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7-14李玉峰
李玉峰
摘要 玉米是现代种植农作物种类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介绍了玉米栽培种植中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种植密度、化肥和季节气候,并总结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播种保苗、科学灌溉及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促进玉米获得高产。
关键词 玉米;高产;影响因素;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31-01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及农业生产也得到较好发展,很多现代化技术应用广泛,使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就是高产栽培技术。因此,在当前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应当对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在当前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积极提升玉米产量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玉米种植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分析了解影响玉米种植产量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玉米种植产量能够真正得以提升。
1 玉米栽培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1.1 种植密度
玉米作为一种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良好作物,其种植范围及规模均比较大。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均会对其产量产生影响,而比较重要的一种就是种植密度,这主要是因为种植密度会对水分吸收及光照产生影响,而这2个方面均会影响玉米产量。
1.2 化肥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化肥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会对其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化肥种类比较多,不同作物及不同土地条件所需化肥种类及化肥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若选择化肥种类及数量不合理,均会对其生长情况造成影响,最终会影响到玉米产量。
1.3 季节气候
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除种植密度及化肥会对其产量产生影响之外,气候条件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在保证适当温度及湿度的基础上才能使玉米更好生长,保证获得较高产量。若气候条件不适,不但无法提升玉米产量,还会造成减产[1]。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应选择优良品种,以为提升玉米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选择经检验审定之后、适宜性强的品种,才能够有效降低种植风险,为今后玉米较好生长提供较好保证;其次,选择具有较大生产潜力、适应性较广且具有较强抗性的玉米品种;最后,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当注意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综合考虑当地各个方面相关影响因素,在保证玉米种子能够与当地各种条件相适应的基础上,才能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好保证[2-3]。
2.2 合理播种保苗
播种时选择适当日期,依据土壤墒情及温度条件确定播种日期,不可过早也不可过迟。若播种时间过早,则可能会由于温度过低而导致种子在土壤中长时间停留,从而导致苗期病害发生;若播种时间过晚,则会耽误农时,对玉米后期生长十分不利。另外,应注意积极提升播种质量,精细整地,施足底肥,从而为种子生长提供充足肥力,注意及时除草,以减少不同物种营养竞争。此外,在播种过程中应注意选择适当密度,密度不可过大,以避免对玉米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响,在出苗之后,若密度较大,应剔除多余玉米苗,从而保证合理密度[4-5]。
2.3 科学灌溉及施肥
为保证玉米良好生长,提高产量,应保证水分充足,除依靠天然雨水灌溉之外,还应当注意进行人工灌溉。播种前及玉米生长过程中都应进行灌溉。同时,应对玉米进行合理施肥,播种前施用基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还应适时进行追肥,肥料种类主要为有机肥及复合肥料,并且还应当注意施用充足氮肥,从而保证玉米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具有充足的肥力。
2.4 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能够提升玉米产量,必须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同时应当依据以往种植经验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农业措施进行病虫害预防,并应注意尽可能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保证防治效果且减少环境污染,最终保证玉米产量及品质均得到提升[6-8]。
3 參考文献
[1] 李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94.
[2] 张爱花.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0):117-118.
[3] 蔡庆红,陶优生,唐云鹏,等.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1(3):282-287.
[4] 孟庆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1):22-26.
[5] 王悦.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48.
[6] 字国进.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6(24):254-255.
[7] 曹利霞.南乐县玉米超高产限制因素与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5(19):35.
[8] 王家容.玉米高产栽培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85-86.