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劝慰伤心的人
2017-07-16李则宣黄任之
李则宣+黄任之
卢老太轻信医托发放的虚假医药广告,花了好几千元,购买了一堆所谓的“神药”。等发现上当时,骗子早就跑得无影无踪。想到被骗的钱相当于自己将近半年的退休金,卢老太又急又气,一下子病倒了。每天她都躺在床上长吁短叹地抹眼泪,亲友都十分担心,轮番上来劝说。有人温言软语地要卢老太别哭了,要当心身子;有人帮卢老太分析问题,告诉她应该马上到派出所或工商局报案;有人埋怨卢老太脑子太单纯了,连骗子的伎俩都看不穿;还有人指责卢老太早不听子女劝告……一番车轮战下来,卢老太的心更乱了,她感觉亲友没一个人能理解自己,他们根本不在意自己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特别伤心和痛苦的心理困境,特别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劝慰。当我们向别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后,如得不到期望中的理解和共情,反而遭遇到许多质疑、抱怨、责骂或羞辱,受伤的内心没有得到温情地缝合,被拉开得更深,经历“二次创伤”。
在多次“二次创伤”之后,很多人默默地放弃了向他人寻求心理抚慰的想法,大都躲起来自我疗伤。即使目睹他人的悲伤后,也会视而不见,无形中传递了更多的冷漠,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疏离。
其实,劝慰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其技术要点如下:
首先,认真倾听对方的烦恼。
劝慰别人,很多人觉得是用自己的伶牙俐齿和正确的逻辑去打败对方。这其实是误解,错把劝慰看成了辩论。劝慰别人,最重要的是聆听,聆听就要全盘接受对方,无论你在内心是否认可对方的苦恼。
倾听时,脸上挂着关切,眼里充满和善,身子微微前倾,安静地听对方诉说。不时点点头,嘴里发出简短的句子“哦!”“是这样!”“后来呢?”即使对方因为情绪激动而显得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或者前后矛盾,也不必马上质疑。聆听时,劝慰者要带着共情去体验对方的感受和情绪,让失意人觉得自己被陪伴,得到尊重和温暖,因而敢于敞开心扉,一吐为快。
其次,要带着好奇心去接纳对方的价值观。
有些劝慰者擅长倾听,能够打开对方的心理之门,但他们无法做到理解和接纳对方,原因在于他们很难跳出自己稳固的价值观,没有形成弹性而多元的价值观体系。所以在安慰别人时,不自觉带着个人的价值观判断,认为对方 “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甚至质疑失意人,“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
如果对方是自己较为亲近的人,劝慰者有时还会出现角色冲突,跨越边界,开始代替对方的家长、老师、上司、伴侣或子女等开始说教,迫不及待地长篇说教,提出给对方的要求和建议。劝慰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反移情会导致阻抗产生,而利用个人的偏见去干预对方。
在劝慰过程中,劝慰者一定要在意识里保持清醒:他说的话让我很不舒服?我会不会对他有所反抗?这与我的价值观有没有冲突?通过积极地自我知觉,劝慰者才能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不批判、不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