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段物种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2017-07-14张西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铜陵市江豚铜陵

张西斌

摘要 经过2013—2014年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调查研究了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状况,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同时提出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江豚这一珍稀物种,以期为物种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种资源;现状;保护对策;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S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27-03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铜陵保护区)属河流型保护区,于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 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上始铜陵市枞阳县老洲镇,下至铜陵市义安区金牛渡,全长58 km,总面积31 518 hm2,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干流江段。保护区沙洲发育充分,水热同季。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江江豚,是该保护区的旗舰物种。

经过2年多的考察调查,已经基本了解了铜陵保护区长江江豚的生物学知识和受威胁原因,基本明确了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形态特征。国内外关于长江江豚的单一研究报道很多,但大多不是综合性的。笔者认为长江江豚生活在长江内,与长江中其他野生动、植物是相关连的,不能脱离赖以生存的动植物环境,单独研究长江江豚是不全面的,也不完整。笔者通过研究长江中的野生动、植物及水域环境,从而进一步研究长江江豚,以期提出保护对策。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

本研究地点位于铜陵干流江段,全长58 km。上始铜陵市枞阳县老洲镇,下至铜陵市义安区金牛渡,是长江的“黄金水道”[1]。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个区,面积分别为9 534、6 360、15 624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25%、20.18%和49.57%(图1)。

1.2 研究方法

保护区主要使用淡水豚1号快艇沿保护区长江段上、下游考察,所有考察人员一律身穿救生衣站立船头观察,包括目视近距离观察和望远镜远距离观察。同时,定点采集水样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并对浮游生物采样分析,进行植物样方调查和鸟类观察,走访和调查渔民进行流动声学考察和截线抽样法统计[2]。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情况

2006年建立铜陵保护区时,铜陵江段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大约为40头;到2010年以后,铜陵保护区长江江豚数量增长到48头左右。铜陵江段的长江江豚数量持续稳定,到最近几年也一直没有减少,而同期整个长江的江豚数量在持续下降中。2012年以前,整个长江中江豚数量约1 200 头;而2012年之后,大约只有1 040头,每年以13.73%的速度递减,目前整个长江的江豚数量少于1 000头。正是由于铜陵保护区保护措施得当,才使铜陵江段的长江江豚保持种群数量稳定[3-5]。

2.2 为保护长江江豚采取的行动

保护区每年与渔政部门开展执法行动,共行动10多次,清理非法渔具如迷魂阵、流网、滚钩、地笼网等几十种,保护了长江江豚的生命安全。

2.3 野生动植物资源底数情况

经过在铜陵江段的2年考察,逐步摸清了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铜陵保护区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375种,隶属于37目96科;浮游动物70种;底棲动物6纲20科105种。其中,哺乳类共有43种,隶属于7目14科,在数量上以啮齿类占优势,区系成分以东洋界成分为主;爬行类共有2目9科26种,从地理型分析,东洋界种类19种,占73.1%,具有较大的分布优势;两栖类1目4科8种,从地理型分析,东洋界种类5种,占62.5%,占有一定的优势。

根据《中国鱼类志》记载和铜陵保护区野外考察记录,保护区现有鱼类11目20科86 种。从分类组成上来看,以鲤科鱼类为主,计53种,占本区域鱼类物种总数的61.6%。保护区珍稀鱼类较少,以中华鲟、胭脂鱼等为代表;经济鱼类则较多,主要有鲫鱼、鲤鱼、青鱼、草鱼、鳙鱼、链鱼、鳊鱼等。经调查,保护区现有鸟类213种,隶属于16目49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和白鹤;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4种,如为黑头白鹮、鸳鸯、黑鸢、赤腹鹰、白腹鹞、白头鹞、白枕鹤、游隼、红隼等,主要分布在江面、江滩沼泽、江边芦苇丛、树林、灌木丛及农田村舍。其中黑头白鹮为安徽省鸟类新记录。另外,还调查了保护区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中,种类最多的为成德洲尾北,其次为铜陵沙头南,再次为成德洲尾南、铜陵沙头北(表1)[6-7]。

2.4 铜陵保护区长江段面水质情况

2014年8月13—15日保护区委托铜陵市环境监测站对长江4个断面进行了连续3 d的监测,每天监测1次,每次左、中、右3点取样,进行水质化验(表2、3)。监测结果表明,该江段4个监测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5 珍稀野生动物救护情况

自2011年以来,铜陵保护区成功地救治长江江豚5头(其中搁浅3头、遭流网误捕2头)、中华鲟6尾(遭流网误捕)、胭脂鱼109尾(其中遭流网误捕15尾、遭迷魂阵误捕94尾),救治成活的个体均被放归栖息地。大鲵2尾经成功救治后,先饲养在保护区基地两爬馆,然后放归自然(表4)[8-9]。

2.6 生态科学考察情况

自2013年以来,保护区每年分春、夏、秋、冬4季开展考察,已经考察了20多次,主要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和长江江豚生态学方面的考察,重点调查了解保护区长江段长江江豚的资源状况及种群动态变化,出版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10]。

2.7 国家环保部卫星拍摄位点核查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在保护区建立之前,在保护区长江流域两岸建设了很多交通设施、旅游设施,以及码头、船厂、砂场、渔塘、养殖场、民房等设施。有的具备环评手续,有的不具备环评手续。而国家环保部通过卫星拍摄,每个建筑设施都有坐标点,保护区必须对每个坐标点进行核查,了解每个建筑物的来龙去脉,及时向国家环保部汇报所掌握的情况。

