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一幅令人注目的文学风景
2017-07-15湖北古远清
湖北 古远清
小诗:一幅令人注目的文学风景
湖北 古远清
小诗是自由诗的一种,不必在行数上做过于呆板的规定,也不应将其与日本的俳句完全等同起来。小诗的主要特征是内容凝练,饱含哲理,风格隽永。其中“深入浅出”的诗,是人到暮年后“绚丽归于平淡”的一种表现。如果从文学接受学角度着眼,在纯文学普遍不受欢迎的时代,东南亚的“小诗磨坊”既短小又寓意高度浓缩,意象丰厚鲜活,这才把东南亚风光传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幅令人注目的文学风景。
小诗 哲理抒情 小诗磨坊
在诗的广袤原野上,小诗有如小朵的星星菊那样逗人喜欢;在诗的浩瀚大海中,小诗又有如一粒粒珠贝,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现代诗史上的小诗时代
在我国新诗史上,20世纪20年代曾出现过一场“小诗运动”。冰心便是这一运动的旗手。她于1923年出版的《繁星·春水》,内收小诗三百四十六首。这些文笔优美、清隽淡远、饱含哲理的小诗,立即被评论家们称为小诗的典范。茅盾称这种诗式为“繁星格”“春水体”,不少青年诗人群起效仿它。当时的新诗人如朱自清、徐玉诺、俞平伯、汪静之、冯雪峰、刘半农、刘大白、宗白华都是小诗的主要作者。正因为有这么多的诗人热恋着小诗,以致使小诗一度成为诗坛最得宠的幸运儿,由此开创了中国现代诗史上“小诗的流行时代”。
关于小诗的艺术特征,周作人在1922年用“仲密”的笔名写的《论小诗》中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感兴,自然便有适于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的小诗之需要。不过在这里有一个条件,这便是须成为一首小诗……说明一句,可以说是真实简练的诗。”他对小诗特点的概括,是中肯的。但他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所谓小诗,是指现今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却有点武断。拿冰心的小诗来说,最短的两行,最长的十八行,一般是三至五行,可人们并不因此认为冰心的小诗不是典范之作。小诗既然是自由诗的一种,我们大可不必在行数上做过于呆板的规定;另一方面,也不应将其与日本的俳句完全等同起来。诚然,当时的《小说月报·晨报副刊》曾介绍过日本的小诗,这对小诗的兴起,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对这种影响,不能估计过大。因为日语是多音节的,俳句一般是三句十七音组,排列是:五、七、五音句式。如果要和汉字对应,只六七个字罢了,所以中国诗人要将这种日本古典诗体融会贯通,是很不容易的。当时的小诗诗人效仿俳句而成功者,并不是很多。
纵观现代诗史,小诗出现过三次创作高潮:一次是前面讲的“五四”前后。1922年之前,为小诗创作的孕育阶段。当时在《新青年》《少年中国》《时事新报》上,常有沈尹默、郭沬若、刘半农等人发表的晓畅自然、富于情趣的小诗。1922年至1924年,为小诗创作的鼎盛期。当时发表小诗的园地之多以及创作队伍之大,均是空前的。后来由于时代变迁等原因,自1924年宗白华的“《流云》出后,小诗渐渐衰弱下去”。抗日战争爆发后,小诗再度勃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当时不少诗人无论是写民族的灾难,还是写民族解放的战斗,均在短小的诗行中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尤其是田间那些鼓点式的诗,写得非常紧凑、简洁,一些铺垫、过渡全被省去。茅盾说读他的诗就好似“看了一部剪去了全部的动作,而只留下几个‘特写’几个‘画面’接连着演映起来的电影”。其他诗人写的街头诗、枪杆诗、传单诗,所表现的也是“闪电似的感情的突击”。它那短小的形式、跳跃式的结构和急驰强烈的节奏,和抗战时期短兵相接的时代氛围十分合拍。第三次高潮是在剪除四凶后的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小诗创作虽然也繁荣过一阵,但很快就销声匿迹。鲁黎的《泥土》、艾青的《礁石》、沙鸥的《故乡》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说明。十年动乱结束后,小诗作为对“假大空”的示威,先后出现了像韩瀚的《重量》、曾卓的《我遥望》、顾城的《一代人》等大批优秀之作。这些小诗,或表现了对人生的思索,对先烈的敬仰,对理想的追求,或表现了对生活的礼赞,对人民的挚爱,对爱情的渴望,对故乡的眷恋,无不受到读者的欢迎。
精巧的形式,凝练的内容
