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
2017-07-14黄紧生谭卫民丁伟金晓春
黄紧生 谭卫民 丁伟 金晓春
摘要:毛竹是一种优良经济竹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是林农增收致富,精准扶贫的好项目之一。大力开展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的推广,对于当前林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
1毛竹的生长特点
毛竹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良经济竹种,其生长发育不同于一般乔、灌树种,竹竿寿命短,开花周期长,5~6年就可以进行采伐,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生,没有次生长,毛竹生长分为:竹鞭生长、竹笋生长、竿形生长、枝葉生长、生殖生长5个阶段。其生长特点具有趋湿、趋肥、趋松、趋土。
2毛竹生长的适生环境
2.1适宜的气候
毛竹具有喜温、湿的习性,毛竹在旬平均气温达10℃开始生长,喜在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左右。一年中春、秋两季是毛竹生长的最旺盛季节。毛竹一年中有2个季节是需水量及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一是春季出笋期,二是秋季孕笋期。毛竹是一种阳性植物,光照影响着毛竹竹秆的趋向,枝叶的比重和孕笋数量,但光照过强和过荫都不利于竹林生长。因此,在培育竹林中,要控制好竹林的密度和调节林内的光照。
2.2适生的土壤
毛竹是散生竹,具有地下横向行走的竹鞭根系,竹鞭大部分分布在土层深10~40cm的范围,土壤厚度在80cm以上,有利于鞭根生长;土壤质地要疏松湿润。土壤酸性pH值在4.5~7.0之间,土壤养分要丰富,水分要充足。
2.3适生的地形
毛竹适合于低山、丘陵地带,垂直分布海拔多在300~800m,一般在山坳和山坡下部生长为最好。坡向以阳坡生长为好。
3毛竹生长发育规律
3.1竹鞭的生长
毛竹的繁殖靠竹鞭的蔓延生长。竹鞭分布深度一般在地表15~40cm范围内,肥沃土壤竹鞭分布较深,贫瘠的土壤分布较浅。竹鞭的生长靠鞭梢伸长来实现的,一般在新竹展枝时(4~5月)鞭鞘开始生长,经顶端分生组织分化产生鞭节、侧芽、鞭箨、鞭根原始体和居间分生组织(又称生长带或生长环),再经分裂、分化、伸长、加大从而形成新的竹鞭。鞭鞘年生长期一般有5~6个月,7~9月份生长量最旺,至11月份停止。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年之间鞭梢在疏松肥沃土壤中年生长量可达4~5m,高峰期日生长量达3~4cm,长成的竹鞭粗壮、芽肥、根多,有利于出大笋、长大竹。竹与鞭的关系是:幼竹鞭壮,壮竹鞭老,老竹鞭亡。因此必须注意选择留养和保护幼——壮龄的竹鞭。在竹山垦复中就必须清理老竹,挖掉老竹蔸、老竹鞭,改善林地环境条件,有利于新鞭生长。
3.2竹笋的生长
竹笋的生长分为地下和地上2个生长阶段。竹笋地下生长阶段的特点是:生长慢,时间长,跨越2个年份,总体可划分为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3个时期。地上生长阶段可分为出笋初期、出笋盛期和出笋末期3个阶段。毛竹笋出土,要求旬平均温度10℃以上。出笋的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天,初期出土的竹笋数量少,养分充裕,退笋率低。盛期出土的竹笋数量最多,笋体肥大、健壮,成竹质量高。末期出土的竹笋,养分不足,笋体弱小,成竹率不高,即能成竹,质量也差。因此,在竹林培育中应尽量留养初期和盛期笋。
3.3竹竿生长
毛竹竹竿生长分秆形生长(幼竹生长)和成竹生长(材质生长)2个阶段。
3.3.1秆形生长。毛竹秆形生长从笋尖露头到幼竹展叶需要40~60天,前期笋时间长,后期笋时间短。秆形生长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末期4个生长时期。初期:笋尖露头,笋体横向膨大,节间生长缓慢,日高生长量一般1~2cm。上升期:地下各节拉长生长基本停止,形成根系,地上节间生长由缓增快,日均高生长量10~20cm。盛期:竹根伸长并产生侧根,地上节间伸长达高峰,日高生长量达1m左右,中至基部笋箨脱落并节间变绿,梢部展枝,由竹笋过渡到幼竹。末期:弯梢展枝加快,高生长迅速下降并停止,笋箨全落,全竹枝条长齐,竹叶展放,新竹形成,竹竿高、粗及体积固定,不再有明显变化。
