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7-07-16罗磊

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罗磊

摘 要: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研究视角,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必要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应用型人才职业特质,认为主要有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心理特质为其主要的职业特质标准。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应用型人才职业标准制订、校企合作的载体选择和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等措施来构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此来提升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率,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应用型人才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职业教育开始向德国等西方职业教育学习,逐步开始向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转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也开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其中校企合作模式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在于:①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②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③实现产学合作。因此,在我国职业教育化中实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其必要性。

1.构建人才流通渠道

高校专业设置往往与行业相关联,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行业职业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在其中构建良好的人才输送的渠道。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高校人才转化为应用性行业人才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进行人才职业化的成本。对于学生而言,校企合作能让其更早的接触行业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建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前做好向职业化转变的准备。

2.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是行业和高校进行良性的信息互动。其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行业职业发展的预期和前景,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准备的行业人才标准。从很大程度上将行业标准转化为高校的职业教育标准,即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更能让高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校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传统行业不断转型过程中,传统的职业教育更应该进行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有效的培养符合行业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中的关键内容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包括:人才培养合作、师资队伍培养合作和科研项目合作等。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为高等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合作主要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和人才输送。师资队伍培养,校企合作能实现行业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各种类型的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交流能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成长,尤其是让行业师资进入高等院校充实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的合作,促进横向和纵向课题的成果转化。

二、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特质

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特质更多的需要和行业职业发展相适应,通过对职业教育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应用型人才中的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应用型职业心理特质占据了整个职业素质中的较大比重。

1.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是衡量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践能力一般包括了:①专业实践能力;②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主要考察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有效的将这些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应用。但是这些都需要一般实践能力作为补充,例如应用型人才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等,这些的综合能力维度共同构成了其实践综合能力。实践综合能力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大大缩短了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化过程,降低人才的培育成本。

2.领导能力

领导特质是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指标。其区别于研究型的人才,更侧重应用型人才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在进入行业后,面对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需要组织人力、财力和各种资源进行企业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过程。协调能力是在组织能力的基础上,对企业各个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流程进行协调管理和协同生产的能力。这两个能力特质能有效的为应用型人才适应行业岗位提供有力保障。

3.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心理特质

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心理是对其进行职业化的重要保障,是伴随其职业发展的全部。高等教育中就应该融入相应的职业心理特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职业心理特质包括学生一般职业道德培养和专业的职业心理特质培养等。一般的职业道德需要与行业职业道德培养进行融合,将行业的职业道德提前整合在校园文化中。专业职业心理特质能有效帮助应用型人才进行职业心理调试,以更好的職业适应能力投身职业发展中。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制订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未基于校企合作构建相应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主要通过基于专业教育的工学交替来完成。这在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显得尤为局限,尤其是限制了学生进行行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首先需要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标准。

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载体选择

工学交替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应该构建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行业企业的发展中去。例如进行创业园的开设,让更多的行业企业进驻开发相应的行业实践项目。在行业企业中设置行业实训基地和见习基地等,参与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和行业的结构型转变趋势等。

3.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进行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构建相应的职业教育新模式,需要和行业进行人才输送渠道的构建,需要和行业进行师资队伍的共建,需要和行业进行职业技能的相互认定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行业实践的课程和行业时间的教学比重,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行业,在实践中形成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特质。

参考文献:

[1]刘书瀚,白玲.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8.

[2]李定清,何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