顾名思义,小诗的主要特征是篇幅短小,同时又内容凝练,饱含哲理,风格隽永。
分述如下:
1.精巧的形式,凝练的内容。小诗多半写的是小感触,所选取的是一朵感情的浪花,
一点缥缈的思绪,一个生活的镜头。但短小并不完全是从形体着眼——诸如句短、段少、字少之类。因为短小不只是指它的形式,同时也指内容。小诗作者在处理题材时,必须使内容集中概括,形体凝聚。既短小又寓意高度浓缩,意象丰厚鲜活,这就要求作者有深邃的思考和精巧的构思。在写作时,要让它的内容带一点跳跃性,句与句之间有较大的弹性与张力。
菲律宾已故诗人云鹤,在《诗观》中有云:诗可分为深入深出、深入浅出、浅入深出、浅入浅出四种诗,后两种诗多半为伪诗。这种观点,是他近半世纪来创作经验的总结。
“深入浅出”的诗,是人到暮年后“绚丽归于平淡”的一种表现。这是“他对意象的处理、文字的运用,逐渐从繁复而趋简朴、诡异而趋平淡,当其诗作的内涵较前期更为深邃,表现手法更具可读性这种思想大于情感、知性取代感性的作品,应被视为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早在云鹤写《野生植物》中,就初露锋芒:
有叶
却没有茎
有茎
却没有根
有根
却没有泥土
那是一种野生植物
名字叫
华侨
这里写的野生植物,可谓是司空见惯,然而它却不是一般的植物,而是没有泥土也可以照样生长的“怪物”。此诗的生命力,就在于作者不是摹写植物,而是以物喻人,赋予野生植物新的生命系统,保证原有的肌体获得新的生命元素,生成崭新的和“华侨”相似的特征。
这里的关键是调整既有的审美观念,即自然界的植物经过审美观照后,其外部形态包含着内在精神,让“华侨”这一抽象概念与具体的野生植物达到本质的统一。
这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作者复制和再造了大自然和大自然自身实现了人格化。野生植物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作者不让彼来俘我,而将彼俘来为我所用,证明自己所写的是一种出于“植物”又高于“植物”的独立存在。
无论是“深入深出”还是“深入浅出”的诗,云鹤均能做到让其知性与抒情相结合,文体上以短章区别于他人。
从云鹤的《野生植物》可以看出,小诗的“小”主要得力于精巧和凝练。为了精巧和凝练,诗人们常常精心推敲,决不让多余的字句留在纸上。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著名作品《地铁站上》,开始写了三十行,半年之后砍去十四行,最后定稿只有两行。臧克家“文革”前写的《凯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行,但它的内涵却比原先拟写的三四十行更丰富些。顾城的《一代人》,也是高度浓缩的精练之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里写的“黑夜”,是指“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岁月。“寻找光明”,是指在十年浩劫中出生、长大的青年一代,虽然从肉体到灵魂都受了伤,但他们不消沉,不悲观,不认为一切呼声都没有回响,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而是认为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他们要寻找出路,完成振兴中华这一承前启后的使命。这首诗只十八个字,但却概括了整整一代人的意愿。这首小诗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容量,正得力于精巧凝练,即作者自己所讲的追求:“用一个词把生命从有限中释放出来,趋向无限。”
2.睿智的哲理。由于小诗写的是刹那间的感兴,难于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时代的洪流和斗争的热浪,但它却很适合表现深沉的哲理。歌德的格言诗、泰戈尔的《飞鸟集》、奥马尔·哈亚姆的四行诗以及冰心的《繁星·春水》等,都是饱含哲理意蕴的抒情短章。诗人们常常借助鲜明的艺术形象,融进浓烈的情感浆汁,把发人深思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生动的艺术形象结合在一块,既让人获得审美的享受,又使人领悟到哲理的睿智。如果细加分析,这些哲理小诗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直抒胸臆型的。作者常常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评价用精辟的语言表现出来。作品虽然没有借助任何客体形象,但由于服人以理,动人以情,故仍使人感到它还是诗,而不是哲学命题的分行排列。上述云鹤有深邃内涵的诗,所采用的是“隐”的表现手法。他“深入深出”的作品,另有写生命体验的《感觉》:
洛枫的季节,梦作无极的延长
影子被遗忘,希望编织着美丽的谎言
划一根火柴,我顿感到
它浓黄的生命
像我,短促且悲哀……
这里所写的无极延长的梦,不妨理解为追求人生的理想不断。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寻梦,然而寻梦的道路上不仅有绊脚石,有深坑,有荆棘,而且还有“美丽的谎言”。虽然也矢志不渝地追求、寻找,但等到白发斑斑,人已苍老时,不禁感到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破灭,从而哀叹生命的短促和悲凉。也许有人会觉得此诗调子不够高昂,可不能为了高昂而粉饰现实。作为一位想象力丰沛的诗人,感到生命像火柴一划,稍纵即逝,这正是对生命敏感的表现。如果对生命的衰老无动于衷,必然导致情感干枯,无法拨动读者的心弦;反之,诗人能从“划一根火柴”这种司空见惯的动作中联想到生命的无常和宝贵,这就表明诗人情感丰富,有一种可贵的追求精神。至于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是由具体事触发诗兴,而是从作者掌握的人生要义抒发情感。用这种构思法写出来的诗,读起来会感到较抽象,但由于诗人是用浓烈的情感去叩击读者的心扉,用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评价,因而这样的哲理小诗,仍为广大读者所钟爱。
二是抒情型的。这类小诗,虽然没有哲理的宣说,但却有哲理的感知。如管用和的《山洪过后》:
暴虐的山洪过去了
沟壑里,被冲倒的草木
渐渐地把腰伸直
俯视沟底:又增添了
一些圆滑的卵石
这里写的草木、卵石,均是诗人主观心灵的客观化。里面的哲理光辉以及对圆滑世故者的嘲讽,已经融化在景物的意象群之中,宛转流浸,浑然一体,无法分辨了。
更多的小诗,是哲理与抒情的紧密结合。如冰心《繁星·五十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由具体的事物感兴引发,而不同于从抽象到具体的结构方法。其中既有明艳的花的形象,也有任何成功的花都来之不易的说理。其抒情色彩是强烈的,其思辨色彩也是非常明显的。
3.隽永的风格。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以书籍为伴的冰心,写诗追求清新俏丽,含蓄隽永。这里不妨再举一首她写的《春水·三十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读冰心这类娟美而富于哲理情趣的小诗,就好似繁星满空的夜晚推开小窗,习习凉风飘了进来;又好似一弯潺潺的细流,缓缓地流进读者的心田。冰心虽然没有生活在革命旋涡中心,与现实斗争相距较远,但由于她的小诗处处显示着女性细腻、温婉的特征,风格含蓄典雅,故仍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所钟爱。
湖畔诗社一些年轻诗人写的小诗,同样以清俊、秀逸、隽永的风格闻名。试读冯雪峰于1923年写的《山里的小诗》:
鸟儿出山去的时候,
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
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
说山里的花已开了。
此诗通过鸟儿替“我”送花瓣的描写,表现了恋爱中的青年的微妙心态。在咏唱爱情的篇章中,此诗可谓是发前人未发之情于心底,写前人未尽之意于笔端。它是那样隽永有味,其中所蕴含的盎然诗意,又是那样耐人咀嚼。
新时代的小诗作者,同样十分重视人们的审美心理。下笔时注意含蓄,不把话说尽。他们总是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思索,去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作者省去了一些笔墨,作品却取得了隽永之美,如刘湛秋的《蝴蝶》:
只有和风,才能托起她的翅膀
只有丽日,才能温暖她的心房
她在眼前起伏地飞来飞去
像爱情的潮水在心头忽落忽涨
阴雨天再找不到她的踪影
也许躲藏,也许孤寂地死亡
呵,即使是一个短暂的存在
也给世间留下美的记忆与缅想
此诗选取原野上飞翔的蝴蝶,从寻常的景物中发掘出浓郁的诗意,引起了歌唱的情绪。蝴蝶在和风丽日中翩翩起舞,像爱情的潮水在心头忽落忽涨。即使在阴雨天不见她的倩影,她仍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此诗充溢着欢快的情绪与向上的力量。形式精巧,诗行舒展,语言自然流畅,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刘湛秋抒情短诗的温婉隽永风格。
