四化同步”的推进,农村分工分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加速,农业生产经营者老龄化、生产兼业化趋势明显,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任务迫切。

1 衢州市家庭农场的发展机理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的发展受国情、制度供给、制度需求和市场环境等的多重影响,其产生过程可由以下机理来解释,如图1。

无论是一般农户还是家庭农场,都始终是更大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都在市场力量的制约下,与其他经济主体一起从事生产与交换,所不同的只是参与程度。在机遇与风险双重力量的作用下,“农户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连续的压力区间,它从承担风险并获得参与市场的好处,延伸到为生存而保留非市场的生产基础”。在双重作用下,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压力空间受到挤压,完全参与市场可以带来高回报,而非市场的农业生产行为不足以提供生计保障,从而使得农户保留非市场农业生产行为的基础逐步瓦解。在政府和市场等外界力量的推动下,家庭农户向家庭农场制度演变的动力将逐渐加大。不同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动力和背景存在差异化,对于衢州市来说,衢州市家庭农户向家庭农场演变有着良好的外部条件。

2 优越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2.1 农业资源条件优势明显

衢州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产橘大市、养猪大市、养蜂大市,是浙江省重要的粮食、食用菌、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2.83万人,有承包到户耕地面积130万亩,已流转土地面积5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3.8%;林地面积100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8.6万亩;2012年农业总产值13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14元。衢州市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农业气候资源多宜,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特色农产品众多,是“中国特产之乡”荟萃之地;生态环境良好,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源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5%,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省的两倍,且水质极好,有“浙江绿源”之称。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截至2013年末,全市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5个、特色精品园85个,其中通过省级验收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特色精品园18个;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6万亩,完成标准农田质量提升6万亩。多样化的土地资源、多宜性的气候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衢州市发展家庭农场条件优越、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2.2 现代农业基础良好

近年来,衢州市以农业“两区”建设和“一村一品”行动为抓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点、种养习惯,大力推进绿色特色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三带四中心五基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山区生态休闲农业、丘陵绿色无公害农业、盆地现代设施农业三类农业产业带层次清晰、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二是初步形成了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柑橘、粮食、竹木、畜禽生产四大中心,2012年全市柑橘面积53万亩,总产量66.7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1.01万亩,总产量79.69万吨;全市用材林面积455万亩,毛竹面积141万亩,是浙江省经济林、毛竹主产区之一;全市生猪出栏479.19万头,家禽出栏3273.42万只,是浙江省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三是初步形成了食用菌、瓜果蔬菜、蜂产品、茶叶、水产五大产业基地,特色明显。2012年,全市食用菌产量18.58万吨;蔬菜瓜果种植面积61.97万亩,产量104.79万吨;蜂蜜产量2.66万吨;茶叶种植面积21万亩,产量6847吨,开化是“中国龙顶茶之乡”;全市有鲟鱼、珍珠、龟鳖等特色水产养殖面积17.5万亩,总产值11.7亿元。2013年底,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20个,绿色食品65个,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农产品19个;注册登记出境柑橘果园47个,面积2.6万亩,年出口柑橘7.5万吨;有农业类浙江著名商标32个,浙江名牌农产品33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

2.3 新型主体稳步发展

2012年底,全市有种植大户1.11万户,其中种粮大户1879户、种粮面积24.87万亩;养殖大户1万户,其中养猪大户6928户、年出栏肉猪298.41万头;水产大户519户,经营面积15.2万亩;林业大户6700户,经营面积75万亩。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5014家(其中粮食合作社1281家、农机合作社101家、植保合作社553家、土肥合作社6家),合作社联结基地面积61.9万亩,合作社成员21.3万个,带动周边农户34万户。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45家。乡镇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综合农技服务站建设基本到位;农业信息化服务不断深化,农技110服务终端实现全覆盖;定期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基对接等活动,积极拓展农产品营销服务,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3.1 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自2013年中央1号文件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提出以来,省农业厅将衢州市列为全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试点市,要求衢州市充分利用起步较早的发展优势,着重就家庭农场的规范运行、激励保障、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全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有益经验。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将其列为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八大专项工作之一,并列入对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市人大组织了专项视察,市政协组织了专题协商,为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献计献策。

3.2 有效的制度供给

对于家庭农场的产生,制度上的供给主要来自政策的支持、发展经验的探索和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制度需求在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土地、劳动力和农业企业家管理才能等稀缺要素价格的变化,以及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等农业技术进步与分散型农业家庭经营之间的不匹配。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家庭经营制度是家庭农场产生的制度基础。

从农户经营角度来说,家庭经营制度变迁的内生性需求在于制度环境、政策支持和农业理论等制度供给推动下,技术进步和稀缺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的农户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专业化分工扩大。外生性推动力量在于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普及等构成制度的变迁。

自2013年1月以来,衢州市先后出台了《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的意见》、《衢州市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办法》、《衢州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认定办法》、《衢州市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衢州市农业局关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合的组合政策,涉及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用工、用地、信贷、农业经营风险、农业技术扶持、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等方面和领域,政策的支持保障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同时,各个县市区还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农业经济内在发展要素影响力的改变、政府政策和制度的推动以及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共同促进了家庭农场在衢州的发展。

4 结束语

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家庭经营到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家庭组织化经营的转变,是一个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化变迁的过程,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经环节。随着衢州市“四化同步”的推进,农村分工分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加速,农业生产经营者老龄化、生产兼业化趋势明显,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衢州市向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赵鲲,赵海,杨凯波.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5(02).

[2]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個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01).

[3]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7).

猜你喜欢

制度变迁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制度的解构与建构路径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研究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