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2017”会议综述德融研究院
2017-07-15
2017年6月,“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2017”在河北金融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河北金融学院、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财经期刊总社共同主办,河北金融学院德融研究院、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普惠金融研究基地联合承办。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金融从业者和实业界代表,围绕本次论坛主题——“绿色金融、绿色雄安”展开探讨。
王朝才(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PPP机制服务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P具有筹集资金、专业策划、私人管理三大功能,这对将来雄安新区建设、策划、管理非常重要。尽管目前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开行等都在力推PPP,各地也都在积极行动,但PPP项目的实际落地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私人资本很难进入的现象。有很多问题凸显出来:一是PPP理念被误解;二是我国尚未有PPP立法,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三是PPP项目回报率低。为进一步推动PPP项目实际落地,政府要积极作为,构建有效的PPP组织管理体系,厘清部门职责和分工,建立风险分担和信用约束机制,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
高正平(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院长、天津市社科联副主席):
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背景之一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靠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让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更强的能力和动力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开展绿色投资,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增加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者的胜数。私募股权投资(PE)在绿色金融方面有非常大的作为空间。PE机构在为各类企业提供权益投资服务中必须注重节能环保,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PE机构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PE能否更多地加入绿色金融行列,政府在诸多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非常关键。从政策和发展思路上来看和从雄安新区环境现状来看,雄安新区的发展正是PE同绿色金融结合的重大发展机遇。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应当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来看其规划与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建设雄安新区,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包括:一是要看到新区建设的不同历史发展背景,逆势而上与顺势而为相比,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付出。二是新区建设的体制机制诉求。雄安是继深圳、浦东之后的又一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战略,在一个一张白纸的区域让新城拔地而起,必须要有超过以往的体制机制创新。三是要从“千年大计”的角度考虑发展问题,不要给新区赋予过多的功能,那样会不堪重负;不要让新区草草上马,应当谋定而后动。四是要体现雄安特色、河北风貌。
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首席代表):
河北省原本是制污重点,现在转变为治污研发中心是最恰当的转型。但绿色发展、绿色雄安,不只是治污的问题,还要把雄安新区努力建成为推动《巴黎气候协议》落实的世界级科研中心。一是建立起国际最高标准的、改善全球气候的基地,建设改善世界气候环境的示范区;二是率先设立“气候变化开发银行”或类似金融服务机构;三是筹建世界级“雄安气候科技论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继乌镇世界互联网会议中心之后的另一个专业国际会议中心,建成文明之区、开明之区、清明这区、光明之区,建成“东方日内瓦”。
韩景旺(河北金融学院副校长、德融研究院院长):
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切入点:第一,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第二,绿色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第三,绿色金融支持城市建设;第四,绿色金融支持水务运营;第五,绿色金融支持住房制度改革。雄安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包括:构建绿色金融支持新区发展的新体系;确立绿色金融支持新区发展的新机制;培育绿色金融支持新区发展的新市场;创新绿色金融支持新区发展的新产品。
陈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力图打破现有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消除地区壁垒,促进协同联动。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带动首都周边地区快速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雄安新区的设立将由此担负“示范、引领和辐射”的重要使命。雄安新区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一是雄安新区与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差异化,二是雄安新区与现有县域低端产业的关系,三是雄安新区与周边河北地区的关系,四是雄安新区与京津冀以外其他地区的关系。
胥和平(中关村合众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部原调研室主任):
思考雄安问题必须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考虑。京津冀和雄安新区都是中国在北方地区确定的引领发展支点。当代产业转型发展最核心的命题是绿色发展、智能转型。雄安新区要发挥先发优势,就是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当然金融业也要转型发展。雄安新区发展需要绿色发展、需要发展绿色产业,支撑这种发展的就是绿色金融。因此,雄安的发展需要围绕绿色发展形成一套金融体系、金融框架,寻求新金融工具,让绿色金融引领绿色发展和绿色产业发展。在雄安新区的发展开始阶段,就要把绿色金融的发展概念和体系作为战略资源引入,由它再去构造其他产业体系。绿色金融业不再是孤立的,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是重要的趋势之一。
丛海涛(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绿色金融研究室主任):
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基本要求。雄安新区所在的京津冀区域是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短缺、地下水漏斗最大的地区,亟需通过绿色金融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需要通过弥补绿色资金需求,推动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制约落后产能和高污染行业,助推企业把握绿色发展机遇,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转型。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政策驱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搭建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构成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张贵(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打造创新驱动。创新区是雄安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科技新城、创新创业综合体。创新创业综合体集企业孵化、创业培育、创新研发、成果转化、融资服务、人才集聚、生活服务等多功能為一体,通过推进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建设,打造另一个中国“硅谷”。创新区的金融支持要围绕高质高端产业配置全产业链的金融资源、创新创业优化多层次全领域的金融服务、雄安新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三大部分展开。并且把握六个着力点:积极争取央行的定制化货币政策,积极申请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发行“雄安债券”,鼓励规范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鼓励引导国外金融机构支持新区建设,多方设立专项基金,着力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邢雷(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执委、光华设计基金会秘书长):
雄安新区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论是产品、产业、城市规划建设、区域绿色发展、顶层设计等等,都必须将绿色设计作为一个源头实现手段。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其金融杠杆的作用,一方面满足区域、产业绿色需求,另一方面实现绿色金融价值最大化。推动建立“绿色设计创新基金”,共享“绿色金融交易平台”服务,开展“绿色金融评估”业务,搭建绿色智库咨询平台,创新绿色设计服务平台。
陈洪隽(精工控股集团副总裁、雄安(中冀精工)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筹委会负责人):
绿色金融体现着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如何践行社会责任,最为重要的是环保责任。一是对绿色的认识。二是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与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决定了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定位。绿色发展确定了绿色雄安是智慧新城、生态新城、绿色高端产业新城、绿色能源新城、绿色交通新城。绿色雄安建设有主体、有客体,有机制,最主要的是绿色要素。绿色雄安、绿色发展,第一是集成,是全世界最科技、最绿色的要素在雄安的集成;第二是在集成基础上的创新;第三,雄安精神一定是引领“一带一路”乃至全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