小诗也可以表现时代风雷。大陆过去是“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台湾现在是“选举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余光中的名作《拜托,拜托》,描绘了他在高雄看到的候选人因文化素养严重不足而出现的种种伤风败俗现象,其中写到斩鸡头写血书,就是发誓,可他们用的不是人血而是鸡血,可见是江湖骗子。那什么叫发毒誓呢?发毒誓是指某位候选人捶胸顿足说如果我当了市长,保证给每个人发一万元,如不发钱全家都死光。还有政客把神像搬到政见发布会上,当众下跪,指天发誓“若违背竞选诺言,必断子绝孙”。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余光中的诗:
无辜的鸡头不要再斩了
拜托,拜托
阴间的菩萨不要再跪了
拜托,拜托
江湖的毒誓不要再发了
拜托,拜托
对头跟对手不要再骂了
拜托,拜托
美丽的谎话不要再吹了
拜托,拜托
不美丽的脏话不要再叫了
拜托,拜托
鞭炮跟喇叭不要再吵了
拜托,拜托
拜托,拜托
管你是几号都不选你了
这首诗语言明快晓畅,直接痛快,表现了诗人对选举期间批量生产的“美丽的谎言”的严重不满。本来选举时,理应由候选人拜托选民支持,但此诗却进行颠覆,反过来由选民拜托候选人。此诗连用十六个拜托,由选民向候选人真情喊话,声声委婉,令人啼笑皆非,形成强烈的反讽。乍看起来,此诗批判火力不足,但从最后一句否定这场不美丽的选举看,作者是柔中有刚,绵里藏针。
横向借鉴与纵向汲取
写作小诗,要注意横向借鉴与纵向吸取,即从外国诗歌和我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艺术营养。
冰心写小诗,就曾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在1921年9月写的《繁星·自序》中说过:“1919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的《迷途之鸟》。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后来,她便将这些仿用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收集了自己“零碎的思想”的作品,题为《繁星》出版。宗白华的《流云》,主要是从中国唐代诗人们那里学到的路数。具体说来,“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和日本的俳句毫不相干,泰戈尔的影响也不大”。当代诗人蔡其矫的抒情小诗,同样也是从唐人绝句那里师承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如《太湖的早晨》:
天空罗列着无数鲜红的云的旗帜,
湖上却无声地燃烧着流动的火;
归来的渔船好像从波中跃出,
转眼之间它已从火上走过。
此诗以鲜明的形象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将渔船的立体感与流动性表现具足。鉴于作者把这类作品称作“绝句”,因而对古典诗词有深厚修养的老诗人公木,曾将它翻译成名副其实的绝句:
长空焱焱树云旗,
湖上飘飘流火影。
倏见渔舟穿浪归,
飞浆拨火霜帆冷。
蔡诗从腔调上、从语音节奏上、从词句韵律上虽然看不见古典诗词的影子,但从它的含蓄、凝练上,可以看出是取法于唐诗。正是这一点,才给公木提供了翻译的基础。由此也可见,小诗要做到形体精巧、风格隽永,一定要注意学习昔人的艺术技巧,绝不能把唐诗宋词中的情趣以及蕴藉含蓄的格调,均看作是与高速公路、电子计算器、气垫船的流韵极不协调的东西。唐诗宋词的某些技法仍可用来表现生活,小诗作者仍可从中吸收到不少有益的养料,不妨再举一首台湾诗人洛夫的《金龙禅寺》: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洛夫在西贡工作两年后返台,曾有一段时间住在内湖。那时,他工作轻松,生活安定,心境平静,常常冒雨上金龙禅寺,倚在树干上看书,躺在大石块上看朵朵浮云从眼前飘过。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第一段写晚钟敲响之后,游客们沿着小路下山。沿着白色石阶下去,一路看到的都是羊齿植物。与一般人写法不同的是:作者故意颠倒主谓语关系,用反逻辑的手法写“晚钟是小路”,这种压缩句法的好处是具有跳跃性,但这种跳跃并没有妨碍读者对作者意思的理解。这里,“晚钟”的“晚”字起到了中介作用。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羊齿植物,为的是避免平铺直叙的散文笔法。第二段用的是现代惯用的“联想切断”“卡断意象”的技巧。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读者真的回答如果此处下雪,游客将因大雪封山无法归去,羊齿植物将与白色石阶融为一体,而是为了体现自己因无法再见故乡“晚钟暮雪”之景而遗憾的心情。从上下文的关系来说,这突然而来的奇问是为了婉转变化,向下一段过渡:没出现暮雪,但出现了与暮雪相似的灰蝉,而这灰蝉,是暮色的象征,即是说,从开头的“晚钟”到中间的“灰蝉”、末尾的“灯火”,是黄昏→暮色→夜晚的时间转化。作者不说灰蝉惊起后,山中的一盏盏灯火亮了起来,而是说灰蝉点燃了灯火,表面看来是语法混乱、逻辑不清,其实里面包含着诗人对表现简洁、意象丰奇的追求,以及苛求意象活动之无止流动,以造成诗的视觉跳跃律动的艺术效果。当然,由于这是苛求,弄笔如舞魔棒不免有些过分,这就造成了此诗的难懂和轻度的艰涩,但这仍然不妨碍此诗和唐诗绝句的近似。