3 讨论

3.1 保护区物种保护现状

保护区在核心区、缓冲区建立了胥坝观察站、刘家渡观察站、太阳村观察站,依托这些观察站,聘请一些专业渔民定期进行巡护。一旦发现受伤的珍稀野生动物,第一时间通知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临时救治;另一方面可延长抢救的时间,等待科研人员进行专业救护。同时,不间断进行综合考察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关键是“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开展,与渔政部门配合清除一些非法渔具,为长江江豚生命安全保驾护航[11-13]。

3.2 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铜陵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水质清洁,长江江豚也有一定数量分布,是最有价值的保护水域。但随着保护区工作的深入推进,发现保护区保护工作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保护区只有管理权,没有执法权,给保护工作带来不便。保护区在野外巡护过程中发现非法捕鱼行为只能加以制止,而不能进行现场处罚,助长了违法行为,削弱了资源管护能力。②人员及编制严重不足。保护区管理范围虽然扩大了,但人员编制没有随之增加,导致很多工作不到位。③土地权属没有确定。由于没有土地权属,很多保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实施。当然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给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3.3 保护和管理对策

①建议有立法权的铜陵市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制订《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备案。确保保护区有执法权,保证“一区一法”。这样执行任务就名正言顺,正常情况下保护区可以单独执法,比较高效、便捷。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在保护区办公后勤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至少要增加10人次充实到野外管护第一线。保护区野外管护的职责由科研室承担,而保护区科研室只有4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的长江江豚养护,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无力再承担野外管护的任务。可以成立一个巡护科,配备必要的设备,专门从事野外管护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③尽快确定土地权属,通过有效合法的方式获得土地权。只有确定了土地权属,保护区才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④铜陵保护区内严禁用非法渔具捕鱼,以及非法采沙。特别是非法采沙对岸线资源破坏很大,改变河道的走向和河床的结构,直接破坏江豚的栖息地,有时直接伤害江豚[12]。⑤建议对铜陵保护区58 km的水域进行10 年禁鱼计划,以有效恢复鱼类资源,为保护长江江豚打下坚实基础。因为现在铜陵市专业渔民只有100多人,其每年捕捞鱼类占铜陵市渔产量的1%以下,完全不影响铜陵市的鱼类供应,可以取缔专业捕捞。铜陵市正在进行渔民上岸工程,可以将这些专业渔民培训后从事其他劳务。⑥铜陵保护区做好保护工作也不能单打独斗,要借助外力。要充分发挥当地环保部门的作用,特别是跨地区的池洲市、芜湖市环保局的支持,主动同他们联系、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因为保护区水域岸边很多砂场、码头等设施是否有环保手续,只有环保部门清楚;对没有环评手续的处罚,也只有环保部门能行使职权。⑦铜陵保护区还要建立保护网络,充分发挥民间环保人士的作用。有些民间环保人士对保护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积极性很高,有些突发情况他们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同工作人员联系,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⑧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争取资金和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运用高科技手段观察、發现长江江豚,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长江江豚。同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科研项目带动和提高科研水平,发挥科研杠杆作用,进一步保护长江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14-21]。

4 参考文献

[1] 郑邦友,蒋文华,梁太勤.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于道平,蒋文华,糜励.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食性与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J].兽类学报,2003,23(3):93-97.

[3] 蒋文华.半自然条件下群体江豚的养护与行为观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0,24(4):106-111.

[4] 周开亚,G PELLI,李悦民.长江下游南京至太阳洲江段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观察,兼论白暨豚对环境的某些生理适应[J].中国科学,1980(4):365-369.

[5] 陈佩薰,刘仁俊,王丁,等.白暨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6] 蒋文华,黄立新,于道平.长江铜陵段江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3(3):37-42.

[7] 董明利,于道平,梁太芹,等.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考察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24(4):112-117.

[8] 于道平,蒋文华,董明利,等.长江江豚野外健康状况的调查[J].动物学杂志,2002,37(5):82-85.

[9] 于道平,董明利,王江,等.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种群现状评估[J].兽类学报,2001,21(3):174-179.

[10] 王江,董明利,方盛国,等.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受胁迫因素及保护对策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22(1):30-34.

[11] 候亚义.长江江豚的饲养与观察[J].水产养殖,1993(3):13-14.

[12] 于道平,董明利,王江.铜陵江段豚类资源与保护措施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1,21(3):236-241.

[13] 蒋文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概述[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4):107-111.

[14] 蒋文华,黄立新,于道平.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现状与对策[J].水生态学杂志,2010,3(3):109-112.

[15] 房敏,蔡露,王从锋,等.长江珍稀鱼类中华鲟物种特性及资源保护[J].生态学杂志,2014(4):1121-1127.

[16] 范振华,巴家文,段辛斌. 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淡水渔业,2012(4):20-25.

[17] 程兴华.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群聚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特征的时间格局[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1.

[18] 彭刚.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渔业经济研究,2006(5):18-21.

[19] 朱晓君.长江河口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功能群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0] 仲嘉,易少奎,于永耀,等.长江流域泥鳅与大鳞副泥鳅种质资源调查与研究[J].水产学报,2015(8):1089-1098.

[21] 田苗苗,钟飞,屈磊飞,等.常熟沿江湿地物种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J].生态学杂志,2011(10):2306-2314.

猜你喜欢

铜陵市江豚铜陵
铜陵市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及其治理路径
江豚“归来”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安徽铜陵地区河流的健康度系统建立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铁对铜陵市经济发展影响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