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南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7-07-15王璐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三农发展对策城镇化

王璐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平房区委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明确城镇化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以城带乡,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多渠道转移农民,多形式减少农民,多途径富裕农民,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城镇化;“三农”问题;发展对策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全面加快城镇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哈市“南拓”战略实施,近郊农村相继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平房区完成了5个村屯,189户企业,4800户1.35万人的搬迁,仅平新镇就有83.5%的土地和59.3%的人口完成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化。未征拆部分,农业向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土地向专业合作社集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平房区农村只有两个镇2.8万人,作为哈尔滨市城镇化的主战场,如何推进哈南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是政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哈南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农地征用和补偿政策存在缺陷,实现城乡一体化制约因素较多

由于征地价格往往由政府制定,农民对此无话语权。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即使是进城多年已改变了职业的农民,仍享受不到市民待遇。2009年以来,他们作为农民土地已被征用,作为市民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完全满足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

(二)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机制还不完善

征拆后集体经济补偿数额巨大,除张家店屯因是省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将集体资产量化为2429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张家店股份经济合作社外,其余如平乐村等村近10亿集体资产如何处置仍在探索中。

(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缺乏政策等支持

哈南近年来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13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人才不足管理跟不上,大部分合作社还停留在合伙型、契约型等原始形态上。多数社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有实践经验,有市场知识的牵头人,整体处于“小、低、弱、散”的状态。

(四)失地农民再就业比较难

“南拓”战略实施以来,仅平新镇失地农民就有9千余人,35岁以下2185人。其中弱势群体就业尤为突出,虽然哈南有8千家企业,年用工达1.6万人以上,但企业不会招收没有任何技能又缺乏学习能力的40~50人。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生活将无着落。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增加了将来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哈尔滨新区的批复,招商引资、土地利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再招商都是招大商,大招商,失地农民想利用补偿款创业将更加困难。新区的产业化建设能否和城镇化建设同步,将对哈南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五)村屯带头人适应城镇化进程的创新意识不强

未征拆村屯的部分党支部书记、主任对土地流转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园区化、专业化、市场化概念模糊,工作局限于完成落实党委、政府分配的任务,创新意识不强。

二、哈南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做法

平房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哈南新城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创新思维,全面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农民市民化

1. 转变身份。按照政策到2014年年底,平房区1.2万失地农民将获得市民身份。

2. 回迁安置。哈南改变以往只征地不拆迁的做法,在货币补偿的基础上建设了南城明珠等5个回迁小区、建房10953套,已竣工8663套,进户率近94%。

3. 社会保障。为确保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分批次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为3689人办理了养老保险,1400多村民月领取533元基础养老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二)农村城镇化

1. 村屯变社区。2014年平新镇撤镇建街,4个被拆村屯也开启了社区治理模式。原东福村变成社区后,利用集体资产创办实业,配建幼儿园、图书室、健身馆等设施,进行道路硬化、绿化,为回迁居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5年平房区作为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对新华村、平乐村、东福村和韩家店村采取政府引导、村民自治、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从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中得到实惠。张家店股份经济合作社用村集体资产2429万元购置房产, 616名村民已连续5年分红3600元/年。

3. 就业服务贴近农民。哈南新城引进了百威、空客、凯斯纽荷兰等企业,提供用工信息1900条、就业岗位5600余个,近8200人就业;兴办绿化保洁公司、建筑公司、出租车公司等,开办数控、机加焊接、汽车修理和家政、养老护理等培训班,3600多人持证上岗,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农业产业化

1. 园区化。完成了10平方公里的平房都市现代农业园总体规划,投资956万元建设日光温室10栋,设施大棚30个,现代育苗中心一个,开发了有机蔬菜、果园采摘、花卉种植等12个功能区。2014年年底建成后,蔬菜平均亩产2,400公斤,总产值600万元,实现了农业新技术的转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 专业化。按照专业和技術特长,成立各种专业组织。工农村定位为以棚室蔬菜为主,养殖为辅的专业村,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曙光村建成了花卉温室60栋,生产的花卉畅销东三省。韩家店村组建了绿化公司,承揽了哈南城区的绿化,解决了数百人的就业。

3. 市场化。重点打造都市休闲农业观光走廊,发展韩祯村特色餐饮、马家沟屯休闲旅游、哈达村观光农业等,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经济打开门路。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高潮村党员冮明礼自主创业建起了润滑油厂,聘用村民16人,黎明村党支部组建运输队,带动数百村民就业,平房镇党委整合辖区资源,成立协会党组织,把服务企業,服务农民作为党组织工作切入点,既实现了农民创业增收,又让党组织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舞台。

三、措施和建议

在城市化进程中,今后还将有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占用,失地农民将继续增加,因此妥善解决好农村城市化问题,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 完善土地补偿制度,要寻找政府、征地主体、失地农民间最佳的利益联结点,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政府应建立征地调节基金。当国家征地补偿标准过低时,由政府和建设单位予以补足,维护征地区片价格;统筹规划土地合理使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化进程、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等问题,使经济和社会能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 立足城市化发展定位,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重点发展基地农业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农民致富广开门路。在功能布局上,建立一批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业”的发展态势。

3. 结合城镇化实际,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政府引导、村民自治、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序推进村屯清产核资工作,为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与资本运营奠定基础,真正让农民从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中得到实惠。

4.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向园区化、专业化、市场化迈进,政府应加大资金、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工作。

5. 要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让他们在城镇化进程中有自己的资产、有自己的资本、有自己的资源。完善失地农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资金的筹措问题。

6. 国家可将资金投资到医疗、教育、环境事业上,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同时亦能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逐步将农村社区发展成人们向往的居住地。

7. 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围绕服务群众这个核心,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法,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带动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陈锡文.“三农”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J].中国经济周刊,2013(05).

[2]楼伟忠.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化进程探讨[J].管理学家,2012(03).

[3]黄信.以“三个加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J].党的生活,2013(09).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平房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三农发展对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