洛夫出版过《魔歌》《诗魔之歌》等作品,再加上他“我一挥手,群山奔走;我一歌唱,一株果树在风中受孕”的“魔法”运用,因而人们戏称其为“诗魔”。这称号不带贬义。在纪弦主知、覃子豪强调抒情的情况下,洛夫和《创世纪》的诗友一起强调潜意识、直觉、意象语的铸造,无疑增添了台湾现代诗的容量。如在长诗《长恨歌》中,洛夫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语言描绘唐玄宗的腐化生活。《沙包刑场》同样是致力于意象经营和构思巧妙的力作:
一颗颗头颅从沙包上走了下来
俯耳地面
隐闻地球另一面有人在唱
自悼之挽歌
浮贴在木椿上的那张告示随风而去
一副好看的脸
自镜中消失
作者写当时越南政府整肃贪腐,枪毙一个华裔大奸商的情形,所使用的是超现实主义常见的怪诞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本来,人用脚走路,一旦死后就不会说话唱歌,可作者偏偏把自己在刑场上看到的血肉模糊的景象,幻化成一颗颗鲜血淋漓的脑袋在沙包上滚动,他们在“地球另一面”即阴曹地府自唱挽歌。读到这里,人们的心灵不禁为之震撼、战栗。洛夫用调侃、荒诞的手法写刑场,用情感冷却的办法处理死亡这一古老主题,使人读来欲哭无泪。
小诗在东南亚是一幅令人注目的文学风景
“小诗磨坊”2006年7月在曼谷成立,2008年新加坡也成立,马来西亚接着也成立了,他们出版有《小诗磨坊·马华卷》第一辑,展现出马华诗人小诗的新风貌。
如果从读者面来看,从文学接受学角度着眼,小诗的受众面广大,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在纯文学普遍不受欢迎的时代,尤其是新诗长期被视为发行毒药的年代,东南亚的“小诗磨坊”借报纸副刊的一角刊出,总不能像卞之琳的《断章》那样艰涩,这样它的读者才不会少。清新的小诗,读者读了后就如同泰国诗人曾心写的那样:
总让
心头一亮
几滴清醇
沁入
干旱季节
饥渴的心田
在玩手机多于读书的年代,媒体副刊发表的小诗当然可以像后现代诗人那样去玩“博义的拼贴与混合”和“意符的游戏”。不过,追求清新抒情和明朗可读,会有更多的读者。在东南亚,小诗是一种大众化文体,是一种平民艺术。以曾心而论,他从没有把自己视为躲在象牙塔内吟诗的精神贵族,他只希望作品能像自己行医那样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文学观,决定了他写小诗不故弄玄虚,不佯装深沉,不装腔作势,显得纯正朴茂,如《渡口》:
匆匆赶来
在渡口送别
双手紧紧握着
又轻轻放开
哦!忘记带来玫瑰
即从水中捧起一朵浪花
前两段是叙事,所展示的是不忍离别的画面。“渡口”表明被送者是循水路离去;“双手紧紧握着”,则表明两个人感情之深。这两句使读者仿佛看见“匆匆赶来”者正在渡口向被送者挥手告别的情景。
这被送者是谁?是男还是女,是友人还是恋人?没有明说。不过,从握别而不是吻别看,应为朋友。作品写得含蓄,被送者未闻其声,也不明其身份,但重友情这一点表现得十分强烈。最后一段是抒情。渡口的水是那样清澈,这便触动了送者的情怀。他难忘友人昔日的深情厚谊,便把浪花美与友情深联系起来。结句用浪花取代玫瑰花,这是用比物手法表达真挚纯洁的友情。如改用玫瑰送别,便是“凡语”;妙境就在鲜花转换为浪花,这就成“诗家语”。此诗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文学的座次,从来不以篇幅论英雄。也许有人认为诗人只写小诗成不了大家。在这些人看来,要成为大家,写长篇叙事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据说史诗在文学家族里居老大地位。与这种观念相反,曾心认为写小诗不见得就矮人一截,作品的好坏不在字数的多寡,而在于是否有艺术魅力。基于这一观点,他努力经营小诗,在艺术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思想内容方面,他则追求精神指向,帮助读者思考生活、认识世界,如《树叶独语》:
那时 荡着嫩绿
挡风雨 输营养
为它尽心竭力
如今 面黄肌瘦
飘零街头
哎!连风也敢欺负我