3.3.2成竹的生长。幼竹形成后,秆形生长结束,竹竿的高度、粗度和体积不再有明显变化,即进入材质生长时期。材质生长可以分为增进期、稳定期和下降期。增进期:(2~4龄)幼竹着生在壮龄竹鞭上,竹子的营养物质和叶绿素的含量也极为丰富,生理代谢旺盛,抽鞭发笋能力强。2~4龄是鲜笋、竹材的丰产期。稳定期:(5~7龄)竹竿的材质生长进入成熟时期,此时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达到最大,利用率最高。但是此时竹鞭逐渐老化,开始或已经失去抽鞭发笋的能力。下降期:(8龄以上)竹子的生活力逐渐衰退,光合作用能力下降,而呼吸作用却不断增强。在竹林的培育上,做到留养幼——壮龄竹(2~4年生),砍伐壮龄竹(5~7年生),不留老龄竹(8年生以上)。
3.4枝、叶生长
3.4.1竹枝生长。毛竹竹枝具3次分枝,第1、2次分枝生长与竹竿生长相似,新竹小枝在翌年3~4月间随新叶枯黄脱落后,其顶端与叶鞘一起枯死断落,形成“枝痕”,以后每2年换叶断枝,留下第2、3……个枝痕,竹枝上的枝痕数就是毛竹换叶的次数,以此可推算立竹竹龄,故枝痕也称龄痕。
3.4.2竹叶生长。竹叶生长是竹叶量变过程,可分为叶芽分化期、扩大期和充实期3个生长时期,各期历程彼此联系又具明显区别。叶芽分化期:在新竹小枝顶端或换叶的老竹老枝侧芽上的叶原细胞分化成叶片、叶柄、叶鞘。扩大期:分化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竹叶长宽厚度及形状显著变化至定型稳定。充实期:内含物不断充实,叶重不断提高至稳定。
3.5生殖生长(开花结实)
毛竹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毛竹花期长,从4~5月开始到9~10月都会开花,一般以5~8月为盛花期。毛竹花花丝长,花柱短,授粉率很低,有“十花九不孕”之谓。种子成熟也很不整齐,一般授粉2个月后陆续成熟,随即脱落分散。
4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
4.1调整竹林结构
4.1.1合理的立竹密度。笋用林的经营密度应以110株/67m2为宜,材用林200株/67m2以上,笋、竹两用林介于材用和笋用林之间,150~1 80株/67m2较适合。
4.1.2合理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是:花年竹林Ⅰ度竹占25%,Ⅱ度竹占35%,Ⅲ度竹占35%,Ⅳ度竹占5%。大小年竹林Ⅰ度、Ⅱ度、Ⅲ度各占30%。Ⅳ度竹占10%。
4.1.3合理的整齐度。丰产毛竹要求毛竹林整齐度达到或大于7的水平。
4.1.4合理的均匀度。丰产毛竹林结构要求均匀度达到或大于5的水平。
4.1.5合理叶面积指数。一般认为叶面积指数在7或略大于7竹林产量最高。
4.1.6合理的地下结构。丰产林地下结构应使地下幼、壮龄竹鞭的鞭段数占总鞭段数的80%左右。衰老的竹鞭应通过垦覆不断清除,即深翻、松土,使竹鞭网络宽松,根系舒展。在深翻中清除死鞭、老鞭,使幼壮龄竹鞭有较大的生长空间,形成良好的地下结构。
4.2改善竹林的生态环境
4.2.1劈山抚育:将竹林中鲜嫩的杂草、小灌木割倒,散铺于林地,任其腐烂,为竹鞭生长提供养分。
4.2.2垦覆松土:使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的透水、保水、通气性;有利于地下竹鞭和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和氧气,以便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垦覆方式:分全垦、带垦和块状垦覆3种。全垦:坡度20°以下的林地实行全垦。带垦:坡度20~30°实行水平带状垦覆,带宽和带距3~5m,分2~3年完成全林垦覆。块状垦覆:坡度30。以上的陡坡地段实行块状垦覆,仅挖除林地中的树桩、伐蔸。
4.2.3垦覆深度和时间:垦覆深度30~40cm,每4~6年深翻1次。垦覆时间,一是毛竹林出笋大年的冬季;二是新竹抽枝长叶后的7、8月。
4.2.4施肥:施肥的种类,有机肥、复合肥、测土配方专用肥、微肥等。施肥季节,笋前肥,出笋前1个月。笋期肥,4~6月;行鞭肥,9~10月。施肥量,每lhm2施肥量:N 100~120kg,P20~25kg,K40~45kg。施肥方法:撒施、沟施或穴施;竹蔸施肥;竹腔施肥等。
4.2.5水分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干旱的季节采取引水灌溉。