群芳已谢,却有婆娑的树叶为路人挡风遮雨,为人们呼吸新鲜空气输送养料。从第一段的描写中,读者不难想象到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时过境迁,嫩绿的树叶变成黄色,它不能再为人们“挡风雨 输营养”。眼看树叶没有利用价值了,便墙倒众人推,连风也敢欺负这飘零在街头的叶子。这后一段简洁有力,随手拈来,毫不着力。这里对实用主义者的批判,对树叶高洁情操的赞美,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泰国《世界日报·文艺副刊》的主编林焕彰在新世纪新辟“刊头诗”专栏。“刊头诗”的成功,在笔者看来,几乎就是一篇宣言:以媒体独有的方式向文坛宣告,小诗在大报上站起来了,已成为一种和小小说一样独立的、艺术的、有尊严的存在。这里讲的尊严,一是诗人们都像曾心那样用严肃的态度创作,二是写小诗不是为了好玩,这其中有道德的示范,有教人如何待人处事的方法。试读曾心的《冰》:
晶莹剔透
没有一点私心
看我溶化后
一无所有
这是教育读者做人都要像冰那样晶莹剔透,不能有私心杂念。然而这不是通过说教来表现,而是通过冰的溶化给人以启迪。再读另一首《水》:
草木皆笑我
傻
总是往低处走
我无悔无怨:
“生性清白
不懂怎样往上爬”
曾读过不少讽刺往上爬的咏物诗,如一位香港诗人写的《牵牛花》:
伸出纤臂四处扯扯拉拉
肩挂着一排吹拍的喇叭
大树也成了它的俘虏
听凭它缠着自己往上爬
这也是一首好诗,但别人这样写,你也这样构思,都把牵牛花当作抨击的对象,那牵牛花就太冤了。而曾心这首诗不同,他不从花而从水立意,这就胜人一筹。二是作者把人往高处走的成语反其意而用之:赞扬人们应该像水那样往低处走。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三是末段点明“低处走”系相对“往上爬”而言,这便使前一段的立意找到了合理存在的基础,使读者感到作者不是故作惊人语,而是讲究人格尊严:不迎合奉承,不讨好权贵。这种人生观,通过一“低”一“高”、一“走”一“爬”的对比表现出来,显得是那样犀利、贴切,耐人寻思。
曾心的《凉亭》,借鉴过冰心的“春水体”,但不是食古不化,而是有所创新。这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曾心的小诗有南洋色彩。这里讲的南洋色彩,主要是指风景画和风俗化,如《湄南河》:
悠悠地
微笑地
南流……
一条不息的国脉
镕铸着佛国儿女的性格
这首《湄南河》只取河悠悠地流,闪着亮光南奔的一面。通篇只有二十五个字,却概括出“佛国儿女的性格”。可见句短、段小、字少的形体,却载负着丰富的内容。短小而寓意高度浓缩,意象丰厚鲜活,这才把东南亚风光传达出来。
表现南洋色彩不是猎奇,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事物表现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事物特征。鲁迅在给一位美术工作者的信中指出:“先生何不取汕头的风景,动植,风俗等等,作为题材试试呢。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在别地方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而且风俗图画,还于学术上也有益处的。”《榴莲》:
散发芬芳
受人嫉妒
沁透香味
被人臭骂
算了
干脆化作无数尖刃
前面一段给人那些没有见过或见过而没有品尝过榴莲的人,增加这种水果之王的知识。结尾两句,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语言俱佳。在作者笔下,榴莲带刺的外壳原来是植物的反抗。这是作者的独特发现,是别人写榴莲时没有写到的。读了这两句诗,再对照中国古代诗论家王士祯在《古夫于亭杂录》所说“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诚非虚夸。
前面所说寄生在媒体上的小诗是一种“平民艺术”,主要是指它题材和表现手法不新奇古怪,容易吸引普通读者。它不像用现代主义手法写的诗走小众路线,而是走大众路线,其平民化表现在具有初中水平的读者都可欣赏,凡是会写诗的人都可以尝试创作,大多数人都可以从《冰水》一类的诗中受到教益。
从曾心及其他东南亚作家的实践看,东南亚的小诗已构成了一幅令人注目的文学风景。笔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小诗作者、小诗园丁和小诗评论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诗将变得容量更大和读者更多。
作 者:
古远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编 辑:
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