5毛竹低产林的技术改造
5.1毛竹低产林的类型大致分为下列3种类型
5.1.1荒芜低产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毛竹林面积大,劳力不足、交通不便和仍处传统经营的边远深山,其主要特征是毛竹中混生着不同比例的松阔乔木,但以毛竹为优势,林下各种灌木、藤蔓、杂草从生。由于长期失管,林地荒芜。
5.1.2衰败低产毛竹林。其主要特征是立竹稀疏。小老竹占一半以上,毛竹平均胸径通常在8cm以下,林相残破,郁闭度低于0.5,竹秆低矮尖削。导致毛竹衰败的原因,主要是掠奪性经营,其次是管理措施粗放。此外,毛竹林遭受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
5.1.3立地贫瘠低产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毛竹山的山顶、山瘠,这些地方陡坡岭急,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其主要特征是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林下杂草丛生,较荒芜。形成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不太适合毛竹生长。
5.2毛竹低产林的主要改造措施
5.2.1改善竹林生长条件。①林地清理:全面砍除林内杂灌木,适量保留林内混生的窄冠型深根系,与毛竹无共同病虫害,对毛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珍稀、速生、阔叶树种(如:楠木、杨梅、南酸枣、甜槠、米槠、栎类、红豆杉、三尖杉、香榧、枫香、檫树、红椿等),及林窗中的针叶树,包括部分幼树,但保留树冠投影面积不超过30%(10~15株/667m2)且应与毛竹呈星散状混交,其余全部砍除。伐除雪压、病虫、枯死毛竹及部分胸径6cm以下的小径毛竹和9年生以上的老毛竹,粗大杂灌木运出利用,细小枝丫铺于林地。②劈山抚育:每年夏季(6~8月)劈山抚育1次,劈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劈山抚育3年后,以后视林内杂灌情况进行劈山抚育,并将劈倒后的杂灌摊放于林内腐烂。③林地垦覆:立竹密度160株/667m2以上,坡度平缓的林分,实行翻垦林地,清除树桩、竹蔸、老竹鞭以及大石块。间隔6年翻垦1次,大年7~8月间翻垦,深度30cm左右,将杂草翻埋土内,并深埋跳鞭。④竹林施肥:视经济条件和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增施肥料。一般667m2施尿素15~20kg或菜枯饼150kg。化肥于出笋小年(孕笋年)秋季施入,采用穴施,即在立竹上坡方向距竹基部30cm处挖穴施肥,穴深20cm,施后及时覆土埋实。饼肥于出笋大年新竹开枝展叶后的夏季施入,采用林内开沟埋肥,即按间距1m开水平条沟、沟深20cm以上,1m长沟内投肥约0.25kg,投肥后及时覆土。或竹蔸施肥,或竹腔施肥。⑤适度钩梢或摇梢:冬季冰雪损害严重的竹林,实行钩梢或摇梢,于10~11月进行,当年新竹钩梢,留枝15盘以上。或于新竹开始展枝至4~5盘时摇梢,摇去梢头。
5.2.2调节竹林结构。①定量留笋养竹:低产毛竹林应严格控制挖冬笋,或不挖冬笋、严禁刨鞭寻笋,采用开穴采笋,春节前采笋1~2次,挖笋后必须回填笋穴。春笋采挖已出土的笋。采挖出笋初期的小径笋、弱笋、浅鞭笋,个体较大的早期笋应留养,2-3天选挖1次。竹笋大量出土的盛期,着重选择大径级健壮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分布均匀,竹林出笋大年667m2留养60~80株,小年笋尽量留养。小径级竹笋和出笋后期的竹笋,除林窗、林缘处个别选留外,均应及早挖取利用,挖笋后回填笋穴。②合理采伐:未达到竹林密度200株/67m2的竹林要严格控制砍竹,连续3~5年禁止对竹林采伐和挖笋。留足Ⅲ度(1~5年生)竹,适当保留Ⅳ度(6~7年生)竹补空,分年采伐Ⅳ度(6~7年生)竹,维持竹林I一Ⅲ度竹各占30%,Ⅳ度竹占10%的年龄结构。砍伐量小于生长量。砍伐季节主要在冬季进行,当年新竹抽枝展叶后的梅雨季也可适量砍伐,其余时间原则上不砍伐。为做到严格按龄择伐,在实施改造的第1年对竹林进行全竹号字,用号字笔在竹株上写上竹株出笋的年号(及小班号)等。以后每隔1年在新竹抽枝展叶后,进行新竹(当年和上年度发笋竹)号字。
5.2.3注重生态平衡。一是不宜经营大面积毛竹纯林,保留伴生阔叶树、针叶树,以窄冠型的落叶阔叶树为主,包括幼树,伴生树木数量一般控制在树冠投影面积30%以下,10~15株/667m2。二是在砍杂抚育时,要选留乔木树种的萌蘖幼树或幼苗,以培育恢复竹林植物多样性结构。竹林的全垦抚育与劈山抚育交叉进行,实行下坡竹林全垦,上坡竹林劈山砍杂,缓坡竹林全垦,陡坡竹林劈山,不搞一刀切。三是山坡竹林上部或山顶、山脊部分,保留较多的混生乔木,或保留针、阔叶乔木林或灌木林,形成山顶戴帽式的块状混交。竹林边缘保留混生树种和适量灌木,形成边缘保护带。四是竹林内应维持低矮的灌木层,以增加竹林枯落物,提高竹林自肥能力,改善竹林生态环境,提高竹林生态稳定性。
6笋、竹两用丰产林的培育技术
6.1调整竹林结构
6.1.1合理采伐。竹林中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破坏了其中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竹林的产量。因此,竹林采伐应根据这一特点,做到合理采伐,永续利用。
6.1.2采伐季节。对大小年分明的竹林,一般是2年采伐1次,即在大年出笋后的当年11月至第2年的4月之间砍伐。花年的竹林是在冬季或夏季砍伐。
6.1.3采伐年龄。应留养Ⅰ~Ⅳ度竹(1~7年生),砍伐V度以上或部分Ⅳ~Ⅴ度竹(Ⅳ~Ⅴ度竹主要是在一些竹株分布不均匀的地方留下来,起填补作用)。
6.1.4采伐方法。采伐方法要齐地砍伐,在竹株离地10cm伐倒,挖去竹蔸或竹蔸打洞,促其腐烂。
6.2合理挖笋
毛竹春笋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出土,挖春笋要遵从“初期挖笋,中期选笋留母竹,后期笋挖光”的原则。保留适当的密度每667m2留80~100株;留养粗壮竹笋,分布均匀,林窗要适当早留、多留。
6.3竹木混交比例
在竹林中可以选留树干通直、窄冠幅的落叶树种,如枫香、拟赤杨、酸枣、杨梅等,山坡下部少留,667m2留3~5棵,山坡上部、阳坡、陡坡多留,667m2留8~10棵。
6.4立地改良
6.4.1劈山清杂:清除林地内的杂草(灌)、竹枝、竹尾、老竹蔸、石头等(可结合锄草松土、深翻垦复进行)。
6.4.2除草松土:每年要求1次以上的隔行锄草松土,松土深度10cm左右。大年要求在8~9月进行,小年在6~7月或8~9月进行。有条件的亦可采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磷),每隔3~4年深翻1次。
6.4.3适当施肥。①竹桩施肥。即将前1年冬天采伐竹蔸,用钢钎将竹隔打通,将化肥施入竹蔸中。②沟施。在竹林中开水平沟条施,水平沟间距2~2.5m,沟深20~25cm,施肥后盖土。③撒施。结合夏季浅锄、深翻将肥料均匀撒于林内,浅锄深翻时将其翻入土中。④穴施。在竹林中挖穴后将肥料施入穴中。
6.4.4套种:在竹林内可套种荏豆树、杨梅树以增加短期收入,改善土壤肥力。
6.4.5毛竹标号:为伐竹做好标记。
7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
7.1黄脊竹蝗(又名蝗虫、蚱蜢)
防治方法:①10月至翌年4月下旬人工挖卵块。②5~6月间,跳蝻多集中禾本科杂草及小竹上取食时,可用甲胺磷1:2000倍液喷雾。
7.2刚竹毒娥
防治方法:①扶植、营造和保护混交林,促进森林环境的复杂性,有利于天敌的繁衍生息,加强森林的自控能力。②生物防治即于4月中、下旬,选择雨后或清晨湿度大的天气,应用白僵菌粉炮(1~2个/667m2)防治幼虫。③于7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进行第1代、第2代幼虫防治,采用油烟剂(0.3kg/667m2)进行防治,也可用高压喷雾器运用甲胺磷、灭扫利等直接喷杀防治。
7.3竹笋夜蛾(又名蛀笋蟲)
防治方法:①清除杂草、挖除退笋。②秋季清除杂草,枯叶,加强林地垦复,可以消灭越冬卵。③在确定留竹的竹笋(出土10cm)周围30cm以内用呋喃丹等农药喷施,提高成竹率,保证留竹质量。
7.4毛竹枯梢病
防治方法:①砍除林内病竹,就地集中烧毁。主要技术是病区竹林内不能留小年竹,要特别注意砍去当年发病的新竹。②初夏多雨、夏秋干旱,应于5月下旬~6月中旬,采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1次,连喷2~3次,有防治效果。③严格执行检疫,未经检疫合格的,严禁调运。如有发现竹林发生类似症状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④发病严重的竹林应全部伐除,就地烧毁,严防扩散。
(收稿: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